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匠
(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江蘇南京 210023)
在任何一項體育運動中,良好的體能都是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的重要保障,也是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保持良好狀態(tài),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前提。在世界各大賽事當中,當比賽進入到焦灼狀態(tài),勝負已經(jīng)不再取決于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水平,而是運動員的體能及心理水平,體能更好的一方,能夠支撐身體更持久地高強度運動,同時心理壓力也不會太大,往往才能最終取得比賽的勝利?;@球運動作為一項高強度的全身運動,對運動員體能的要求較高。在一場籃球賽中,運動員要長時間持續(xù)進行跑、跳、投等動作,體能消耗十分大,因此,除了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減緩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體能消耗,在日常的訓練中,也要重視體能訓練。要想成為優(yōu)秀的籃球運動員,必須擁有充沛的體能、過硬的技術并準確領悟,完成教練安排的戰(zhàn)術。沒有充沛的體能支撐,再好的技戰(zhàn)術都是空談,也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在美國的NBA聯(lián)賽中,頂尖的球星體能強,身體素質好,可以支撐他們在長時間的籃球比賽中,保持較好的競技狀態(tài)。中國男籃在比賽中經(jīng)常在比賽的最后時刻“掉鏈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比賽最后時刻運動員體力下降,體能已經(jīng)難以支撐身體進行高強度比賽,最終功虧一簣。
籃球運動誕生于1891年,由美國人奈史密斯發(fā)明。1895年,來會理將籃球運動帶入中國天津,從此這項運動受到了國人的熱愛和追捧。1936年籃球正式成為奧運會項目。通過100多年的演變,籃球運動的研究、發(fā)展、運營變得越發(fā)成熟。如今的籃球運動對球員體能的要求遠超其他運動項目。球員只有通過專業(yè)的體能訓練,不斷挖掘自身潛能,提高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靈敏及柔韌素質,才能夠有較好的體能,來維系長時間高強度的籃球比賽。只有后天科學、系統(tǒng)地進行體能訓練,才能盡可能縮小乃至彌補體能上的劣勢[1]。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與美國男籃的比賽中,在前兩節(jié)體能充沛的情況下,中國男籃與美國隊互相周旋,比分差距并不大,甚至在第二節(jié)還剩6min時與美國夢之隊戰(zhàn)至29平??呻S著比賽的進行,中國男籃運動員體能開始下降,突破不再犀利,投籃不再精準,比分也逐漸被美國隊拉開。雖然也有硬實力方面的差距,但關鍵時刻體能不足也是落敗的一大因素。同樣的情形在隨后中國男籃與西班牙男籃的比賽中再次出現(xiàn),面對世界第二的強隊,中國男籃前期打出優(yōu)勢,但在最后一節(jié)還是出現(xiàn)了體能跟不上的“老毛病”,優(yōu)勢一點一點被蠶食,最終比賽被拖入加時。加時賽中體力透支的中國男籃最終還是沒能贏得比賽的勝利,遺憾地輸?shù)袅吮究梢阅孟碌囊粓霰荣悺S纱丝梢?,決定比賽勝負的,不僅僅是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水平,體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2]。因此,籃球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要正視體能劣勢的短板,重視體能訓練。只有經(jīng)過長時間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運動員才能在比賽中發(fā)揮出真正的實力[3]。
小、快、靈是中國男籃過去20年最鮮明的風格特點。其核心就是“快”,快速突破,快速退防,因此各級籃球運動隊對運動員的速度都有著極高的要求[4]??焖俣嘧兪庆`魂,技術對抗是手段,身體對抗是基礎,速度力量是保障,投籃得分是目的。速度是大部分運動項目共同追求的,它是籃球進攻、防守、攻守轉換的關鍵性因素。除了速度,投籃準也是中國男籃取勝法寶之一,投籃動作需要肩部、大臂小臂、手肘手腕共同發(fā)力完成,這體現(xiàn)了籃球運動員的力量分配能力。一個合格的“射手”,他的投籃手型和肌肉發(fā)力順序以及投籃力度會形成一定的肌肉記憶,在接到球的一瞬間,肌肉下意識地形成投籃動作,快速精準地投籃得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耐力素質也影響了運動員的投籃命中率,籃球運動作為一項高強度的團隊運動,對運動員的體能有著極大的考驗,2006年王仕鵬在男籃世錦賽中國隊與斯洛文尼亞的比賽終場前5.8s,快速運球過半場投進制勝的壓哨三分球,幫助中國隊成功絕殺歐洲霸主。這一球不僅體現(xiàn)了王仕鵬較強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還體現(xiàn)了他過硬的耐力素質。在比賽最后時刻,體力消耗巨大的情況下,還要在5.8s的時間內快速運球過半場,并投進反超比分的關鍵球,除了一定的運氣成分,良好的耐力素質也是支撐他完成致命一擊的重要因素。除了速度、力量、耐力素質,優(yōu)秀的柔韌和靈敏素質也是籃球專項運動員較為突出的特點。在后衛(wèi)突破對方重重防守,攻擊籃框的過程中,柔韌和靈敏素質讓運動員在對方出現(xiàn)防守空隙時能第一時間調動身體各個部位突破防守。而在中鋒卡位搶籃板時,具有較高柔韌及靈敏素質的運動員能夠第一時間判斷球的落點,并迅速卡位,搶占有利位置,提高爭搶籃板球的成功率。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籃球運動員,良好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和靈敏素質缺一不可。
任何專項的訓練都不是盲目的,每一個專項的體能訓練要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上展開,這樣才能確保運動員在訓練中的安全性、合理性,也能獲得理想的訓練效果。
制訂一個周密科學的訓練計劃是體能訓練的前提條件[5]。只有制訂了計劃,才能對整個訓練周期有一個總體的預估,同時將訓練任務細化到每一周和每一天,也有利于運動員合理安排訓練時間,知曉訓練的整體進度,還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時訓練任務與進度的安排還要遵循一定的系統(tǒng)性,要明確先重點訓練什么項目,然后再訓練什么項目,不能盲目地追求進度拔苗助長,否則,不僅得不到預期的訓練效果,還容易產(chǎn)生消極影響。
體能訓練負荷量的安排,一定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不能盲目加大或減少運動員的負荷量及負荷強度。教練要遵循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的原則。根據(jù)運動員的現(xiàn)實可能和人體機能的訓練適應規(guī)律,在不同技術的訓練中安排每一個運動員相應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負荷量或負荷強度不足,會影響運動員的訓練效果;負荷量或負荷強度過高,會導致運動員過度疲勞,甚至會導致運動員受傷。因此,遵循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原則是有必要的。訓練結束后要注意及時消除運動員在訓練中所產(chǎn)生的疲勞,以期達到一定程度的超量恢復效果[6]。
體能訓練過程中還需采用競賽訓練法,遵循與實戰(zhàn)相結合的原則。通常訓練的環(huán)境、氛圍與實戰(zhàn)相比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訓練時要注意組織一些訓練賽或者友誼賽。在真實的比賽環(huán)境中,以賽代練,不僅能提高運動員技戰(zhàn)術水平,鍛煉運動員的體能,還能幫助運動員從心理、生理上適應比賽節(jié)奏,這樣才能在正式比賽中減少進入狀態(tài)的時間,為取得比賽的勝利打下良好的基礎。
籃球運動是全身性的高強度綜合運動,需要身體各部位協(xié)調配合進行。因此,這項高強度的運動對運動員的體能有著巨大的消耗,在日常訓練中,籃球專項運動員需要重視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與靈敏素質的訓練,將體能訓練效果達到最佳,才能在比賽中發(fā)揮出自身的實力[7]。
力量素質訓練方法,最主要的是要提高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訓練,通常情況下以球員自身重量的1~1.2倍的重量,讓運動員進行半蹲、挺舉等動作訓練,每次訓練完成4~6組動作[8]??墒褂瞄g歇訓練的方法和重復法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通過系統(tǒng)的力量訓練,可以幫助運動員更好地適應比賽強度,還能在投籃訓練中形成一定的肌肉記憶。這是運動員發(fā)揮自身實力的重要基礎。
在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速度素質訓練中,可以讓運動員用最大力量的40%~60%,通過快推、抓舉、負重、高抬腿等方法進行訓練[9],同時還可以運用一些常見的速度訓練方法。在籃球場進行訓練時,場地長只有28m,受場地限制,訓練時可采用曲線跑的訓練方法提高運動員的速度素質。運動員比賽中會出現(xiàn)步頻不夠快的現(xiàn)象,因此在進行速度素質訓練時,還需注重采用爆發(fā)式的運動訓練,如30m跑、跳臺階、負重高抬腿、立定跳等。
耐力素質在比賽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重視耐力素質的訓練。一場正規(guī)的籃球比賽都會持續(xù)1~2h,對運動員的體能是極大的考驗。良好的耐力素質能夠讓運動員的身體適應長時間高強度的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風險。在日常的耐力素質訓練中,可采用持續(xù)訓練法進行訓練,以較小的負荷量進行長時間的練習,可以有效地提升運動員的耐力素質。最簡單、最常見的耐力素質訓練方法就是長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耐力素質訓練后,籃球運動員的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會得到增強,肌肉耐力隨之變強,還可以快速消除乳酸堆積,從而提高運動員的供能效率[10]。
柔韌素質的訓練是體能訓練中最不能掉以輕心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在拉伸韌帶時,方法不當或者用力過猛會使關節(jié)和肌肉活動范圍過大,造成肌肉損傷,所以柔韌素質訓練一定要動作輕柔,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柔韌素質最主要的訓練方法就是“壓”,在具體的壓法中,腿部有正壓腿、側壓腿、后壓腿,肩部有正壓肩和反壓肩。壓完之后可結合正踢腿、側踢腿、后踢腿等方法輔助訓練,提升訓練效果。
靈敏素質就是運動員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急起、急停、加速、變向,再加速的運動能力,即在變化的情況下迅速改變身體運動的能力。靈敏素質訓練前提是速度要跟得上,在速度足夠快的基礎上,再鍛煉身體的應變能力。繞桿運球是籃球項目靈敏素質訓練最常用的訓練方法。訓練時,在籃球場起點線前5m處設置標志桿,共5排,每排2根,各排標志桿之間相距3m,同排的2根標志桿底座中心點之間相距1m,距同側邊線3m。起點線中間1m處為出發(fā)區(qū)域。訓練時,球員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運球繞桿,一個來回后上籃得分。這樣的訓練既能鍛煉隊員的靈敏素質,也給枯燥無味的訓練帶來了一點樂趣。
體能訓練后的恢復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職業(yè)籃球運動員在比賽后通常會采用冰敷或借助醫(yī)療儀器使肌肉放松,減輕訓練所帶來的不適感。受條件限制,籃球專項學生可通過以下幾個方法進行體能訓練后的恢復。
這個環(huán)節(jié)最常見方法的就是按摩四肢肌肉,消除乳酸堆積,減少運動員的疲勞感。球員在訓練后可以通過自行拉伸韌帶,兩人一組互相按摩的方式進行放松。有條件的也可借助筋膜槍進行肌肉放松。
籃球比賽對運動員體能的消耗是巨大的。在高強度的比賽中,有時會出現(xiàn)運動員因體力不支而導致腿部抽筋的現(xiàn)象。因此,日常生活中運動員應遵循健康的作息制度,保證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來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從而在大強度訓練中獲得預期的訓練效果,在比賽中有充沛的體能,支持自身實力的發(fā)揮。
籃球運動對體能消耗巨大,比賽或訓練前可通過補充糖分彌補機體在比賽中的巨大消耗,支撐運動員完成高強度的運動。賽后的營養(yǎng)補充也尤為重要,因此要為運動員科學合理地搭配飲食,補充適量的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11],以維持機體在訓練或比賽中的高強度消耗。
在比賽和訓練后,運動員會因為比賽結果或訓練效果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波動,從而產(chǎn)生心理壓力。這些心理負荷對運動員的身心影響都很大,教練員要及時關注并發(fā)現(xiàn)運動員的心理變化,根據(jù)運動員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的引導和啟發(fā),幫助他們正確地看待比賽和訓練結果,坦然面對比賽和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平常心去解決問題,使運動員能夠迅速調整狀態(tài),投身于日常訓練中[12]。
力量是一切身體素質的基礎。人的一切動作都是通過肌肉收縮來表達的,所以力量也是一切素質的最終體現(xiàn)。速度和耐力是力量在時間上的表現(xiàn),柔韌性是力量的允許范圍,靈敏是人體控制力量能力的表現(xiàn)。由此看來,所有的素質訓練與力量訓練息息相關,因此力量訓練是籃球專項體能訓練的基礎,訓練時應以堅持力量訓練為主導。同時,在力量訓練的前提下,要全面發(fā)展彈跳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敏捷素質和柔韌素質,隨時用定量指標監(jiān)測身體狀況及負荷強度,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合理安排運動員訓練內容和形式,降低運動員受傷風險。
機體機能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對運動員競技水平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訓練是專項訓練的基礎,為專項訓練服務。專項體能素質訓練應在發(fā)展一般體能素質的基礎上,把體能素質訓練安排在技術練習之后,或者專門組織體能訓練課。專項訓練是提高專項運動成績的直接因素,而專項訓練的發(fā)展和提高又取決于一般訓練的水平,二者應相互促進,有機統(tǒng)一,合理結合。
根據(jù)運動員的個體差異,要想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必須充分考慮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性。訓練個體除了年齡、身高、形態(tài)、機能等生理特征外,還存在氣質、個性、訓練水平、訓練年限、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13]。教練員在組織運動員訓練時,應當貫徹區(qū)別對待的原則,隨時注意每一個運動員的狀態(tài),以便根據(jù)情況適當?shù)卣{整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另外,在體育鍛煉過程中,要自覺加強對運動員意志素質和刻苦訓練的良好作風的培養(yǎng),讓他們能夠在長時間刻苦訓練中堅持下來。因此,教練員在訓練中,要盡可能地做到全面了解和分析每一個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制訂符合運動員特點的訓練及培養(yǎng)計劃。
運動員所攝入的食物熱量應符合運動的需要,同時,還要根據(jù)各訓練階段的特點,安排籃球專項學生的飲食,科學地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做到合理搭配。所攝食物應符合高熱量、新鮮衛(wèi)生、多樣化的標準,提高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但攝入量也不宜過大,這樣既能促進運動員食欲,又容易消化。同時,應利用食物的互補功能來維持機體酸堿平衡,充分發(fā)揮營養(yǎng)素的調節(jié)作用,保持運動員比賽所需要的最佳體重。
籃球運動是一項對運動員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項目,體能訓練在日常訓練中尤為重要。因此,擁有良好的體能素質對籃球專項的學生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發(fā)揮自身水平及完成教練安排的戰(zhàn)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在日常的訓練中,教練員和運動員都要重視體能訓練,采取科學、系統(tǒng)、有計劃的訓練方法對籃球運動員進行體能練習。同時還要注意不同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性,根據(jù)運動員不同的身體素質特點,采用相對應的訓練方法。體能恢復工作也極其重要,在保證運動員充足休息的同時,配合健康的食譜,補充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