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楊一諾,邱婉寧,馮巾娣
(1.北京積水潭醫(yī)院,皮膚性病科,北京,100035;2.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臨床醫(yī)學院,北京,100191)
增生性瘢痕是皮膚燒(創(chuàng))傷后,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細胞外基質過度堆積而導致的異常結構,其外形高于周圍正常皮膚,局部增厚、質地變硬,表面呈紅色或潮紅,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或疼痛[1]。超脈沖CO2點陣激光(Ultra pulsed fractional CO2laser)集超脈沖CO2激光和點陣激光優(yōu)勢于一體,為增生性瘢痕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2]。濕性愈合療法是傷口愈合的常用護理方法,通過營造傷口濕性愈合環(huán)境,促進肉芽生長,縮短傷口愈合時間[3]。為觀察不同部位、不同成因增生性瘢痕對超脈沖CO2點陣激光聯合濕性愈合療法的治療效果,并總結超脈沖CO2點陣激光治療開始的最早時間窗,2019年5月至今,我科對130例增生性瘢痕采用上述治療,現報道如下。
13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均來自北京積水潭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其中女性80例,男性50例,Fitzpathick 皮膚分型Ⅱ~Ⅲ型,年齡9-76歲,平均年齡33.51±10.83歲。49例燒燙傷后瘢痕,37例手術后瘢痕,25例外傷后瘢痕,19例痤瘡或感染后瘢痕。29例頭面部瘢痕,17例頸胸部瘢痕,28例軀干瘢痕,30例上肢瘢痕,26例下肢瘢痕,其中20例屬于關節(jié)部位瘢痕。病程6個月~34年,平均15.20±9.31年,均為非增生期增生性瘢痕,其中20例為6個月~1年,即減退期瘢痕;110例為1年以上成熟期瘢痕。
①過去6個月使用硅酮、糖皮質激素等;②過去6個月接受過整形手術、磨削治療或注射治療;③過去6個月接受過強脈沖光或其他激光治療;④妊娠或哺乳;⑤瘢痕疙瘩病史或家族史;⑥嚴重的病毒感染史,如單純皰疹、扁平疣等;⑦光敏系統(tǒng)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等;⑧具有同形反應的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風、銀屑病等;⑨精神或神經異常[4]。
PIXEL 超脈沖CO2點陣激光(Alam,以色列飛頓公司)脈沖波能量2-120mJ/pixel,功率1.0-60.0W,作用時間0.4-4.0msec 。選擇lite Scan 點陣掃描手具,掃描速率可調1-8級,治療密度可調5-50%,掃描形狀可調點、圓形、孔型,光斑模式可調點篩式、柵格式。
采用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浸潤麻醉,選擇lite Scan 點陣掃描手具,根據增生性瘢痕隆起程度選擇激光能量,根據瘢痕面積選擇點陣圖形大小及密度。通常我們采用功率15-90W,作用時間2.0msec,掃描速率1級。瘢痕磨削過程中需要變換激光能量參數及密度參數,對大面積、凹凸不平、色素不均的瘢痕,先采用大圖形、低能量、低密度的整體磨削,使凹凸不平區(qū)形成平滑過渡。對增生性瘢痕的攣縮牽拉帶,采用小圖形、高能量、高密度局部磨削,氣化增生部分。
激光磨削后予以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溶液(商品名:金因肽)、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凝膠(商品名:貝復新)及殼聚糖生物噴膜劑(商品名:創(chuàng)美康),保證創(chuàng)面處于濕潤狀態(tài),促進創(chuàng)面修復,預防感染。激光術后患者換藥至少3-5次/天,持續(xù)2周。個別部位如牽拉帶部位可增加換藥次數,直至創(chuàng)面結痂脫落,完全愈合。每4周治療一次,連續(xù)3次。
1.6.1 患者滿意度
每次治療結束后患者評價療效的滿意度,評估分值范圍為0-10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評估分值≥8分,為非常滿意;6分≤評估分值<8分,為滿意;4分≤評估分值<6分,為一般;2分≤評估分值<4分,為不滿意;評估分值<2分,為非常不滿意。
1.6.2 臨床醫(yī)生評價及標準
每次治療前采用佳能數碼相機拍攝正側位,由未參與治療的同一醫(yī)護人員評價治療效果。顯效:80%以上的增生性瘢痕平整,視覺上無凹凸不平感,顏色接近周邊正常皮膚,患者滿意;有效:50%以上的增生性瘢痕平整,瘢痕凹凸不平、色澤不均表現明顯減輕,患者較滿意;無效:瘢痕凹凸不平、色素不均無明顯改變,或出現明顯色素沉著、色素減退,患者不滿意[4]。每次治療前由同一醫(yī)生采用溫哥華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VSS)評分,VSS 分別從瘢痕色澤、厚度、血管分布和柔軟度四個方面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評分,總分15分,評分越高,瘢痕越重[1]。
主要觀察瘢痕有無增生,治療部位有無水皰、出血、感染、炎癥后色素減退或沉著等。
使用SPSS27.0軟件處理數據,比較治療前和3次治療結束后1個月的VSS 評分變化,采用配對t檢驗和獨立樣本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30例患者3次治療結束后1個月隨訪,所有患者對治療效果均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并愿意繼續(xù)使用此種方法繼續(xù)治療或將該方法推薦給其他人。
照片評估(見圖1~4)。130例患者顯效101例,有效29例,總有效率100%。
圖1 典型案例1
130例患者治療前VSS評分11.15±2.06;3次治療后1個月隨訪VSS評分為4.38±1.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前后的VSS評分變化為6.77±1.44。
表1 患者治療前、3 次治療結束后1 個月隨訪VSS 評分比較
圖2 典型案例2
圖3 典型案例3
圖4
2.3.1 VSS 評分變化與瘢痕部位的關系
110例患者的瘢痕部位不含關節(jié),治療前后VSS差值為6.92±1.46;20例患者的瘢痕部位含關節(jié),治療前后VSS差值為5.95±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VSS 評分變化與瘢痕部位的關系
2.3.2 VSS 評分變化與瘢痕原因的關系
表4、5可見,痤瘡或感染后瘢痕組治療前后VSS評分變化為5.84±1.38,低于其余三組;痤瘡或感染后瘢痕組分別與外傷后組、燒燙傷后組之間的VSS 評分變化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4 VSS 評分變化與瘢痕原因的關系
表5 不同瘢痕原因間VSS 評分差異的比較
2.3.3 VSS 評分變化與病程的關系
20例患者為減退期瘢痕,治療前后VSS差值為6.65±1.18;110例患者為成熟期瘢痕,治療前后VSS差值為6.79±1.4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VSS 評分變化與病程的關系
在治療1-3天,幾乎所有的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局灶性滲出,采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溶液、成纖維生長因子凝膠和殼聚糖生物噴膜劑多次噴涂,有助于減少滲出,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治療3-14天,130例患者治療區(qū)域均出現網狀、點狀和片狀結痂。在觀察期間,無一例患者出現水皰、出血、感染、愈合延遲、色素沉著及減退等并發(fā)癥。
增生性瘢痕影響患者外貌,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或疼痛;發(fā)生在關節(jié)部位的瘢痕,還會造成關節(jié)攣縮、功能障礙,極大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傳統(tǒng)修復增生性瘢痕的措施如壓迫療法、硅酮制品、藥物療法、放射療法、手術治療等,治療周期長,誤工期長;尤其是大面積的增生性瘢痕,可用來修復的正常皮膚組織來源少,手術困難,臨床效果欠佳。超脈沖CO2激光(Ultra-pulsed CO2laser)通過氣化剝脫瘢痕上皮異化組織,被認為是治療瘢痕的“金標準”;點陣激光(fractional resurfacing,FR或fractional laser treatment,FLT)通過局灶光熱原理,形成顯微治療區(qū)域,降低激光治療并發(fā)癥[5-8]。超脈沖CO2點陣激光在增生性瘢痕的修復中,通過人為控制組織損傷深度和面積,達到原位再生皮膚的作用[9]。超脈沖CO2點陣激光聯合濕性愈合療法是在創(chuàng)面修復過程中,提供濕潤的生理愈合環(huán)境,在保護原位組織干細胞和殘存的皮膚附屬器的同時,促進創(chuàng)面的生理愈合,避免色素沉著、色素減退、紅斑反應、繼發(fā)性瘢痕等激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研究表明,創(chuàng)面在傷后14-21天愈合,瘢痕的發(fā)生率為30%-35%,且多數是增生性瘢痕,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越早,瘢痕發(fā)生率越低[1]。因此,激光術后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是本研究的關鍵,我們在傳統(tǒng)激光治療注重抗感染的基礎上,對激光治療后創(chuàng)面先后采用表皮生長因子溶液、成纖維生長因子凝膠和殼聚糖生噴膜劑局部外用,減少患者術后滲出、出血、干癢、延遲愈合等激光不良反應,130例患者無1例出現感染、炎癥后色素沉著和炎癥后色素減退。
增生性瘢痕的發(fā)展可分為3個時期:增生期、消退期和成熟期。瘢痕的早期1-3月為增生期,可持續(xù)3-6月,此期瘢痕以藥物治療為主[1]。本次臨床應用中,將治療時間窗定義在瘢痕形成6個月時,即瘢痕增生期結束,消退期開始。觀察中,消退期和成熟期治療前后VSS 差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醫(yī)生和患者臨床療效評分均為100%。這提示增生性瘢痕的治療可以從增生期結束后即可開始,這符合患者期待盡早去除瘢痕的治療愿望,也體現瘢痕“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
觀察中,痤瘡或感染后瘢痕組治療前后VSS差值略低于其余三組,這是因為頭面部增生性瘢痕硬度較強,且治療部位下頜神經和血管相對豐富,治療時氣化不宜過深。不含關節(jié)部位的治療優(yōu)于含關節(jié)如肩、肘、膝等部位,VSS 評分差值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這與關節(jié)部位瘢痕張力較高,且瘢痕容易受到關節(jié)活動的物理牽拉有關。與本人總結超脈沖CO2點陣激光在萎縮性瘢痕的治療組相比,增生性瘢痕經過3次治療后顯效比為77.6%,略低于萎縮性瘢痕的81.8%[4],這說明相對于萎縮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的治療周期較長,治療次數應安排在至少3次以上。
本研究采用超脈沖CO2點陣激光聯合濕性愈合療法治療增生性瘢痕,療效較好,但設計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隨訪時間偏短,同時應設置自身對照,以期更為客觀地評價超脈沖CO2點陣激光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