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玲
(福建省尤溪縣城關小學 福建 尤溪 365100)
項目化學習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學生對與學科或跨學科有關的驅動性問題進行深入持續(xù)的探究,調動所有知識、能力、品質等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形成公開成果,對核心知識和學習歷程產生深刻理解,并能夠在新情境中進行遷移。在我國高中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中,諸多學科都提出要運用項目化學習方式,也有眾多國內知名學者倡導大單元、項目化的設計方法。如今我們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的結構形式,是十分適合于項目化學習方式。
母語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基于文本分析是一個重要特點,下面將從項目化學習四個關鍵點,并以統(tǒng)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學為例進行的項目化學習展開談談:
這是項目化學習最本質的一個特征。這些核心知識應該是學科中的關鍵概念、學科能力。因此項目化學習設計永不變的是對語文教師基本功的要求——對文本的分析要有全面到位的把握,要認真仔細地分析每一個文本,才能從中提煉出核心知識。
統(tǒng)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要素指向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因此,在充分地進行文本分析基礎上,整理出本單元所涉及的核心知識,首先是主要知識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古詩。2能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說出自已的意思。其次是學科能力:1能歸納課文講了幾件事,并連起來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2能查找資料,聯(lián)系近代背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
我們進行項目化學習,是不能拋開文本空談項目學習概念,概念要能夠在文本中找到證據(jù),而文本也要為學生深度理解概念提供內容載體。
真實性是項目化學習一個重要的特征。但是真實不一定是生活中現(xiàn)實發(fā)生的事情,因為日常課堂上是很難開發(fā)出一個真實情境的。因此我們主要汲取真實情境的要素使其可以在日常課堂中得以實施。當然我們得保證真實項目是指學生習得的知識和能力是可以在人類世界中真實使用的。本單元文本都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及典型的事例,基于這樣的文本分析,因此提出本單元項目學習驅動性問題:
如何創(chuàng)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繪本?
繪本不但有豐富的畫畫,還有少量的文字故事配合說明,很吸引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是低齡孩子的理想選擇。
現(xiàn)在的你是一名著名的藝術家、美術家,你的職責就用你獨特的藝術才能,創(chuàng)作一本繪本,使得它既有色彩、線條、構圖的美,又有語言和故事情節(jié)的美。
這樣的驅動性問題能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和挑戰(zhàn)性,而且它又是指向核心知識的。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會涉及美術等其他學科領域,此外,學生還需在此過程中細細的閱讀,要進行整理,進行歸納思考與討論。
驅動性問題具有挑戰(zhàn)性,需要學生運用高階學習的方式。項目化學習,用高階學習帶動了低階學習。通過對這個單元每篇教材的特點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文章類型豐富,跨越不同朝代,人物角色多樣,事件典型。基于文本分析,要完成這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驅動性問題,需要進行以下的探究活動:
活動一:策劃繪本。了解繪本的相關知識,通過小組交流,整理出自已繪本的策劃思路。
活動二:細讀文本,大量搜集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資料,聚焦認識文本人物的印象,整理出文本的事件,制作腳本。
活動三:完善繪本。
在驅動性問題之下的學習,學生知道自已學習的目的性,清楚學習的知識是用來做什么。問題把具體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化、組織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因為這種學習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我們想培養(yǎng)學生怎樣的語文素養(yǎng),就要讓學生用怎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項目化學習就是讓學生的探索問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它不單是“做”,同時也包含著“學”,有技能,還有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蔽覀兊捻椖炕瘜W習設計就讓學生關注主要人物和事,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繪本作品中凝結著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對能力的掌握。這種對學習本質的理解體現(xiàn)了與素養(yǎng)一致的價值取向。
在這個項目化學習單元中,我們對本單元每篇教材的特點進行分析,用語文項目化學習的設計要素對其進行了轉化性的設計,還考慮每篇文章可能會考核的知識內容。這樣三者結合進行的設計,涉及閱讀與寫作,是非常純粹的語文項目化學習,是有語文味的,讓老師、學生樂于接受,吸引著學生主動地投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