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思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碧桂園實驗學校 廣東 佛山 528312)
孔子曰:“三才者,天地人?!鄙嫌刑欤掠械?,人在其中,是以像天地般有容乃大,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增加內(nèi)容,增加涵養(yǎng)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地增加知識、增長智慧、提升道德、增加修養(yǎng)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知識積累、涵養(yǎng)豐富的過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地人概念包羅萬象、涵蓋萬物,和語文的內(nèi)容不謀而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將天地人作為教育要素,透過紛繁復雜的社會萬象,探究文學作品中的深層價值,獲得思想精神等層面的審美愉悅,獲取道德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在豐富的文化氛圍的體驗感知活動中,實現(xiàn)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提出了讀書三境界理論:“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閱讀教學活動就是在不同的時間背景下,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的。從初讀的望文生義、到進一步閱讀的變通運用,再到能夠深入淺出,知行合一。閱讀活動就是伴隨著閱讀活動的時間進程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只有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地激發(fā)出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的有效發(fā)展。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把握閱讀的時間層次,從初讀的興趣激發(fā),到再讀的深入體驗,再到重溫的隨心所欲。
例如,在閱讀莫懷戚的《散步》時,初讀課文,同學們難免被文中的細節(jié)所吸引,“走大路還是走小路”、“媽媽背著兒子,兒子背著母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獨上高樓,同學們能動性地激發(fā)是初讀時有所得的前提和基礎;再讀文本時,同學們上升到從人文情感層面來解答,重點抓情感、抓主題,抓要素,透過現(xiàn)象抓住文學內(nèi)容的本質(zhì)。作者所描繪的一切的一切,采用了兩個畫面的對比,“母親——兒子”、“兒子——母親”,這是人世間最真摯的親情,也是最簡單的畫面,卻傾注著多么寶貴的真情。用我和妻子兩個人的背負,向世人證明,尊老愛幼,這一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這一家人身上的凸顯是多么和諧,多么美好;而驀然回首,再回到文本中來看,其實現(xiàn)階段的中國家庭,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施行,人們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唯利是圖、個人至上等觀念的流行,讓孝道被擱置一旁,讓道德倫理淪喪,能夠真正讓這幅畫面再現(xiàn)的人太少太少了,作者用這樣的畫面,也在傳遞真善美,傳遞著中國社會正在消逝的美好傳統(tǒng),表示惋惜,表示痛惜。在歷時背景下的閱讀,讓同學們在從淺到深的閱讀體驗中,更加能夠從深層次挖掘和剖析到人類所缺失的某種情愫,在新時代不應該失去的品德素質(zhì),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能力的同時,為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的確立也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定的地域背景,造就了一定的歷史文化淵源。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不同的地域、民族等造就了中華歷史文化的豐富性和獨特性等特征。在閱讀活動中,有時候不進入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很難有效地認識和理解文本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因而,結合地域特色,了解文本特征,把握文本信息,是閱讀活動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時,沒有到過黃土地的人,很難想象生活在這里的漢子們,強壯的臂膀、高大的身軀、土黃色的皮膚與這腰鼓之間的聯(lián)系。頭上戴著白毛巾、身上穿著白色小坎肩,腳踩黑布鞋,北方人特有的憨厚樸實形象在人們面前立即形象起來。而在腰鼓翻飛之間,人們仿佛看到了這些漢子們的熱情、奔放、豪邁、強壯,看到他們的舞姿,讓人聯(lián)想到了力量之美,很難想象這些高大的漢子和嬌小的腰鼓之間會產(chǎn)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讓人感受到生命、感受到活躍、強盛,感受到磅礴的力量。隨著文字的游走,人們仿佛看到了這樣一幅生動立體的畫面。陜北地域獨特的自然地理風貌和地域環(huán)境,造就了這些北方漢子們的剛毅、正直、堅強、勇敢等性格,相比之下,南方的人細膩、婉約,東部的人開放、大氣,西部人的保守、纖細等,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不同的文化特點,有不同的魅力,正是這些獨特的魅力,讓中國人在多元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著科學的取舍、開放的思想,保持著中華文化的永久的青春和活力。
人是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因素,離開了人的發(fā)展,閱讀教學活動就失去了其意義。因此,閱讀活動最終要指向的目標就是處在天地之間的人。學生是能動的人,是發(fā)展的人,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行動,有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看法和感受,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積極能動的學習參與中,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充分凸顯。
例如,在《桃花源記》的學習中,同學們通過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去感受文中所描繪的情境,去體會在陶淵明所處的時代的背景,感受人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無窮世界。人是能動的人,人的能動性的發(fā)揮如果能夠以恰當?shù)男问竭\用,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無窮的力量,文學創(chuàng)作是這樣,其他方面的創(chuàng)造也是這樣,只有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下的行動實踐,才能夠造福人類,奉獻世界。人文視域下的人的能動性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的歸宿。
總之,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活動中,在“文化語文”的條件下,我們要以“天、地、人”要素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在人的要素充分激發(fā)的前提下,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而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