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亦權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第五中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新時期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漸深入和進一步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為相關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課題,通過開展有效的教學,挖掘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具備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學科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同時,新課程強調要以學科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當中,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自身所學習到的知識對相關的化學現象進行解釋并解決相應的化學問題。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著重加強高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學生要通過實驗記錄,才能更好地開展實驗。而且通過實驗數據的記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意識,讓學生的化學總結依托于所記錄的客觀事實之上,不編造假象和數據,也不能用推斷或者是解釋代替現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科學素養(yǎng)和嚴謹的思維。比如向溶液中滴入2~3滴的酚酞,盡管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看到溶液變紅的過程和現象,但是并不能因為這一條件就推斷為溶液顯堿性或者是水解顯堿性。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依托于客觀事實開展實驗記錄,通過試驗記錄進一步探究和佐證,能夠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科學素養(yǎng)和嚴謹的科學心態(tài),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1]。在對實驗過程進行記錄的過程中,要遵循三點原則:首先是尊重事實的原則,也就是不能想當然的對某種化學變化進行推斷或者是解釋;其次是進入的完整性,從實驗的開頭到結尾都要進行記錄,包括實驗的整個過程,實驗的日期,條件,名稱,目的,步驟,現象,手段以及最終的數據等等,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隨意更改;最后記錄要詳細和有序。數據的記錄要按照實驗的先后順序開展記錄,并且詳細的觀察實驗過程當中的現象進行記錄,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科學精神。
通過實踐情境能夠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產生有一個認知,能夠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實踐和應用。而且通過情景能夠讓學生自主的對相應的問題進行探究和實驗,通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化學知識的主動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比如在教學《氫氧化鋁性質》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制取。通過這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實驗當中,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驗進程以及實驗目的適當的提出小問題,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再探究再實踐。比如根據制取氫氧化鋁的實驗,讓學生對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相互交流和討論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溶液過量時沉淀會溶解,兩種試劑滴加的順序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并要求學生寫出方程式。通過這樣的實驗引導和問題引導,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中,進而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找到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始終以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探究化學知識[2]。
構建小組是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必要前提,而合作學習是化學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知識基礎等因素構建科學合理的化學學習小組。小組應該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讓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的時候,能夠實現相互促進相互帶動的效果。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習組長召集本小組的人員針對本堂課程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甚至還可以自主的開展相應的實驗來對知識進行探究。比如讓小組中的學生通過科學探究實驗“膠體與硫酸銅溶液光束照射時的現象”來了解膠體的性質。這個過程相對復雜,但是通過小組成員的自主合作探究,讓小組成員通過化學實驗觀察、調查、收集資料、辯論等方式,最終得出結果。這樣的學習過程,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思想碰撞,并且充分的實現交流。在學生探究出答案之后,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而且這種通過自由探究得出,化學知識的過程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化學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是教學工作者需要著重探究的課題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實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深入把握化學知識以及開展小組合作等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