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鳴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興蓮中心小學 江西 興國 3424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朗讀依舊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針對表現形式、細節(jié)描寫、文章構建等形式進行朗讀教學,判斷學生能否在朗讀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加深對文章深意的理解,讓他們學會更多的語言組織技巧,提升審美鑒賞能力。不言而喻,當學生與課本所表達的正確情感產生共鳴時,學生的人格也在不知不覺中更加健全。對此,筆者將在下文分享幾點心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朗讀作為學習基礎,引導學生感悟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陶冶高尚的情操。要塑造學生的朗讀靈魂,純化學生的情感,每一位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感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揣摩,感悟每一位人物的情感,自然而然就可以用語言描述出其表達情感。因此,以讀為本、讀中悟情是朗讀教學的重點教學方法。[1]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次大聲朗讀三首古詩詞,讓他們在朗讀中仔細揣摩詩中表達的情感、意境及句意等。教師讓學生們認真朗讀“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這句話,讓他們在反復朗讀中感悟這句話表達的情感。朗讀片刻后,教師引導學生在悟情時先分析句意,其中一位學生發(fā)言:“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翻譯成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牧笛逗弄晚風,悠揚悅耳。”教師回答:“很好,基本意思都對了。同學們可以根據其大意再次朗讀這句話,感悟其情感?!币晃粚W生提出:“這句話能使我們想象牧童勞作一天后愉悅輕松的心情,同時也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xiāng)村傍晚的靜寂?!绷硪晃粚W生補充:“朗讀本句話我感覺情感基調應該是閑適快樂的,表達牧童勞作一天后吹笛得以放松的愉悅心情?!苯處熆偨Y:“幾位同學分析都很好!可見是在朗讀過程中有認真揣摩這句話的文義。”通過引導學生獨自朗讀詩句或者文章,能夠促進情感教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其朗讀中語氣也能夠成為揣摩情感思想的橋梁,快速帶領學生感悟文章意境。
教師的朗讀教學方式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通過生動的語言教學,利用聲音傳達教師朗讀語言中所包含的各種錯綜復雜的情感,讓學生能夠時刻感知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使得情感在不斷升華過程中激發(fā)朗讀興趣,想要與文章人物一同達到情感契合。因此,教師采用生動語言進行朗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得朗讀教學事半功倍。[2]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這篇課文時,教師在朗讀時配上輕音樂當做作背景,以愉悅歡快的喉音帶有著感情色彩,慢慢地敘述農夫的故事。隨著文章內容的推進教師的音量可以逐漸增大,音速逐漸加快,情感也由驚喜變成焦慮再到無奈最后是失望,將聞一多先生當時滿懷希望,焦慮的神情、無奈的動作表達得淋漓盡致,讓學生仿佛當時就在現場,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感,使情感教育最大程度的呈現。通過生動的語言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利用多重的語言情感去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內心的文學意識,把故事中的情景以生動的語言最大程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小學語文的自然之美,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教師根據朗讀要求對文章內容進行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朗讀情境,讓他們了解作者所表達的內容,并進行熟練朗讀及細致思考,開發(fā)他們的朗讀潛能,達到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的目的。同時,教師開展以問促讀的教學方式,也為學生激發(fā)朗讀意識奠定基礎。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們對應文中的時間軸填寫相對應的民俗活動。為每個人提供一張時間表,要求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在時間填空填寫對應的活動。表格填寫完,教師問:“同學們說一說課文那幾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具體寫了哪些民俗活動?!币晃粚W生回答:“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1-7自然段寫過年前的準備,第8-13自然段寫過年時熱鬧的場景?!苯處熣f:“很好,還有哪位同學進行詳細的補充?”另一位同學發(fā)言:“第1-7自然段主要介紹人們?yōu)榇汗?jié)做好各種準備?!币晃慌卮穑骸暗?自然段描寫除夕時人們過節(jié)喜慶的熱鬧場景?!苯處熆偨Y:“分析很到位,同學們都在認真朗讀課文,從而進行思考。”教師對這幾位學生鼓掌加以鼓勵,認可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樂趣,鼓勵他們進行熟練朗讀深度思考。
綜上所述,教師實行有效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以朗讀作為基礎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用生動的語言教學,采用熟讀方式激發(fā)思考意識,能夠完善語文朗讀教學機制,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