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志強 徐梅
(梧州學院 廣西梧州 543002)
隨著《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不斷修訂,與之 相關的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受到了相關教育部門的廣泛關注,一系列指導政策的落實,使得大學生的體育課程得以順利推進[1]。通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指導可以進一步解決當前大學體育課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從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發(fā),讓體育教師更能關注到學生的體質、力量等內容[2]。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我國教育部門對學生群體身體素質以及健康情況進行衡量的重要標準?!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面向我國學生群體,對不同年齡層次以及學習階段的學生進行教學劃分,對學生群體的健康以及體質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3]?!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指出,對學生的體質判斷需要從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以及個人素質等方面進行衡量,采用考慮綜合因素的衡量模式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健康標準進行評判。
就《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功能、意義來說,該標準能夠反映大學生的身體狀況以及健康水平?!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每個學校每年都將學生的體質情況以數據形式進行上報,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系統(tǒng)整理,收到相關的信息數據之后,管理系統(tǒng)會根據學生的群體體質數據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大學生當前的身體素質[4]。高校還能夠通過該標準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體育鍛煉以及日常的體育課程中,《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落實可以使更多的學生關注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除此以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還在修訂期間增加了相對簡單、效果易展現(xiàn)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選擇,并加入到體育鍛煉中。
如今,高校為了保證最終的教學質量,對于體育教學并不關注,使得體育教師只針對最終的考試內容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訓練,只是在提升學生健康測試合格率,并沒有注重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最終目的的實現(xiàn)[5]。這會導致高校體育課程整體學習形式十分單一,固定化的項目訓練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失去了體育鍛煉的真實意義,在實際的體育學習期間,學生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在整體的學習活動中也缺乏主動性。
學生在大學體育課程學習期間,大都是為了應付最終的體能測試,并沒有關注到體育活動本身的意義以及體育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的體質水平這一實際目的?!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的不斷細化及各種評價模式的運用,使得高校能夠促使學生在體育學習期間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體育鍛煉中,達成綜合成績達標的教學目的[6]。
高校體育教學開展的重點與難點就是讓學生能夠從自身的思想上對體育知識的學習有所轉變。由于教師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單一性的教學模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首先就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想要從根本上改變該問題,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關注體育訓練的根本目的,即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7]。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體育鍛煉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身體健康水平,重視體育鍛煉對于身體健康的作用,從學生主觀的角度出發(fā)重視體育課程的學習內容。
如今,多媒體教學模式不斷滲透到高校的學科教學中,體育教育也應融合多媒體的運用,使得整體的教學模式更加生動有趣[8]。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將體育動作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或者采用慢動作與動作定格的形式展現(xiàn)體育動作,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掌握體育動作和知識要領,使學生可以在鍛煉期間領悟正確的體育動作以及運動細節(jié)[9]。此外,要想優(yōu)化大學體育教學的模式,還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枯燥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中,在長期的鍛煉過程中提高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落實終身體育鍛煉的教學要求,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
受教學大綱的影響,過去的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十分局限,并且有些課程的設置并不合理,也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中鼓勵各個高校自由進行課程的選擇,因此學??梢园凑兆约旱膬?yōu)勢拓展出更加具有高校文化的特色性課程,使得整體的體育教學內容更具個性化以及針對性,以此來適應學生的發(fā)展要求[10]。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提出對大學生的體育教學進行評價時需要采用綜合評價的模式,將身體素質、知識理論以及體育技能等內容進行綜合聯(lián)系,并在實際的教學期間關注到學生的體育運動效果,綜合考量所有指標,構建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模式[11]。在當前的體育鍛煉模式下,教師還可以采用綜合性的考評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積極發(fā)揮出自己的身體素質優(yōu)勢,并通過科學的考評機制綜合性地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確保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因此,高??梢酝ㄟ^細化相對應的體系模式來達到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完善學生的評價體系。此外,高校還可以將評價結構進行改進,使其具備準確、科學的特點,給后續(xù)的體育教學發(fā)展提供更多基礎數據。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單一性的體育項目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抵制體育鍛煉的情況。因此,體育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從激發(fā)興趣出發(fā),將興趣變成課程學習的前提,增加個性化的教育內容,進一步利用個性化教育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學習階段有充足的空間以及自由,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使得所學課程的內容能夠更加契合當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而從自身出發(fā),參與到實際的學習活動中,進行體育鍛煉。
整體來說,《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不僅對當前的學生體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也對當前的教學評價標準進行了細化,能夠給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提供更加有指導意義的內容。鑒于此,體育教師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期間,需要以此為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學生主觀的角度出發(fā)對體育課程知識的學習有所重視,優(yōu)化當前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并建立科學有效的體育課程體系,構建合理的評價模式,發(fā)展個性化的教學形式。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掌握體育運動技巧以及運動方法,獲取并不斷吸收全新的體育知識,最終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