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 沈陽體育學院
作者簡介:邵英(1997—),女,漢族,山東聊城人,沈陽體育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操教學理論與實踐。
花樣滑冰隊列滑,簡稱隊列滑,是花樣滑冰運動的一個新興項目,最早誕生于1956年,當時作為美國密歇根大學冰球比賽的表演暖場項目,隨著滑冰運動的發(fā)展,隊列滑成為單獨的比賽項目。2016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舉辦的全國花樣滑冰少年賽系列賽中首次加入了隊列滑[1];2017年,全國花樣滑冰少年賽系列賽在北京朝陽大悅城冠軍冰場舉辦,這是隊列滑首次成為國內花樣滑冰比賽中的正式項目,目前,我國多個城市都在著手培養(yǎng)隊列滑滑冰團隊[2]。盡管隊列滑為非奧運比賽項目,但因其自身簡單易學和項目魅力[3],既可以作為青少年冰雪運動大力推廣,又能夠成為群眾冰雪體育的重要參與內容,對于提高廣大民眾的身體素質,展現(xiàn)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具有較好的社會價值。因此,研究基于SWOT理論,對隊列滑項目進行分析梳理,同時針對花樣滑冰隊列滑項目面臨的劣勢和挑戰(zhàn)提出發(fā)展路徑,以積極推動隊列滑項目的迅速發(fā)展,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1.練習“門檻”低
隊列滑分為短節(jié)目和自由滑兩個小項,短節(jié)目時長不超過2分50秒,在這之內參賽隊需要完成6個規(guī)定動作要素,分別是交叉要素、動作要素、非相握要素、回轉要素、轉動要素和行進要素。自由滑時長為3分50秒至4分10秒之內,參賽隊需要完成的要素包括創(chuàng)意托舉、群組旋轉托舉、兩個交叉要素、一個動作要素、一個轉動要素、一個雙人要素或者同步旋轉要素、三個不同的藝術要素(塊狀、線狀、環(huán)狀、輪狀)。按照以上比賽規(guī)定,運動員在比賽中隨著音樂節(jié)奏調整步伐,轉換隊形,通過一些小托舉增加難度動作,更好地展現(xiàn)團隊成員的合作能力。由此可知隊列滑與短道速滑相比沒有較大的難度動作,不需要極強的技術技巧,難度系數(shù)小。
2.集體項目擴大參與人群
隊列滑并不是一個為專門單個花樣滑冰運動員準備的項目,它建立的意義主要在于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隊列滑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它是一項集體項目,能使更多的隊員參加。每只隊列滑隊參賽人數(shù)通常有8-20人,成年組每隊至少參賽16人以及另外的4名替補,因此與其他單人滑或者雙人滑項目相比,隊列滑極大地增加了參賽人數(shù),同一隊員允許用不同的節(jié)目代表不同隊伍參賽,不同隊伍人員更新至少50%。比賽以團隊形式進行,通過各成員的配合共同完成隊列隊形的轉換。每個團隊參賽人員的年齡和性別不做特殊要求,青少年、中年、老年人均可參加比賽,隊列滑項目足以讓更多的人群參與到這項活動中。
3.多種技術結合,具有表演性、觀賞性
隊列滑在技術上接近單人滑和雙人滑,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團隊在比賽中展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方陣和隊形,在變換陣型時表現(xiàn)出行云流水的流暢感。隊列滑項目融合了舞蹈技術(但不允許加入跳躍動作),通過肢體動作提高了自身表現(xiàn)力,是一項集集體性、觀賞性與參與性于一身的項目。隊列滑比賽規(guī)則規(guī)定的幾種列隊方式有:block塊狀隊列,line線狀隊列,circle環(huán)狀隊列,wheel輪狀隊列,在陣型變換過程中,各種舞蹈動作的加入使運動員的姿態(tài)更優(yōu)美,更富有表現(xiàn)力。另外,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整場表演冰清玉潔、美輪美奐、恍如仙境[4],編排的舞蹈動作與音樂相互銜接,更易渲染比賽氛圍。隊列隊形的流暢轉換結合與之搭配的服裝使團隊在表演中更具表演性和觀賞性。
1.冰雪運動起步較晚,社會公眾認知尚淺
2016年起,隊列滑才開始在中國舉行首場“亮相”賽,在我國發(fā)展時間較晚,仍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大部分成員在談及花樣滑冰運動時僅局限于單人滑和雙人滑,社會大眾對它的認識較少,甚至并不知曉其內涵,對隊列滑項目沒有清晰的認識。在花樣滑冰比賽現(xiàn)場的觀眾訪談中不難得知:大部分群眾更傾向于觀看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比賽項目。在目前冰雪運動熱潮下,大部分的中小學生傾向于練習速度滑冰、花樣滑冰中的單人滑等有挑戰(zhàn)性、令人驚艷的項目,相比而言,社會大眾對難度系數(shù)較小的隊列滑項目關注度不高,造成隊列滑項目如今“尷尬”的處境。
2.運動員、教練員數(shù)量偏少
鑒于隊列滑項目在我國的起步時間較晚,相比于高山滑雪、單板滑雪來說,參與花樣滑冰隊列滑活動的運動員、教練員數(shù)量仍舊寥寥無幾,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隊列滑項目在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北方城市開展,在南方城市中開展隊列滑項目的只有上海,而且是近兩年隊列滑項目剛剛起步。運動員和教練員數(shù)量偏少,運動項目發(fā)展所需要的科研人員、裁判人員和翻譯人員數(shù)量更為稀少。隊列滑技術的難度動作較少,比賽更傾向于表演性,裁判對參賽隊員的技術難度和表現(xiàn)力進行打分,比賽規(guī)則和審美標準都偏向于西方的大眾標準,對于我國隊列滑項目發(fā)展更是不利。
3.地理條件限制開展
隊列滑項目為冰上活動,難以擺脫冰雪活動地理條件的劣勢,從目前隊列滑開展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隊列滑項目開展的地區(qū)為北方地區(qū),在長江以南目前只有上海有開展。隊列滑項目雖然對于參與者的性別、年齡沒有太多的要求,不過由于是冰上活動項目,對于場地條件仍舊提出了要求。我國地緣遼闊,南北差異較大,南方地區(qū)終年無冰,雖然目前已經(jīng)有眾多的室內滑冰館,不過在南方地區(qū)開展滑冰運動的難度仍舊很大。不得不承認的是,隊列滑項目適合在室內滑冰場開展,在室外滑冰場很難進行隊列滑項目,對于場地條件的要求,成為限制隊列滑項目開展的重要因素。
1.冬奧之風千載難逢,全民健身助力冰雪熱情
2015年,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權,這給冰雪運動的發(fā)展帶來新的發(fā)展契機,在冬奧會申辦過程中,中國政府做出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以冬奧會帶動更多社會民眾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當前重要工作。同時,全民健身冰雪活動的開展如火如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可以看到,開展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要因時因地因需,引導運動項目的發(fā)展要分層分類,全民健身活動體系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著重發(fā)展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5],這同樣也給冰雪運動的發(fā)展帶來機遇,隊列滑項目可以借助當前冬奧之風和全民健身熱潮,把握當前千載難逢的良好機遇,做好相關普及工作。
2.校園冰雪恰逢其時,集體項目感受運動樂趣
國家體育總局印發(fā)了《冰雪運動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規(guī)劃“冰雪運動進校園”,以學齡段青少年為主體,了解冰雪運動知識,培養(yǎng)冰雪運動鍛煉習慣,讓青少年更為直觀感受到冰雪運動的魅力,積極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帶動整個冰雪運動的發(fā)展。中國奧委會正通過“冰雪陽光運動”“百萬青年上冰雪”等項目的實施[6],以促進校園冰雪活動普及力度,2019年6月,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四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指導意見》,隊列滑作為廣大青少年較容易參與的項目,成為冰雪運動進校園的重要選擇。
3.非奧運項目倍受重視,奧運與非奧力求均衡發(fā)展
非奧運項目是由現(xiàn)在未被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而組成的一個龐雜的運動項目集合[7],“金牌戰(zhàn)略”與“奧運爭光戰(zhàn)略”的施行,導致奧運項目與非奧運項目非均衡發(fā)展[8]。不過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伴隨著體育強國戰(zhàn)略的提出以及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體育的價值在不斷轉型,從“為國爭光”逐漸轉變?yōu)椤叭窠∩怼保瑢τ谌嗣袢罕娤猜剺芬?、參與程度較高的非奧運項目國家也給予相應的支持。隊列滑目前作為非奧運項目中的一項,具有較好的健身、娛樂、觀賞、表演價值,在當前非奧運項目和奧運項目協(xié)同發(fā)展的時期,隊列滑項目應該做好頂層設計,協(xié)同各方面力量以促進項目推廣。
1.其它運動項目競爭挑戰(zhàn)
隊列滑作為一種新興的花樣滑冰項目不僅具有其自身的而發(fā)展優(yōu)勢,同時還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在當前校園冰雪活動如火如荼的開展局面下,隊列滑項目的發(fā)展一定會面臨同類冰雪活動的競爭挑戰(zhàn)。一方面,校園冰雪活動當前種類繁多,冰球更是得到眾多青少年的熱捧,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活動也有較多的參與人群,這些活動和隊列滑運動的推廣形成競爭關系;另一方面,除冬季項目之外的校園體育活動早已經(jīng)得到廣泛開展,如校園足球、籃球等活動在校園體育中似乎早已經(jīng)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傳統(tǒng)的校園體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隊列滑項目的推廣。
2.民眾認知挑戰(zhàn)
由于隊列滑項目在國內的開展時間較晚,目前國內民眾對于隊列滑項目認知尚淺,這成為隊列滑項目發(fā)展所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在美國、加拿大、瑞士等隊列滑項目水平較高的國家,隊列滑項目普遍為社會民眾所接受,成為青少年參與花樣滑冰的重要選擇。隊列滑項目目前在國內的開展范圍有限,并沒有在社會民眾中得到更大范圍的普及,在各類體育活動中也沒有成為“流行”的運動項目。隊列滑項目最先起源于冰球賽場,由于國內尚無冰球運動傳統(tǒng),隊列滑項目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沒有得到廣泛開展,成為冰上項目發(fā)展的“空白”,群眾參與程度普遍偏低,缺少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3.規(guī)則評分標準挑戰(zhàn)
隊列滑項目屬于花樣滑冰的一項,鑒于花樣滑冰是主觀評分項目,隊列滑項目也難以擺脫主觀評分標準的挑戰(zhàn)。隊列滑運動起源于西方國家,項目的編排、表演、審美標準正是基于西方世界的審美標準。東西方文化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東方世界的審美多為婉約,西方世界則偏重于熱情,這給我國的隊列滑項目發(fā)展造成“先天困境”;同時,我國運動員長期在舉國體制下訓練、參賽,崇尚于集體精神,個性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西方運動員則更善于表達,相比之下,我國運動員在參加隊列滑項目過程中,也會面臨表現(xiàn)困境方面的挑戰(zhàn)。
目前,隊列滑項目在國內仍舊處于發(fā)展的初步階段,全國范圍內參與隊列滑項目的運動員、教練員人數(shù)很少,要想讓隊列滑項目得到更大范圍的發(fā)展,需要作出更多努力。良好的宣傳路徑能夠讓社會民眾認識和了解隊列滑項目,循序漸進逐漸參與隊列滑活動。在當前體育運動協(xié)會實體化的改革背景下,隊列滑的相關體育組織可以及時轉變工作方式,利用當前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良好局面,拉動贊助,開展隊列滑項目相關宣傳活動,逐步改變社會公眾觀念。同時,借助相關冰球比賽、滑冰比賽,及時加入隊列滑項目,利用媒體增加隊列滑項目的社會影響,拓寬隊列滑項目渠道。
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舉辦必定會促進冰雪運動發(fā)展,隊列滑項目的推廣需要抓住百年難遇的機會,加入全民健身冰雪運動、花樣滑冰項目發(fā)展、冰雪運動進校園等活動過程中。中國花樣滑冰協(xié)會在此過程中,應該做好“領頭羊”的重要作用,做好隊列滑項目的頂層設計,形成“參與隊列滑項目、推動花樣滑冰運動、助力全民健身冰雪運動、打造冰雪運動氛圍、服務于京張冬奧會”的良好局面。青少年作為隊列滑項目較高參與度的人群,建議在校園冰雪運動中制定相關隊列滑項目推廣計劃,編制隊列滑運動的教學計劃,從開始便讓隊列滑項目的發(fā)展規(guī)范化和正規(guī)化,形成良好的項目推廣開端。
目前國內隊列滑教師和教練員屈指可數(shù),當前緊急之務在于增加隊列滑教師和教練員隊伍的厚度,通過后期的在職培訓或校園冰雪運動教師“國培計劃”增加基層教練員的運動技術和運動素養(yǎng)。通過在花樣滑冰聯(lián)賽過程中舉行教練員學習班,提供教師和教練員學習平臺,從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特色學校中遴選教師參與不同類型的各種培訓活動,進而提升教師隊伍的質量。中國花樣滑冰協(xié)會在聯(lián)賽舉辦過程中,聘請國外高水平教練員、技術官員參與隊列滑項目的比賽工作、執(zhí)裁工作或擔任技術代表,以此促進隊列滑項目的推廣發(fā)展。
運動項目文化氛圍對隊列滑項目發(fā)展有深遠影響,當前我國滑冰館逐步增加,現(xiàn)代化的滑冰條件為隊列滑運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準備,也為群眾性滑冰運動文化的塑造提供了可能。通過繼續(xù)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滑冰鞋、冰刀、服裝的設計和制造,滿足隊列滑項目發(fā)展的物質條件;建立隊列滑項目發(fā)展的規(guī)章制度,在后備力量培養(yǎng)、相關規(guī)則翻譯、賽事組織運營等方面逐步完善;通過現(xiàn)代媒體增加隊列滑項目的宣傳,提高隊列滑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多管齊下,夯實隊列滑運動的群眾基礎,增加隊列項目的文化建設內容,促進隊列滑項目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