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蘇紅
(江蘇省南京燕華花園幼兒園 江蘇 南京 210038)
幼兒園融合教育旨在幫助特殊幼兒融入到普通幼兒教育當中,對幼兒的自我控制、游戲、模仿和社交等與社會性交往有關的能力得到進一步促進,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可靠的前提條件。在幼兒園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社會情感的引導,幫助和引導他們感知社會情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最終形成一定的社會性情感支撐,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
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是基于社會性活動而來的,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具備與人交往能力,通過與他人的溝通和交流,獲取相關的有效性信息,這也是人類生存需要具備的社會屬性。幼兒時期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幼兒的學習大多是基于模仿而來的,這時在幼兒教育中就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培養(yǎng)幼兒生存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1]。與普通幼兒教育不同的是,融合教育背景下強調的特殊幼兒與普通幼兒協(xié)同教育,加大了幼兒教育的難度,所以要通過社會性情感支撐,強化幼兒園融合教育,提高幼兒園融合教育效率,進一步幫助幼兒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讓他們對社會情感有深切的感知,從而形成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各項能力,最終實現(xiàn)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2.1 培養(yǎng)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要想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性情感,要從培養(yǎng)幼兒與人交往能力出發(fā),教師需要幫助幼兒建立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帶領幼兒走出內心的童話世界,感受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情感,讓他們能夠參與更多的社交活動,逐漸形成與人交往的能力,這樣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有利于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2]。例如,在融合教育中,教師要在活動中觀察幼兒的行為特點,這樣才能找準融合教育的切入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如在幼兒的學習和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加強與他們的溝通,站在他們的角度上進行適當?shù)囊龑?,提高學生有學習和游戲活動中的融合性,讓他們能夠進一步融入到班級中,適應陌生的集體學習環(huán)境,逐漸形成社交能力,克服與人交往的恐懼。
2.2 開展“家園聯(lián)合”教育。家長要意識到幼兒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責任,主要的責任還是在家長身上,教師要增強與家長的互動,在與家長的溝通中,能夠了解幼兒的真實情況,“家校聯(lián)合”模式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幼兒教育的實效性,方便對幼兒展開更加全面的培養(yǎng),使幼兒盡快形成社會性情感,家長可以通過與教師的溝通,學習專業(yè)的教育知識,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共同制定對幼兒的培養(yǎng)策略,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融合教育講座,聘請專業(yè)的幼兒教育專家,為教師和家長普及專業(yè)的教學知識,從如何與幼兒交流開始,到如何打開幼兒的心扉,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針對這些話題進行相互的探討,有利于提高幼兒園融合教育的效率,盡快的探尋符合幼兒成長的教育方式,讓幼兒能夠深入感受到社會性情感,與其他幼兒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2.3 挖掘特殊幼兒的潛能。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間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幼兒展開積極的幫助和引導,懂得挖掘幼兒身上的潛能,如繪畫、唱歌、跳舞、算術等,避免在教學中的差別對待,差別對待不僅會讓幼兒產生距離感,不利于幼兒融入和社會性情感的形成。教師要懂得挖掘幼兒的潛能,以此為突破口,對他們進行正面的鼓勵和表揚,既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又可以促進幼兒的個性發(fā)展,為幼兒樹立發(fā)展信心,豐富幼兒的社會性情感體驗。例如,部分性格內向的幼兒往往具有獨特的繪畫潛能,他們習慣將自己的想法畫在畫里,借助繪畫作品進行表達,教師可以發(fā)展幼兒的繪畫潛能,開展繪畫比賽,為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班級中的教學活動,進而提高融合教育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深入研究培養(yǎng)幼兒社會性情感的方式方法,注重在教學中對幼兒的關注,給予存在性格缺陷的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增強幼兒的情感交流,建立完善的教育機制,同時注重與家長的合作,從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總結他們的學習特點,使幼兒園融合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導向性,讓幼兒可以深切感悟社會性情感,使其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生活,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