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基本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運動的習慣,具備一定的體育文化認知水平、運動競技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然而,當前體育教學并未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度不高,體育教學形式化嚴重,教學效果十分有限。不少學生遇到體育課便找借口躲避,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這既有社會、學生及家長對體育學科重視度不高的原因,也有體育教學模式固化單一的原因。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整個社會對體育學科缺乏足夠的重視,究其原因在于片面追求學習成績。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對學生升學、就業(yè)等方面的影響不夠直觀明顯,而受制于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學生及家長往往更為重視英語、數(shù)學和各種文化課,導致體育教學無法得到足夠的重視,體育鍛煉往往成為中老年群體的興趣愛好,而不受青少年群體歡迎。
在高校教育體系中,體育學科所占的比例較低,課時數(shù)少,往往還要講解相關的運動理論知識,能夠用來實踐訓練的時間較少。同時,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大,每個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征,體育教師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再加上教學理念和內(nèi)容落后、教學方式不新穎,久而久之陷入惡性循環(huán)。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以滿足學生多層次需求為目標,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體育運動本身的吸引力,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收獲,在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精神、團隊意識、抗壓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體驗式培訓是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總結經(jīng)驗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體驗,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體驗式培訓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可以提供思想和方法指導,構建全新的體育教育理論體系,發(fā)揮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引導、提升功能,促進高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首先,體驗式培訓理論有助于體育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體育知識和技能的被動接受者,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往往未能充分認識到體育學習的價值,對體育運動的興致不高,缺乏學習動力。體驗式培訓理論的提出,重在調(diào)整教與學雙方的地位,學生成為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主宰者,教師從以往的主導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擁有體育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自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學習、創(chuàng)新、總結、感悟,教授學生體育運動中的知識和方法,提供參考意見和必要的幫助,引導學生分享、總結體驗中的感悟收獲。
其次,體驗式培訓理論有助于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在體驗式培訓理論的指導下,體育教學目標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是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不僅關注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還重視通過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整合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比如改善體育教學的自然條件,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自然的美感;完善體育教學設施,為學生的訓練提供所需的設施,避免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再次,體驗式培訓理論有助于教學策略改革。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在體驗式培訓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更加豐富多樣,致力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引導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而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靈活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策略。
最后,體驗式培訓理論有助于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體驗式培訓強調(diào)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歷程,重視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fā),關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評價體系中拓寬了評價方法和評價內(nèi)容。在評價主體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主要依賴于教師,而體驗式培訓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自評、互評等方面的價值作用。在評價形式上,以往的教學評價更多關注于橫向評價,以學生群體為單位,對學生與群體之間的學習成果進行對比,這種評價方式過于重視學習的結果而忽視過程。體驗式培訓推行縱向評價,不關注學生與群體之間的比較,而是強調(diào)學生在體驗前后不同時間階段的縱向比較,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不斷突破自我。同時,體驗式培訓重視綜合性的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參與態(tài)度、團隊精神等多方面能力品質(zhì)進行考察,拓寬了教學評價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運動參與、知識技能、身體發(fā)展、心理發(fā)展、社會適應情況進行全面評價。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革新,這必然要落實在教育工作者身上,只有體育教師轉(zhuǎn)變教育理念,積極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式方法,才能使教學改革從理論成為現(xiàn)實。因此,必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團隊,確保體育教師形成體驗式培訓教學意識,具備體驗式培訓教學能力。
一方面,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學習,將體驗式培訓理論知識作為重點內(nèi)容,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研究,并開展相關的拓展訓練,增強教師運用體驗式培訓理論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的考核,將體驗式培訓教學意識和能力作為教師選拔、考核、獎懲的重要指標,激勵全體體育教師認真學習,積極交流,努力提高這方面的能力素質(zhì)。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很多,如觀看、研討、模擬競技等形式。觀看是最為簡單的體驗式學習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研討能夠通過交流討論,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模擬競技是一種十分流行的體驗式培訓方式,可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驗,通過親身參與其中習得相關知識和技能,深化理解,嘗試運用。
比如在籃球教學中,可以模擬專業(yè)競賽的組織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籃球訓練,以及專業(yè)服裝和校園賽事運作,讓學生能夠在模擬賽事活動中獲得最佳體驗,不僅增強學生對籃球運動規(guī)則知識的掌握度,更能夠在真實的運動中鍛煉籃球技巧,并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娛樂文化。高校有很多社團組織舉辦的各種體育賽事活動,然而無論是場地設施、服裝道具,還是裁判人員等賽事組織方面,都不夠?qū)I(yè)化,學生作為籃球運動員上場比賽無法得到良好的競賽樂趣,作為觀賽人員也容易看得索然無味。因此,教師要重視體驗式培訓的專業(yè)性,確保學生參與者的良好體驗,才能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由于模擬競技賽事對資源投入和專業(yè)能力方面的要求很高,考慮到學校體育資源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靈活采用其他性價比更高的培訓方式,比如將體驗式培訓主導權下放給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社團組織多種多樣的體驗項目,對學生自發(fā)組織的體驗式培訓做好監(jiān)督管理。此外,還可以采用與其他高?;蛏鐣I(yè)體育活動合作等方式,整合資源力量,開辦各種體驗式培訓項目。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積極嘗試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模式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適用于多人體育運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的體育精神。在體驗式培訓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積極合作,合力與其他小組競爭。比如在越野走的體驗項目中,可以根據(jù)學生性別、體能、性格、人際關系等因素,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各個小組明確組內(nèi)人員分工,解決路線選擇、物品準備、物品攜帶等問題,在運動中加強交流合作,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分享各自的收獲,讓每個學生在增強體質(zhì)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思想啟迪。
體驗式培訓理論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育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
一方面,要明確培訓目標。教師在開展培訓活動之前,要通過問卷調(diào)查等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解,掌握學生對體育教學內(nèi)容、培訓形式等方面的期望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訓目標,選擇適合的培訓資源和形式。教師要明確學生在體驗項目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例如,在野外生存體驗活動中,要指導學生做好準備工作,讓學生分享他們能想到的注意事項,主動搜集資料,如果存在疏漏需要教師加以補充和強調(diào)。
另一方面,向?qū)W生提出問題和要求。在學生參與培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討論,或是在實踐中找尋問題的答案。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學什么”“如何學”等問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帶動體育教學的革新發(fā)展。
綜上所述,體驗式培訓理論的應用,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具有指導意義。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要推行體驗式培訓理念,做好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策略,并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