宋恩濤
(安徽省壽縣壽春中學 安徽 壽縣 232200)
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學習語言文字知識,還要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等內容,學好語文這門課程,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提高了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充知識[1]。在語文學科中,通過綜合性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拓寬知識范圍。
1.1 何為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是各個版本教材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綜合性學習把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作為整體目標。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構成了綜合性學習,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是語文教學中大力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
1.2 綜合性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綜合性學習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不僅學習了基本的語文知識,也能夠學習到一些交流的技巧,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能夠有效組織語言,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綜合性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還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善于將自己的閃光點呈現(xiàn)給老師和同學,通過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責任感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基石,他不僅需要一種嚴肅的生活態(tài)度,更需要一種孝親敬老的社會責任。綜合性學習對培養(yǎng)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有一定的幫助,在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孝親敬老,從我做起”中,學生懂得孝的內涵,認識到孝敬父母,學會感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yǎng),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存感激,孝敬父母,回報社會。在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制定“孝親敬老月”活動方案,讓學生分工合作,組織活動,通過活動來分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觸發(fā)他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通過一點一滴的小事激發(fā)他們對父母的感恩,對社會的回饋,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初中語文知識內容豐富,涵蓋范圍很廣,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時,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拓展,使其延伸到課外的相關知識,實現(xiàn)課內、課外同步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確立一個學習主題,結合課內文本,引入課外讀物,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思路。其次,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最后,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討論,集思廣益,共同促進學習任務的實現(xiàn)。如教學《智取生辰綱》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水滸專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先讓學生閱讀少兒版的《水滸傳》;然后根據《水滸傳》中的人物特點,設置人物競猜活動,以此提升學習活動的趣味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最后,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并由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這種教學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要想保證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夠有序高效的開展,首先需要教師對學習活動做好規(guī)劃,可以分為整體規(guī)劃和具體規(guī)劃,二者需要緊密結合。首先,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進行整體規(guī)劃。學習內容方面,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引入一些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生活化語文知識等,拓寬學習知識面;在學習方法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次,應當對學習的時間、步驟等做好具體規(guī)劃,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章可循。例如第一課時,讓各個小組在教師設定的學習課題基礎上設計子課題,在小組成員中分配學習任務;利用五天時間收集整理資料,五天時間設計學習成果展示方案;第二課時進行學習成果的最終展示;進行綜合性學習成果的綜合評價,做出學習總結;對綜合性學習方法進行改進,提升學習質量。
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實現(xiàn)了語文學習對學生素質的整體優(yōu)化和全面提高,豐富多樣的活動貼近現(xiàn)實生活,給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面對不同情況,我們要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策略,從而彰顯語文學科特色,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語文教師從各個方面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鼓勵學生閱讀寫作相結合,耐心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提高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挖掘學生的優(yōu)勢,為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