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成都大學
德育教育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倡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中。作為高校體育課程之一的體育舞蹈,是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的一項新興起的體育項目。它集娛樂、運動、藝術于一體,是文明社會里的一種高雅活動,因此受到當代大學生的喜愛,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體育舞蹈課程。體育舞蹈的項目特點決定了它具有豐富的德育內涵,然而,體育舞蹈教學實踐、理論研究不斷增多,可課堂教學中的德育負載缺失較嚴重。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個概念之中——道德”[1]。因此在傳授技術技能的同時,如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2]。是目前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需要深入的探討和改進的地方。
從60年代至今,許多科研人員對體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過研究,通過對人體能量代謝、能量消耗和心率變化的測定,顯示出:華爾茲和探戈的能量代謝為7.57,高于網球7.30,與羽毛球8.0相近;體育舞蹈的最高心率為:女子197次/分,男子210次/分??梢姡w育舞蹈引起人的生理變化是明顯的,它是陶冶情操,鍛煉體魄的一種好形式[3]。加拿大學者利格對22名女學生進行測試,跳3min牛仔舞后學生的心率最高可達210次/min,最低心率為187次/min[4],這與國家體育總局規(guī)定的學生體育鍛煉達標中的3分鐘踩箱運動的心律相仿。
實踐證明,體育舞蹈是一項有效增強練習者體質的運動項目。另外,體育舞蹈屬于難、美項目,練習過程很艱辛、枯燥,所以,通過訓練和參加比賽對培養(yǎng)練習者積極進取、吃苦耐勞、持之以恒、尊重規(guī)則等優(yōu)良品質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是當今社會所需人才的必備的素質和修養(yǎng)。
體育舞蹈是一項高雅優(yōu)美的運動項目,練習者不僅要保持挺拔的姿態(tài),還需要優(yōu)美的身體線條和靈活的身體律動,所以通過長期的練習,可以塑造練習者良好的體態(tài)和外在氣質。另外,體育舞蹈是通過練習者以舞步和身體律動配合不同風格音樂、節(jié)拍來詮釋的,舞蹈的藝術美、文化美、音樂美、服飾美在練習過程中對練習者進行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久而久之練習者的綜合藝術修養(yǎng)得到提升,進而審美能力也得以提高。
體育舞蹈是以雙人舞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要求練習者雙方要有高度的協(xié)同合作意識和能力,雙方要在練習中不斷的磨合、相互交流、產生協(xié)同效應才能完成好技術動作。因此好的配合不是相互遷就或指責,而是在明確協(xié)作目的和協(xié)作意愿的基礎上產生共同的內驅力,使雙方的技術、風格在合作中的都能得以發(fā)揮和張揚。另外,體育舞蹈的團體舞項目要求同學之間要有高度的團隊精神,為了出色地完成成套動作,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換位思考,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溝通能力、包容心,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集體主義觀。所以,體育舞蹈在培養(yǎng)學生協(xié)同合作能力、凝聚力、團隊意識等方面都有顯而易見的作用。
體育舞蹈特有的禮儀文化內涵相較于其它項目更加豐富和直觀。在體育舞蹈競賽規(guī)程中明確寫出禮儀的要求,例如:體育舞蹈比賽中男選手必須攜帶其女伴進退場[5]??梢?,禮儀文化是體育舞蹈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體育舞蹈課堂教學中滲透禮儀文化教育,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禮儀修養(yǎng)。比如,男生紳士的邀舞,雙方禮貌的敬禮、謝舞,都是禮儀素養(yǎng)的良好表現(xiàn)。
當今社會,知識的更新、信息化技術的日新月異,都讓人深刻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加上“學歷社會”的影響,導致學校教育出現(xiàn)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教師們認識上的模糊和不重視,錯誤的將德育與智育刻意地分割開來。據(jù)調查,在體育舞蹈課堂教學中,技能知識的傳授成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的,占據(jù)著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又因為德育內容相對“抽象”,是無形的教育,很難在教學成果中加以展示,因而很多教師在功利思想的影響下,忽視了教育的本質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宗旨。
體育舞蹈的德育內涵可以說優(yōu)于其它運動項目,但是需要教師進行挖掘找到特性和載體,自然而然的融于教學中,而不是作為口號提出來,不能落到實處。另外,制定教學計劃時,缺乏科學合理的德育滲透安排,隨意性和無準備性較嚴重。哪些教學內容易于融入哪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哪些環(huán)節(jié)與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關聯(lián)密切,很多教師沒有認真思考或納入教學計劃,導致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力不強。
體育舞蹈是一門新興學科,雖然很多高校開設了該課程,但還是根據(jù)興趣而開設,與主干學科的課時數(shù)相差甚遠。體育舞蹈需要學習的內容多,技術難度較大,課程主要包括有:競技體育舞蹈、交誼舞、理論知識、裁判法等內容。而普通高校體育舞蹈課時多為一學期,32學時左右。這個課時數(shù)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加之學生都是零基礎的現(xiàn)狀,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好技術動作要領,配合音樂完成套路動作技術已經是實屬不易,因此忽視了思治想政教育的融入。
高校教師的評優(yōu)、評先以及職稱評定等都沒有涉及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效果等問題,與利益的無關性導致專業(yè)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研究時,無暇顧及學生的道德教育。教學德育目標成為一個擺設、一句空談。德育教學目標沒有落實到位,缺乏保障體制,缺乏激勵機制,不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激勵都不到位。這影響了專業(yè)教師投入德育教育的積極性,導致教師主動進行德育教育的意識缺位。
體育舞蹈的教學內容蘊涵有豐富的德育資源,教師教學時除了技術層面的教授,再挖掘出德育內涵融入其中,用和德育相關的多角度的教學內容塑造學生。例如,舞蹈中邀舞的禮儀基本知識,可以培養(yǎng)男生的紳士氣度和女生高雅的氣質;體育舞蹈是雙人舞,教師講授技術動作的同時教會學生尊重搭檔,學會與人相處,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多元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這種貫穿于課堂始終的德育負載,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形成,具有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提高體育舞蹈課程的德育負載,不僅有多元的教學內容去熏陶、引導學生,教學模式上還可以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多元的教學方法進行。馬卡連柯認為,具有決定意義的不是孤立的教學手段,而是和諧地組織起來的手段體系[6]。根據(jù)體育舞蹈項目特點,教學中可采用情景教學法、游戲法、任務法等。例如:在講授舞會禮儀時,課堂上創(chuàng)設舞會的情景,不僅能促進動作技術的掌握,還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邀舞、領舞、共舞、謝舞的禮儀文化;再比如復習環(huán)節(jié),可采用小組挑戰(zhàn)賽的游戲方式,既激發(fā)了學生練習技術動作的熱情,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合作學習、尊重對手、尊重裁判等的良好品質。這種多元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習質量,同時也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提升了課程的德育負載。
1.適當增加課時量
據(jù)調查,目前大多數(shù)普通高校的體育舞蹈課程開設為一學期,32學時左右。這不僅影響體育舞蹈的教學質量,也是導致德育負載缺失的因素之一。筆者認為可借鑒北京大學和天津科技大學體育舞蹈課程設置的方法,它們體育舞蹈課開設兩學期,第一學期初級班,第二學期提高班,各32學時。這樣的課程設置有利于學生全面有效的掌握體育舞蹈技術知識,也給教師滲透德育教育,提升課程德育負載創(chuàng)造了條件。
2.考評體系納入德育成效
構建科學、客觀、具有可比性的教師德育績效考核標準,并納入教學評價體系,與教師評優(yōu)、評先以及職稱評定相結合。以此加強體育舞蹈教師的德育教育意識,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另外,教師還要制定學生德育評價標準,同樣也納入期末考核體系。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遵守紀律、言行舉止等方面制定量化指標,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團隊互評、小組內自評相結合的方式[7],達到德育教育的目標。
體育舞蹈既是技能課程也是一門素質教育課程,它承載有豐富的德育內涵。只要學校搭建好德育平臺,再加上專業(yè)教師的用心鉆研,就能充分發(fā)揮體育舞蹈的德育育人功能,使思想品德教育貫穿與教學始終,有效提升課程的德育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