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君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西寧小學 廣東 廣州 510900)
讀寫聯(lián)動模式教學實際上是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尋找最佳的切入點,實現(xiàn)小學中段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融通和銜接。因此,教師在采用讀寫聯(lián)動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借用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等教學手段,以增強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讀寫聯(lián)動模式可以很有效地提升學生在語文方面的語言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教師在應用這一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很好地將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lián)動點利用起來,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探究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讓課堂的教學效率得以提升。此外,當學生學會用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寫作想法和思想感情了,那他們在語文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也一定會有了很大的提高。
2.1 巧借文本關鍵詞處。翻開教材,細心的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為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很多文本內容都非常有意思的,并且其中會有很多表現(xiàn)力和概括力都很強的詞語,有些甚至直接和文章的主旨內容有很大的聯(lián)系。[1]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地利用這些詞對學生進行“補白”的語言訓練,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又可以加深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課《花的學?!窌r,文中提到“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边@句話中的“走”和“吹”字用得特別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反復閱讀文章,然后,再鼓勵他們發(fā)散思維地說一說此處的“走”與“吹”字有何作用?換成其他的字可以嗎?再之,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類似的寫作手法,為作文內容增添色彩。
2.2 巧用文本插圖處。語文教材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可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常會在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地方插入一些插圖,這些插圖一般都會在課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將這些插圖作為讀寫的聯(lián)動點。[2]利用這些聯(lián)動點去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表述以及寫作,將文本的插圖轉化成文字。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十七課《觸摸春天》文中就有兩幅插圖,其中一幅是一個女孩在花叢中,另一幅是幾個人在散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任選一副插圖,對文中的內容進行描述。在具體的教學中對于第一幅圖,有的同學認為是女孩在花從中跳舞;吸引來了蝴蝶,也有的同學認為是女孩在花叢中捉蝴蝶。從本課的教學效果來看,課文插圖不僅可以成為一種可以深入挖掘的教學資源發(fā)揮了很好的輔助教學作用。
可見,利用插圖確定讀寫聯(lián)動的主題,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文本的認知。
2.3 巧續(xù)文本結尾處。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文章往往都會有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特點,這時教師可以將文本的結尾處作為聯(lián)動點,讓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涵義對文章進行再創(chuàng)作。學生在進行再創(chuàng)作過程中,首先要對課文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景進行合理的想象,然后用文字將其描寫出來。這樣不僅讓文章的內容更加豐滿了,也更加容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3]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課文的最后寫到:“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苯處熆梢韵茸屚瑢W們閱讀完全文,然后根據結尾處所說對文章進行續(xù)寫,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文章進行合理的再創(chuàng)作:小女孩和奶奶一起去的地方是否真的會是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呢?還是生活仍然會很艱苦,并不像文章最后所想象的那樣美好呢?以此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積極創(chuàng)作。實踐證明,這種通過續(xù)寫文本結尾處的讀寫聯(lián)動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開闊他們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憐。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一定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讀寫聯(lián)動點,準確把握住讀與寫之間的關系,并將這些部分進行適當?shù)奶顚懪c拓展,讓文章的內容可以變得更加豐富飽滿,也更加方便引導學生閱讀與理解。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情感,也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在文學方面的想象力,還可以很好的實現(xiàn)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借文本關鍵詞處,巧用文本插圖處,巧續(xù)文本結尾處實施讀寫聯(lián)動模式教學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