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潤
(廣東省惠州市榕城中學 廣東 惠州 516100)
教師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保障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課堂上的有效發(fā)揮。在進行深入調查之后發(fā)現(xiàn):高中數(shù)學教材中很多知識點都是通過單元形式呈現(xiàn)的,并且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性較強。由此可見:教師若想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必須要從單元設計角度出發(fā)。正確認識到不同單元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并結合教學大綱中要求,對其進行有效調整,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
1.1 內涵設計。從教學設計的具體內涵來看,其主要指的是教師在認真研讀了教材標準和教學計劃大綱之后,根據(jù)課程整體性規(guī)劃,在科學性教學思維指導之下,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性協(xié)作,對于教學內容所進行的優(yōu)化重組和再升級。從其影響來看,這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對于教材內容有著更為深刻認識和了解。
1.2 意蘊設計。古希臘哲學家Aristotle曾言:“整體并不簡單的指部分的和。”將這句話應用到高中數(shù)學中,便強調的是各個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具體來看,雖然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性并不明顯,但是教師如果能夠對其中聯(lián)系有著充分認識,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教學效益。為此,在進行單元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從整體性角度出發(fā),對于其中的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性考慮。
對于傳統(tǒng)教學,經常發(fā)生“雖然能夠看見單個樹木,然而無法發(fā)現(xiàn)整片森林,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無法以宏觀角度對教材加以把握,致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非常雜亂,未發(fā)提供系統(tǒng)支撐”。單元教學設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基于學情的單元教學設計,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學效果。所以,通過適宜、全面的單元教學,充分提升教學效果。
2.1 在單元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樹立“整體在先”的理念。在整體論中,整體在先的原則主要有兩個含義:①以定義角度分析,通過整體對部分內容進行說明。比如,點屬于線的組成部分。②以程序角度分析,在認識過程中,需要對整體進行把握,之后向部分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比如,人們進入房子前,首先看見房子外部結構后才深入到房子內部。所以,進行單元設計時,應該對該理念加以重視,將涵蓋數(shù)學文化、價值觀、能力、知識與情感態(tài)度的數(shù)學作為整體進行學習與理解。
2.2 在單元教學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集體智慧。高中數(shù)學的單元教學設計單憑一己之力是難以縱觀全局的,在這里我們可以集合團隊的力量,進行團隊合作和研究。在進行團隊合作和研究時,我們需要考慮到以下兩點:第一,把單元教學設計研究的內容與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在理論以及實踐的集合點上進行探索;第二,應該做到揚長避短,按照不同教師的教育情況、知識結構以及教學風格等展開合作。
2.3 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是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爸黧w”和“主導”只是說明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兩個要素:一個是學生,是主體也是受體;另一個是教師,是主導也是知識的“導體”。學生和教師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是同等重要的。離開了“主體”的參與,再好的教學設計都是失敗的,只能是教師的紙上談兵;離開了“主導”的參與,就不會產生好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必然會產生很多疑問,也會走更多彎路。
2.4 開展單元設計需要從生活實際角度出發(fā)。若想要有效提升高中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除了需要完成課上的各種內容講授之后,還需要注重課下作業(yè)對學生能力提升所產生的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部門還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在單元設計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聯(lián)系單元之間的知識,從生活實際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得到能力提升。不斷提升學生數(shù)學建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為此,對于教師來講,必須要對課本上內容、既定教學大綱中相關內容有著全面化認識。在充分挖掘了課本知識內容之后,結合教學需要,找到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的聯(lián)系。在此基礎之上,幫助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全面化理解。在練習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效果。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進一步推進過程中,高中數(shù)學單元設計在教學活動中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一項至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要對此給予足夠重視度。根據(jù)學生問題所在,對其進行合理化設計,盡可能保障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有效提升,從而推動教學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