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蘭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南街小學 甘肅 慶陽 745000)
思維能力是學生一切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基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一方面需要理解和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積累在閱讀中的寫作素材。所以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整合信息和記憶的思維能力。思維導圖則是非常有效的幫助學生將知識和信息形成體系的思維方式,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和探討的問題。本文就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和運用策略進行簡單探討,旨在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人們增長見識和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方式,人們通過閱讀,可以了解神秘的宇宙,豐富多彩的自然,同時也可以通過別人的故事來增長自己的人生閱歷。小學階段,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以幫助學生將來能夠擁有更寬廣的眼界,能夠擁有豐富的知識。[1]然而,學生如何能通過閱讀學習知識和掌握信息,就需要小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思維導圖可以將知識和信息在腦海中形成直觀的“地圖”,也就意味著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將自己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把閱讀所得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們會接觸更難理解的閱讀材料,小學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要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初就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1 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每一篇閱讀材料或者每一本書,都會包含較多的信息,有些閱讀材料中有著復雜的人物關系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材料中的信息。[2]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閱讀后能夠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這篇課文的線索,例如作者描述了幾件事情,每件事情分別突出了魯迅先生的哪些特質,不同的事件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什么樣的情感。教師需要意識到,不同類型的課文閱讀中,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篇課文的閱讀,而是一類課文閱讀的技巧,學生要學生構建知識系統(tǒng),教師在課內外要組織學生思維導圖的構建練習。通過給學生由簡答到復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來構建和完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和掌握閱讀的技巧。
2.2 通過實踐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來提取信息的過程就是閱讀的過程。閱讀的前提是學生能有一定的字詞基礎和語法知識基礎,然后才能理解文字所表達的含義,并能從文字中獲取信息。對小學生而言,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字詞和常用短語,閱讀能力相較低年級有了一定的提升。[3]所以教師要篩選一些符合學生語文水平現(xiàn)狀和言語理解能力的現(xiàn)狀的閱讀材料,同時這些閱讀材料的內容需要涉及到更多的領域,寫作手法也不盡相同。學生通過對不同閱讀材料的總結和概括,形成對不同閱讀材料的閱讀思維方式。例如在學習《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同時再給學生一些其他類型有關科學或自然的課外讀物,讓學生構建思維導圖,通過不同類型材料的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字詞積累、拓展知識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2.3 通過思維導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維導圖可以利用圖片、顏色、線條等各種元素來向學生傳遞信息,隨著網(wǎng)絡技術對教學的影響,思維導圖中也可以加入一些音頻或者視頻的形式,圖文并茂的方式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圖形和視頻構建有關春節(jié)各種習俗的思維導圖,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更好的理解課文。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在以后的課內外閱讀后采用相應的方式構建思維導圖,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思維,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小學教師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更多的、難度更大的學習,小學教師不僅僅需要教給學生最基礎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有利于終身發(fā)展的各項能力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結合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根據(jù)小學生各項能力的發(fā)展實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教師需要努力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里,更好地傳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