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燕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qū)馬甲中心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14)
導語
小學體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訓練學生在體育運動訓練中的競爭與合作精神的課程。目前小學體育在集體化訓練項目中必須要訓練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兼顧學生競爭與拼搏意識的有效開發(fā),因此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性質,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加強學生對體育競技運動精神的充分貫徹和內化。教師可以結合實踐課程,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中的競爭與合作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競技觀念,對于小學生參加體育競賽項目具有一定的精神鼓舞力量。
小學體育以集體教學為主,因此體育訓練中,不同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必然有所差異,而教師應充分挖掘不同學生間的水平差異合理,為學生設置競爭目標,促進學生有效開展教育訓練項目,增強個人體質。
開展體育項目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能力水平進行初步測試,比如讓男女生分別進行跳遠和跳高比賽,這樣教師能夠了解班級不同學生能力所處的范圍。最后教師分別記錄下每名學生的測試成績,對于測試成績超過班級平均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和前一名成績進行比較,找出自己提升空間。對于測試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制定班級平均水平達標訓練計劃,分成不同階段完成,提高跳遠或跳高成績。隨著訓練時間和訓練量的增加,學生面對設定的目標更有實現(xiàn)的信心。同時對于這些運動水平較低的學生,可以將其目標設定在平均水平,首先提高個人能力,逐步實現(xiàn)核心競爭力,體現(xiàn)出體育競技中對自我超越概念的詮釋。
在小學體育集體教學環(huán)境中,每個學生都有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有幫助學生合理制定競爭目標,通過科學的訓練量安排,讓學生在良性競爭中互相進步,才是開展小學體育課程中競爭教學的最終目標。
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充分挖掘學生體育潛能,需要教師為學生樹立積極的運動態(tài)度,以合理的競爭目標讓學生在努力拼搏中感受到進步的快樂,這種以強大的競爭精神所促進的個人運動動力,是實現(xiàn)體育課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比如教師開展跳繩項目教學時,由于集體中每個學生基礎不同,對跳繩技術掌握的快慢也有所不同,教師進行一分鐘跳繩比賽測試時,有些學生會因為手忙腳亂導致浪費了很多時間,成績并不理想。因此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重拾跳繩自信心,可以通過精神勝利法的教學理念,讓學生以最低成績?yōu)槠瘘c,在一定范圍內爭取每次跳繩都進步一點,達到穩(wěn)定水平后,能夠從追求數(shù)量到保持穩(wěn)定發(fā)揮。這種激勵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以超出自我的競爭意識逐步發(fā)掘個人潛能。另外教師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競爭背后的體育拼搏精神,可以以體育比賽視頻為理論例子,比如展開排球理論教學時,可以講述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上面對美國強硬的進攻,以全方位無死角的托球和反擊取得了歷史上全新的突破。這種以集體榮譽感和國家精神為縮影的競爭精神,對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競技意識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
以體育精神為主的競爭意識建立在對個人潛力發(fā)掘的基礎上,因此教師展開這個項目教學時,針對不同學生能力水平差異,可以引導運動水平較弱的學生樹立超越自我的競爭目標,讓學生體會到戰(zhàn)勝自我的快樂,逐步產(chǎn)生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實現(xiàn)個人能力的提高。
小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時,要培養(yǎng)集體間的合作意識,教師可以通過素質拓展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隊比賽,這樣不僅符合小學生喜愛游戲的心理特點,同時結合素質拓展小組運動,能加強學生間的互動與組織能力訓練,在不同項目的銜接中提高成員間合作配合意識。
比如以水桶運水的4×100米接力賽為例,各小組成員手提水桶進行100米競賽,并順利將水桶傳遞給下一成員,直至到達終點后比較各小組水桶中所剩水量以及時間短者獲勝。在比賽過程中,需要各組成員通力配合,每個接力員要保證跑步速度及平穩(wěn)性,減少水量的損失,各成員間要通過接力時間的把握提高比賽成績。而針對組間競爭中出現(xiàn)的其他問題,如教師發(fā)現(xiàn)有其他小組成員惡意破壞其他小組比賽進程時應及時制止并給予教育,讓學生明確小組體育比賽運動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規(guī)則意識。同時幫助學生明確競爭的公平性,這樣結合素質拓展項目,能真正讓學生認識到合作與競爭密不可分,也能鼓勵學生在小學形成緊密的合作意識。對于后續(xù)體育訓練中以小組為單位,由水平高的學生帶動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情感基礎。
結合素質擴展運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密切的組內配合,在小組間競爭過程中教師通過及時的指導教育,真正讓學生理解體育運動中競爭的公平意識,這樣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競爭與公平在體育運動中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形成良性的互動意識。
小學體育教學中,以集體為單位開展對學生競爭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明確不同學生體育運動興趣點,進行合理的課程設計與安排,以此為基礎,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在激勵式學習中實現(xiàn)能力的突破。另外教師可以結合素質拓展游戲提高學生小組合作互助模式的建立,實現(xiàn)學生合作與競爭的良性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