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美
(安徽省天長市楊村小學 安徽 滁州 239304)
基于應試教育影響下,日常教學活動愈加功利,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基礎知識教學上,不太重視文化價值,只是麻木地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文,忽視對其深層內涵的挖掘。同時,課上,始終以教師為主導,以講授式教法為主,令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課堂參與度相對較低。針對這個問題,要于日常教學中高效滲透中華傳統(tǒng)文化。
語文教材,有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傳統(tǒng)思想觀念和傳統(tǒng)語言形式。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帶領學生品味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他們從中領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美妙,感受其情懷。文化品味中,要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鼓勵他們自主了解課文背景知識,以掌握歷史文化。同時,要積極組織誦讀、意境分析等教學活動,以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體悟。其中,在《去年的樹》一課教學時,為加深學生對“信守諾言”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體悟。課上,可先以PPT形式為學生出示兩幅圖片,請學生用一句完整的話形容圖中鳥和樹。接著,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盡情與課文對話,為什么不是今年的樹而是去年的樹,說說自己的感悟。期間,有的學生將說道:“我體會到了樹和小鳥的感情十分要好?!边€有的學生將說道:“我體會到了小鳥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鳥?!比缓?,帶領學生研讀課文,傾聽對話,重點品味鳥兒對著燈火唱起去年歌的情景,引導他們品味鳥兒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最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鳥兒飛走了,但它留下了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你知道是什么嗎?”相機點撥學生體會友情、守信的道理,主動傳承信守諾言傳統(tǒng)思想觀念。
在功利化教育背景下,要改變以往相對死板的教育方式,利用好教材中禮儀標準、行為規(guī)范等案例開展儀式化教育,鼓勵學生效仿誠信、賢士、大丈夫的事例,將其付諸實踐,從中獲得一定體驗。這種教法,能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讓他們道德水平、個性品格等真正得到提升。如在《將相和》一課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聽課文錄音,弄清事情來龍去脈。當學生了解了文中“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故事以后,開展請罪儀式教育。儀式化教育中,要求學生先分析文中人物話語,結合“我廉頗攻無不克……”等句子思考廉頗性格特點,了解藺相如品質。當學生掌握了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藺相如識大體,為國家著想的特點以后,要求他們表演廉頗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的情景,于請罪儀式表演中學習藺相如知錯能改精神和藺相如顧全大局等優(yōu)秀品質,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理解。
課上,為增進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要注意將課本內容拓展至生活中,進而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實際教學中,要對學生生活經驗做一個全面了解,再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同時,為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要注意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日常親情倫理、日常行為規(guī)范、日常校園生活環(huán)境相融合,以真正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舉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古人談讀書》一課教學時,可抓住文中古人讀書方法和態(tài)度開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上,請學生講一講古人讀書的故事。當學生講完故事以后,帶領他們學習文中孔子、朱熹、曾國藩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然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一說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期間,有的學生將說道:“平時學習中,要學習孔子的思想觀念,勤奮好學,謙虛謹慎。”還有的學生將說道:“平時學習中,不能隨隨便便地讀,要專心,要認真看,心神集中?!?/p>
日常教學中,為豐富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要積極開展知識講座教育活動,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進行歸納,以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記憶,讓他們理解與認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講座開展中,要注意深層次分析課文時代背景,積極拓展人文內涵和人文知識,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其中,在《楊氏之子》一課教學時,為了能讓學生讀通、讀懂文言句子,感悟言外之意,體會楊氏之子對答之巧。課前,可先組織一次知識講座,向學生普及文言文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期間,重點普及文言文判斷句、被動句等結構,并簡單說明虛詞注意點和常見虛詞。當學生了解了一些文言文傳統(tǒng)文化知識以后,揭題入學,開始引導學生解讀文言,節(jié)奏明快、舒緩有度地讀通文言文內容。在這里,以知識講座教育方式向學生滲透傳統(tǒng)文化知識,達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目的。
綜上可知,愛國主義、尚禮守德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利于學生精神健康發(fā)展,讓他們獲得古老智慧。課上,為收到較好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滲透效果,要引導學生深層品味文本內涵,對他們開展儀式教育,并通過生活化教育、知識講座教育多種教育方法,豐富學生對各家文化思想的積累,讓他們主動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