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媛 劉洋
(陜西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陜西西安 710065)
跳水作為一項競技運動,需要在跳臺跳下到落水之前完成空中規(guī)定的動作。由于運動員必須站在10m高的平臺上,在空中迅速完成所需的動作,因此運動員容易產生恐懼等心理反應。通常表現為在10m跳臺上猶豫很長時間不敢起跳,左顧右盼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在跳水中出現平臺恐懼的現象并且不能及時克服,則會對運動員的運動生涯造成不利影響。實際上,心理影響在每種運動中都有不同的作用,特別是在10m臺跳水高強度的比賽之中,需要在平時訓練與具體比賽中保持適度的緊張狀態(tài),才可以很好地完成動作。因此,運動員從平臺行走到跳躍開始的這段時間內,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并反復思考動作要點。該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驗與相關研究的文獻開展相關的研究與分析,認為運動員在訓練新動作或者是練習某個動作一年之后,跳臺恐懼的現象是極有可能發(fā)生的。
當運動員出現害羞和恐懼時,會出現反應遲鈍、混亂、全身發(fā)抖及手腳無力等情況?;谶@一類型,跳水運動員不能很好地完成技術動作。對跳臺產生恐懼心理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可能是由于不良的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也可能是由于運動員沒有充分理解動作的基本方面或教練教學時急于求成,而沒有基于運動員的特征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1]。
在跳水運動員進行某個動作學習時,因為動作難度較大或者是需要對于動作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他們通常沒有辦法立即掌握全面的技術動作,在練習時容易出錯,并出現相應的危險。如果此時運動員認為動作較為危險而不敢嘗試,內心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進而對跳臺產生恐懼心理[2]。
在低臺開展相關訓練時,大部分的運動員不會產生跳臺恐懼的心理。但在提升到10m跳臺的時候,很有可能出現跳臺恐懼的情況。這是由于對10m跳臺來說,其空間更大,更令人生畏。當一個人站在10m高的平臺前,背對著水時,極易遭受心理障礙,如擔心失重和應急能力不足。
由于動作本身的困難,以前在學習新動作時一直失敗,并且跳水運動員對動作要領的掌握不夠牢固。雖然有部分跳水運動員可以克服心理層的障礙,在之后的練習之中提升自己。但還是有部分運動員會產生較大的恐懼心理,進而內心產生較大的壓力,無法專心地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徹底失去動作感,進而會呆站在跳臺之上[3]。
在訓練中,運動員一旦出現跳臺恐懼的情況,就會增加恐懼感,因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足,而選擇避開它們。對跳的恐懼越多,克服它的能力就越弱,導致惡性循環(huán)。
跳水練習者,通常年齡都比較小,對相關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如果教練的要求較為苛刻,并采用體罰等措施提升成績,會給年輕跳水運動員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這也容易出現跳臺恐懼的現象。例如,當跳水運動員的動作沒有正確完成時,教練粗暴地擊打或責罵他們,或對跳水運動員進行相關體罰等,不僅不會促進運動員的進步,還會加重運動員的恐懼心理。
大部分跳水運動員都處在青春期,更為關注自己的形象,以免在實踐中犯錯誤,讓其他人恥笑等,這將給運動員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
由于每個運動員的身心存在差異,教練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貼合實際的方法避免運動員在跳臺之上的恐懼。該文所確定的相關教學方法如下。
教練應讓運動員從意識形態(tài)上正確理解問題,然后以意識形態(tài)的方式克服恐懼。教練應教育運動員面對困難,使他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需要經過較為苛刻的訓練才可以獲得好成績[4]。教練應須幫助運動員建立自信心,使其正確認識與對待困難,今后在各個方面努力去克服困難。在不斷重復中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技能,戰(zhàn)勝困難,獲得較為優(yōu)異的成績。
教練要經過全面而認真的考慮,并深信年輕跳水運動員有能力嘗試新動作,才允許他們嘗試新動作。因此,只要他們完成所需的操作,就不會有受傷的危險。向運動員解釋這些情況將有助于拉近教練與運動員之間的距離,并使運動員了解教練的意圖,以便他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動作的本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及精神狀態(tài)是運動員必備的品質,為此運動員需要積極地開展自我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能行。例如,在出現恐懼心理時,運動員可以自我暗示:雖然跳臺比較高,高低臺跳水其實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只要遵循正確的技術準則,就是安全的。通過這種方式,跳水運動員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減輕心理壓力,根據需要大膽地完成動作[5]。
在正常情況下,如果跳水運動員害怕在跳臺上嘗試某種動作,他們可能希望反復嘗試模仿該動作或在低位平臺上完成該動作。例如,如果跳水運動員害怕嘗試10m臺,則先在3m臺上練習,當熟悉跳躍后,再逐步在5m臺上練習,依此類推7m臺,最后是10m臺。在此期間,不應著急,應有足夠的耐心來慢慢克服心理障礙[6]。
當運動員遇到“平臺”問題時,他們通常缺乏培訓的動力和熱情。這時,他們可能被迫克服,也就是說,由于教練的嚴格要求,命令運動員立即跳下以幫助他們克服障礙。但是,這種教學方法需要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謹慎選擇使用,避免過于嚴苛給運動員的心理造成更大的壓力。
當跳水運動員感到嚴重恐懼時,教練可以立即停止動作訓練,使跳水運動員逐漸忘記平臺的感覺,然后開始練習?;蛘呓叹毧梢哉{整動作的起跳技巧,從而為跳水運動員提供全新的體驗并重新獲得信心[7]。
教練應與運動員交談,只有在了解了運動員真正害怕的原因之后,才能對癥下藥。具體的案例為,某運動員9歲,因為對自己所學的動作不夠熟悉,而出現“平臺”現象。站在臺上十分害怕,從沒有想過依靠自身的意志力戰(zhàn)勝困難,只是一味地逃避,加上同伴的不理解和嘲笑。久而久之,其變得十分抑郁,出現了自閉的情況,常常自己發(fā)呆,同隊友的相處也不夠好?;谶@種情況,首先需要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在隨后的訓練中,筆者更加注意她,更多地肯定她的能力,并給予贊美,使她漸漸地重拾信心,逐漸喜歡與筆者交流。因此,教練應該及時稱贊并鼓勵運動員取得的進步,幫助他們克服不利條件并最大限度地減少恐懼。
恐懼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在實踐中,隊員更容易害怕某些困難或危險的動作,對部分動作掌握不夠牢固,可能會產生運動傷害,也無法提升自身的成績。跳水運動員要積極地尋找自身產生恐懼的原因,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克服恐懼心理,對于提升自身的運動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等都具有較大的幫助。
消除跳水運動員的恐懼主要取決于跳水運動員的主觀努力,但教練也必須對這一問題有正確的認識,認真觀察并分析造成跳水運動員恐懼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減輕運動員的恐懼心理,從而有效地提高其運動表現和能力。由于跳水運動員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年齡段的心理狀態(tài)也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教練應根據不同對象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訓練,有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練還可以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掌握跳水技巧和技能,在訓練后進行總結與分析。同時,加強保護措施,避免運動員出現損傷,為運動員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提供物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