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華
(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鎮(zhèn)教育輔導室 浙江 余姚 315412)
人本理念是學校管理逐漸人性化的重要手段,它關乎到學校的建設以及學校的教師隊伍和學習管理,以人為本能夠讓學校的管理變得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是推動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學校管理包括學校建設和教學質(zhì)量兩大部分,主要群體有老師和學生,實施人本理念就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有效地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才能讓學校的整體素質(zhì)提升,構建高素質(zhì)的人才隊伍。[1]
在開展以人本理念為主的學校管理時,首先要突出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當前的學校管理中,學生多數(shù)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沒有絲毫的主動性。而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組成學校建設和學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因此,應該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為主開展教育管理,尊重學生的身心需求,滿足學生的身心需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校管理變得更加有效。就用最簡單的一個現(xiàn)象來說,應試化想象的嚴重導致很多學生的愛好得不到培養(yǎng)和提升,美術課、體育課、音樂課等沒有參與考試的課程都成為附屬品,只存在于課表上,學生的學習被考試科目所限制,沒有任何的喘息機會。不管是學生的衣服著裝還是學習方式都在學校的管理方式下被嚴格的控制著,得不到自由發(fā)展。要想讓人本理念滲透到學校的管理中,就需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尊重,這樣不僅會讓管理的效率和質(zhì)量得到提升,還會讓學校得到好的發(fā)展。[2]
既然要開展人本理念,那么以人為本管理就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去了解全體學生的真實想法和行為意識,這樣才能讓學校的管理制度得到改進和支持。學校的老師眾多,都是與學生日常接觸密切的。但是學校的管理多數(shù)由領導規(guī)定,領導并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日常。因此在開展學校管理時,應該讓全體老師參與到教學管理中,通過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和認可完善管理制度。要讓老師們多溝通、多參與,徹底實施人本理念,讓人本化管理變得更加科學合理。在老師的積極分析討論中,強化教學管理、素質(zhì)管理以及對學生紀律的管理,在不斷地吸取經(jīng)驗中去落實學校整體的管理制度。而老師要做的是將管理制度傳遞給學生,同時在生活中結(jié)合實際的情況去重新審核管理制度,確保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人性化。學校要加強老師的責任感和義務感,讓每個老師都能做好管理工作,增強老師之間的凝聚力,讓學校的管理變得更加科學有效,徹底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身為學生,除了在學校的管理制度下遵規(guī)守則外,還應該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要學會自我控制,才能讓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有效,才能促進自身的有效發(fā)展,促進自身的約束能力。在班級中,可以舉行小組長的輪流義務,就是在每一項班級管理和活動中,都要讓小組長落實自己的責任,對自己的組員進行管理和教導,讓班級管理變得更加積極合理。每個學生的管理能力都是不同的,在體驗小組長的同時會促進學生的管理意識,讓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讓班級管理得到更好的促進和提升。班級是組成學校的重要單位,班級管理的合理性會讓學校的管理變得更加有效,徹底實現(xiàn)人本理念的管理。在班級中每個小組長都有自己的任務,在體驗當組長的快樂時,還要明白管理的不容易,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級中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在全班同學的積極參與下制定出可行性較強的制度,讓學生在自己的制定下做到自律。這樣的個管理既能尊重學生的意見還能讓管理達到統(tǒng)一,促進學校管理的有效進步。[3]
除了學校的學生外,學校的老師也需要開展人本理念的管理制度。在學校老師是主要的教育者,應該受到尊重。學校要尊重每位老師,根據(jù)老師專業(yè)的不同進行職位的安排,在服從學校的管理的同時能夠讓自身的管理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升。要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對老師的管理制度,要讓老師都參與學校管理的制定中,在各種活動和獎勵中都要尊重每位老師的意見和支持,這樣才能保證公平公正性,讓老師在自己的崗位中埋頭苦干,不斷地發(fā)展自我、提升自我。人本理念下除了對老師進行工作的管理外還應該加強生活的關心,為老師提供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促進管理的人性化。
人本理念下,要加強對老師和學生的人性化管理,尊重和滿足老師和學生的需求,促進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在學校的管理中落實人本理念會讓學校的發(fā)展建設更加完善,讓學校變得更加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