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容
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南充 637002
“旅游日語”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關于旅游的基本常識、法律知識與業(yè)務;介紹旅游接待過程中需掌握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學習常見的旅游術語與會話表達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日后學生從事與旅游相關的事務奠定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辦學水平、師資力量、課時等因素的限制,并非所有學校都會按照該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也并非都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本文調(diào)取了四川省內(nèi)部分二本以上高校的教學大綱,發(fā)現(xiàn)所有開設有“旅游日語”課程的院校,都是將該課程設定為專業(yè)選修課,且均是每周2個課時,占據(jù)2個學分,大部分開設在第5個學期,而作為筆者所在學校的日語專業(yè)是將該門課程開設在第7學期。
為了解學生對該課程設置及教學效果的滿意度,以2016級日語專業(yè)的30名學生為對象,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其中,是否有必要在大學期間開設“旅游日語”這門課程?其調(diào)查結果是100%的同學都認為有必要。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是否滿意?66.67%的同學回答是基本滿意,很滿意的占33.33%,不滿意均為0%。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是否具備了“旅游日語”相關知識?回答“是”的同學占33.33%,回答“具備一點點”的同學為66.67%,回答“否”的比例為0%。學習這門課程的動機是什么?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有助于去日本學習、旅游”,其次是“學校強制要求”與“有助于考取導游資格證”,均為33.33%,而“純粹出于興趣”與“其他”選項均為0%。
另外,還從“教材使用情況”“任課教師的上課模式”“學生認可的教學方式”[1]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近幾屆日語專業(yè)主要使用了三本教材《實用旅游》《日本概況》《旅游日語》,而本屆使用較多的是《日本概況》。從教材使用情況來看,已經(jīng)偏離了《旅游日語》這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關于任課教師的上課模式,主要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要點精講——讀課文——課堂帶讀——舉手提問——讓學生寫會話——同桌練習;對該教學模式的看法方面,部分學生沒有提出明確的意見,部分學生覺得該方法可以快速引入課堂情境,但講的知識較籠統(tǒng),一帶而過,課程內(nèi)容生硬,實用性不強,使得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偏少,實操練習不足。
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旅游日語”課程的教學存在一定問題:第一,課程性質(zhì)為專業(yè)選修,周課時為2節(jié)課,課時較少,開設時間較晚,且大四學生主要精力會集中在就業(yè)或考研方面,所以會導致師生都不太重視或無力重視該課程,不能有效運用所學知識;第二,教材使用偏離教學大綱,使得學生不能有效獲取旅游日語相關知識;第三,教學形式重理論輕實踐,即使有會話練習,也僅限于在教室與同桌之間進行一些基礎性的會話,缺乏實地的、專業(yè)性的導游實務訓練;第四,太拘泥于教材內(nèi)容,課堂教學也僅限于教材所講詞匯、句型的講解。
為了克服以上教學問題,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擬從以下幾方面探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可在課堂上綜合運用交互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等,有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交互式教學重視學習者之間的相互支持和促進,教師應幫助學生就課文的理解來展開討論,把它與新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話應有主題、方向,讓學生和老師都明白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所做的評價應該能引導學生更積極地作出建構性的反應[2]。
在交互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可采用案列教學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3]。該教學法可從以下步驟進行:首先,教師于課前將真實的景點資料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行查取該景點的相關資料,了解景點的歷史背景及相關的文化知識等;其次,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性格等因素,將學生劃分為小組,小組成員要多樣化,以利于小組成員的優(yōu)勢互補,各組員對各自的調(diào)查資料進行討論并總結發(fā)言。發(fā)言完畢之后發(fā)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組成員的詢問并作出解釋。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幾個意見比較集中的問題和處理方式,組織各個小組對這些問題和處理方式進行重點討論。這樣就可以將學員的注意力引導到方案的合理解決上來;最后,在小組和小組集中討論結束之后,給予各組一定的自我反思的時間,教師再進行總結,讓學生對此次討論具有更深刻的認識。
通過交互式教學方法對學生搜集的資料進行討論、總結之后,便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進行相關練習[4]。由于課時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確保每一次教學內(nèi)容都做到實地演練,因此,需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在教室里設置具體場景,讓學生在情景練習中掌握導游的基本禮儀、用語。
當然,作為實踐性較強的“旅游日語”課程,不能一味地讓學生在教室里進行情景會話練習。因此,作為情景教學法的有效補充,實踐教學是缺一不可的。除了帶領學生去實地景點進行導游知識技能的訓練之外,還可以采取競賽的形式帶動實踐教學,或者將旅行社的金牌導游請進課堂授課,做到產(chǎn)學研的有效結合。
根據(jù)課堂實施情況,建立合理的評分體系[5]。學生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可根據(jù)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語音語調(diào)是否標準、句型運用是否有誤)、導游技能表現(xiàn)進行評價,各環(huán)節(jié)分別占一定的百分比。而平時成績的評價可由小組內(nèi)組員互評、各小組間互評、教師評分構成。期末考試分為書面作答和口頭作答兩方面,書面作答主要考查相關知識點與語言知識,口頭作答側重考查學生的導游事務操作能力及日語口語表達能力。
可使用各大教學平臺[6],如:超星學習通、中國慕課網(wǎng)等,將這些平臺充分運用于課堂及課后,可使學生自主學習平臺上已有的課程資源,教師可通過平臺進行講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布置相關任務讓學生課后操練,然后再將練習上傳到平臺,以便于課堂與課后的有效結合;由于時空限制,多數(shù)教學時段都無法進行實地演練,因此,可使用騰訊地圖街景、三維地圖模擬街景等在室內(nèi)進行訓練或講解。另外,教師可根據(jù)本校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參考相關網(wǎng)站或資料,編寫當?shù)芈糜尉包c相關的資料或書籍,培養(yǎng)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切合實際的思考能力。
本文通過對16級日語專業(yè)3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旅游日語”課程的教學存在一定問題:第一,課程性質(zhì)為專業(yè)選修,周課時為2節(jié)課,課時較少,所以會導致師生都不太重視或無力重視該課程;第二,教材選用不當,使得學生不能有效獲取旅游日語相關知識,實用性不強;第三,教學形式重理論輕實踐,即使有會話練習,也僅限于在教室與同桌之間進行一些基礎性的會話,缺乏實地的、專業(yè)性的導游實務訓練;第四,太拘泥于教材內(nèi)容,課堂教學也僅限于教材所講詞匯、句型的講解,沒有做到將日本禮儀、文化等因素有效導入課堂;第五,該課程脫離了教學大綱,導致學生習得知識少、缺乏實操能力。然后,在問卷調(diào)查的基礎上,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建立合理的評分體系”“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