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鑫,王 敏,黃德剛
(1.江蘇省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江蘇 無錫 214045;2.無錫市雙河新村小學,江蘇 無錫 214037;3.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從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7號文件”)到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國辦27號文件”),10年的時間,學生體質(zhì)健康促進工作受到了國家、社會、學校的高度關注,各地、各學校也積極創(chuàng)新舉措,試圖使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發(fā)生根本性好轉(zhuǎn)。從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2014年國民體質(zhì)監(jiān)測公報》結果看,這一工程還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理論上,任何政策的執(zhí)行都必然遇到阻礙。就目前的學生體質(zhì)健康促進工作來說,應試教育對體育運動造成的沖擊、學生體質(zhì)健康監(jiān)測體系的完善、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和終身體育的養(yǎng)成、體育場地設施的配套、體育運動傷害的預防等都還面臨著諸多難題。其中,體育運動傷害干預具有特殊的意義,要想通過加強體育運動來提高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水平,先要讓學生能夠“安全”地動起來,否則一切都是無用功。從“中央7號文件”到“國辦27號文件”,各級政府及管理部門頒布的有關學生體質(zhì)健康促進的政策文件,都強調(diào)了學校體育風險預防、降低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發(fā)生等。因此,研究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成因及干預策略對學生體質(zhì)健康促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于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界定存在多種解釋:有研究從法律角度對相關主體的責權利進行了界定,有研究從管理學角度對學校傷害的系統(tǒng)要素進行了界定,也有研究從運動醫(yī)學角度對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進行了生理方面的界定,眾說紛紜。綜上所述,本文認為:(1)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主體是學生,是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身體損傷,并且損傷造成了相對嚴重的后果;(2)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發(fā)生在學校場域中,伴隨學校體育活動發(fā)生,而學校體育活動包括體育課、大課間體育活動、課外訓練、運動競賽以及學生體質(zhì)測試等;(3)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原因是多元的,就主體而言,有學生個人的因素,有同學同伴的因素,有體育教師的因素;就環(huán)境條件而言,有運動服裝的因素,有天氣的因素,有場地設施的因素,等等。因此,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責任判定與救濟也是多元的。
干預策略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來改善或解決目前存在問題的組織活動。學校體育運動傷害干預策略,就是通過舉措,來有效地規(guī)避學校體育運動風險。任何體育運動都必然伴隨傷害發(fā)生的可能性,而學校體育運動傷害干預策略是為了降低事故發(fā)生的概率,而非徹底避免傷害。此外,從體育運動的過程性來看,學校體育運動傷害干預策略也分為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補救等類別。
事故不可預測,但良好的學校管理能夠有效地降低事故發(fā)生的概率。目前學校發(fā)生的諸多體育運動傷害,都是可以通過急救或安全控制手段得到應對的。只是目前很多學校都沒有詳細的、有針對性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應急管理辦法,也少有學校組織體育教師、場地工、校醫(yī)或班主任進行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在職培訓。除此之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檢查評估也更多的是關注運動環(huán)境的安全性,對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管理的軟環(huán)境管理缺少要求、評估與反饋。受現(xiàn)實條件制約,一大部分學校的校醫(yī)配備不足,部分學校的校醫(yī)甚至是兼職教師,在應對突發(fā)體育運動傷害時,由于專業(yè)水平受限,往往使受傷學生錯過最佳處理時機。
體育教師是預防和應對學生體育運動傷害的直接相關者,換句話說,體育教師也可能是學生體育運動傷害的直接責任人。例如,體育教師的安全意識薄弱,使學生在運動訓練中準備活動熱身不充分就進行大運動量的運動訓練,或在課上沒有仔細檢查所使用場地器材的安全隱患,或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過程中采取的手段不科學、組織混亂,或訓練結束后沒有對學生進行疏散管理,或發(fā)生運動傷害初期沒有采取科學的應急措施等,都可能造成學生體育運動傷害。再如,在正常的足球教學或訓練中,由于足球練習中身體對抗較為激烈,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扭傷甚至骨折,若教師急救專業(yè)水平受限,可能會盲目處理,最終導致學生二次傷害。
學校體育運動傷害行為主體是學生,因此,學生本人也是造成體育運動傷害的成因之一。例如,學生沒有認真聽取體育教師對運動風險和預防手段的介紹,或不按照教師要求認真熱身,增加了出現(xiàn)體育運動傷害的風險;學生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相對精力旺盛、好動活潑的行為特征,往往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容易出現(xiàn)體育運動傷害;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部分學生體質(zhì)狀況比較特殊,體育運動傷害發(fā)生的風險較大,而發(fā)生風險后,成長階段的學生心理成熟度也不高,常常不能及時告知教師;等等。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學生自身主觀因素也是造成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重要方面。再如,在足球課前額頭頂球單元教學中,2人合作練習,一人拋球,一人頭頂球,由于頭頂球的學生安全認識不足,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將眼鏡摘掉,致使練習的學生眼球劃傷,從而導致體育傷害意外發(fā)生。
任何體育運動都離不開場地設施,離不開自然的或人工的物理環(huán)境。因此,場地設施及環(huán)境因素也是導致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成因之一。有些體育場地設施本身就是高風險的,如單杠、雙杠、云梯之類,以及游泳池或標槍類的器材,這也是有些學校因噎廢食,拆掉此類器材的原因。但有些體育場地設施如塑膠場地、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及相關器材是相對安全的,只要不是年久體育運動上海失修就可以有效避免體育運動事故。此外,一些不良環(huán)境因素,如雨雪天氣、霧霾天氣、酷暑天氣等都會帶來運動傷害的隱患;由于霧霾天的微顆粒和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極大,此時進行室外體育課程教學,也容易造成體育運動傷害。
首先,學校領導要對體育運動傷害負起責任,將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預防、應對、事后處理落實到具體的管理辦法中,讓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預防、應對有理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學校應組織體育運動傷害干預培訓,面向體育教師、班主任、校醫(yī)、場地工作人員等主要相關人組織專題的體育安全教育,可聯(lián)合校外衛(wèi)生急救機構(如各級紅十字會)對相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與資格考核。再次,學??蓪iT設立體育運動傷害應急救助基金,并與校外保險機構共建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保險機制。最后,學校應與校外的民事糾紛律師事務所建立合作關系,增強法律意識,明確體育運動傷害的法律事宜,讓學生、學校和教師在可能發(fā)生的體育運動傷害中能夠維護自身的權利。
體育教師隨時可能成為體育運動傷害的第一責任人。因此,體育教師應從自我做起,樹立極強的體育運動安全意識,在實施體育教學或大運動量的運動訓練時要高度重視準備活動,在學生熱身充分的情況下再開展體育教學;上課前,體育教師應仔細檢查使用場地、器材的安全隱患;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意教學手段和訓練方法的科學性、有序性;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結束后,體育教師不放松警惕,強調(diào)結束后學生的有效組織。此外,體育教師要關注班級里每一名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狀況,尤其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運動強度適中,課后要及時了解特殊個體學生的身體狀況狀態(tài)。體育教師本人也要不斷學習急救知識與技能,在發(fā)生體育運動傷害初期能夠采取科學的應急措施。
首先,學校要組織家長會或定期發(fā)布家長告知書,及時匯報學校體育工作特別是學生的體育運動情況,讓家長對學生在校期間身體情況和體育運動情況有所掌握;其次,建議學校每學期舉辦1~2次大型的學校傷害宣講會,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學校的親子運動會,除了競賽,還包括宣講體育運動傷害的預防和應對舉措。再次,學校應創(chuàng)新舉措,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互動,提高家長對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發(fā)生后責任判定的法律意識以及救濟途徑的認知,來有效指導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事后事宜;最后,有條件的學?;蚪逃姓鞴懿块T,可考慮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整合上述家?;拥那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