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書 張國慶
(吉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眾所周知,羽毛球是我國民眾喜愛的一個體育項目,也是我國體育運動的一個大項。在近年來的各種國際體育比賽上,我國運動員在男單、女單等賽事上取得了很多冠軍,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隨著國家大力倡導人們多參加戶外運動,增強國民的體質。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自身的運動,紛紛加入到戶外運動的隊伍中。最近這幾年,通化市居民的運動熱情高漲。在大大小小的社區(qū)都能看到居民運動的身影,這也反映出社區(qū)居民自身運動意識增強了,大家都愛運動健身了。另外,值得高興的一點是,通化市興建了許多健身館。每到周末都能看到許多人在健身館里鍛煉身體,既有老人又有小孩,他們最喜愛的體育運動就是打羽毛球,從這一點來看,通化市的羽毛球項目的發(fā)展還比較樂觀。
該文將通化市的部分社區(qū)及6家體育健身館(分別是通鋼體育館、羽毛球俱樂部、中盛健身中心、通化市體育館、一中體育中心、通化市全民健身中心)作為研究對象,隨機調查500名社區(qū)居民,并獲取問卷的數據,以了解當地羽毛球運動消費人群的現狀。
該文主要是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走訪社區(qū)和體育健身館并發(fā)放問卷的形式來獲取調查的數據。這些數據能夠較好地反映出通化市居民的羽毛球娛樂情況。另外,還采用了文獻資料法查閱了一些當地的報紙、文獻刊物作為參考,了解了近幾年來通化市居民的娛樂情況,為得到更加詳細的數據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用統(tǒng)計分析法,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概括,為課題的分析與研究提供了依據。
從研究目的出發(fā),該文的調查對象是隨機選取了通化市部分社區(qū)和6家羽毛球館共有500人,發(fā)放問卷共500份,全部都得到了回收。在社區(qū)和羽毛球館進行隨機訪問,詢問他們對羽毛球運動項目的消費情況,將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得出相關結論。
通過對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大部分受訪人員的年齡為16~50周歲。其中,年齡為16~35周歲的有236人,占比達到47.2%,而年齡為35~50周歲的有166人,年齡占比是33.2%。只有11%的人在16周歲以下,50周歲以上的人僅占到8.6%。從這樣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年人更加喜愛打羽毛球,也表明他們更加喜愛運動。
對每天打球次數進行調查,其中偶爾打1次的人占比最多,在被調查的500人中有332人是偶爾打1次,所占比重為66.4%,每天都打的有153人,占比為30.6%,僅有3%的人是基本上不打的。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是偶爾打1次。這樣的結果為以后進一步了解通化市羽毛球消費人群的現狀提供了參考。
對打羽毛球能不能增強體質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絕大部分人都認為能增強人的體質,只有3%的人認為不能增強體質。另外,還有4%的人不確定是不是能夠增強體質。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知道,大部分人都持有一致的觀點,即打羽毛球能夠增強人的體質。
消費人群學歷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高學歷的人員占比最多。高中到本科學歷段,在500人的調查中,就有271人,占比為54.2%。而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有90人,所占比例為18%,高中以下學歷的有139人,比例為27.8%。不難發(fā)現,高學歷的人更加重視體育鍛煉,而學歷較低的人反而不太重視。這說明,不同學歷的人的思想觀念是不一樣的。
球館消費人群月收入的統(tǒng)計情況顯示,收入越高的人,越重視體育消費。從統(tǒng)計結果中可以看到,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為43.6%,而月收入3000~5000元的有187人,占到37.4%的比例,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員僅有95人。由此可以看出,收入是影響運動消費的重要因素,收入越高,人們就有更多的錢去消費,這為研究通化市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參考,也為今后球館如何合理制定收費價格提供了依據。
在對500人的調查過程中,其中有2~3年羽毛球運動球齡的占54.2%,是占比最大的,3~5年的占8%,1~2年的占27.8%,1年以下的占4.6%,還有5.4%的人有超過5年的球齡。從這一統(tǒng)計結果看到,大部分人的球齡集中在2~3年,也就是說近2年來人們的運動意識逐漸在增強,表明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漸發(fā)生變化。
其他消費占羽毛球人群消費的比重也比較大。根據500人的調查情況得出相關結論,年消費為300~1000元的人群最多,占比為78.2%,這說明大部分人的消費水平都是在300~1000元。另外,僅有3%的人群消費在2000~3000元,這在通化市算是高消費了。這樣的統(tǒng)計結果,為通化市的羽毛球館制定合理的價格提供了很大幫助,也為研究通化市人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參考。
人們每年購買羽毛球的花費大部分都在200元以內,僅有1.2%的人消費在500元以上。還有5.6%的人花費在200~500元。人們在羽毛球方面的花費不算太高,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人們的消費普遍是理性的,不過度消費。
從調查來看,以現場觀看的方式來獲取相關技術的有192人,所占百分比是38.4%。以現場專業(yè)人員指導的有113人,占比為22.6%。參加專業(yè)培訓的有82人,并且這82人中大部分都是在羽毛球館參加的培訓,所占比例為16.4%。而通過學習影像資料的方式獲取相關技能的有65人,占比為13%。還有一小部分人是通過其他的方式獲取羽毛球運動技術,這些人僅占9.6%。
人們了解羽毛球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中,通過電視了解羽毛球知識的有155人,占到31%;通過網絡了解情況的最多,有218人,占比達到43.6%;還有人通過報紙、雜志、廣播等媒體來了解羽毛球的相關知識。這些渠道幫助人們增長了羽毛球相關的知識,拓寬了人們的視野。
通過對上述調查結果的分析,得出了許多結論。比如,得出了大部分人都喜愛打羽毛球、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打羽毛球能增強人的體質、收入高的人更喜歡去球館打球、居民打羽毛球的時間普遍較長等。得出的這些結論,有利于通化市羽毛球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對羽毛球運動消費人群的研究,更好地促進通化市羽毛球項目的發(fā)展和建設。
第一,羽毛球場館體育消費人群多為青年人、中年人及文化程度較高、職業(yè)穩(wěn)定、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各類人群的體育消費動機有趨同性,各年齡段的側重點不同。
第二,群眾消費動機比較單一,主要以強身健體和娛樂身心為主。
第三,群眾羽毛球的消費方式單一,依然以實物方式或消費資料為主。
第四,各類人群對羽毛球運動有持久的興趣,消費群體穩(wěn)定,但較多人滿足于業(yè)余的愛好,人群主要以隨機方式到場館進行消費為主。
第一,以青年人和中年人為主要對象,宣傳羽毛球運動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以及羽毛球運動的娛樂性,鼓勵其帶動家人參與羽毛球運動,從而增加家庭的羽毛球運動消費。
第二,加大社會大眾傳播媒體的宣傳力度,對通化市羽毛球運動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形成正確的健身意識。使他們能夠認識到參與羽毛球運動是能達到強身健體、身心健康的最積極、有效的手段之一。
第三,經營者應開發(fā)適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服務產品,挖掘相應的消費內容。
第四,積極組織不同系統(tǒng)、不同群體和不同水平的競賽,通過競賽促進羽毛球愛好者提高運動水平,并增加其技術培訓需求,提高服務性消費水平,改善羽毛球運動消費結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