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金佳 毛玲莉 孫成榮 尹華田 潘美學 蔣水元*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 桂林市 541006;2.桂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中心,廣西 桂林市 541006;3.桂林市資源縣生產力促進中心,廣西 桂林市 541400;4.桂林市資源縣車田苗族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廣西 桂林市 541400)
西紅柿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桂北山區(qū)的龍勝縣偉江鄉(xiāng)、資源縣車田苗族鄉(xiāng)等山地種植夏秋西紅柿[1],因其晝夜溫差大,產出的西紅柿口感濃郁,深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顯著[2]。但桂北山區(qū)地處南嶺,北高南低,境內山地以500~1500m 的中低山為主,年降雨量在1800~2100mm,春季低溫多雨,夏季常降暴雨,夏秋西紅柿的生長期關鍵期常遇到夏季高溫多雨天氣,雨水過多造成高溫高濕的小氣候環(huán)境常引起各類西紅柿病蟲害發(fā)生,還會造成西紅柿授粉不良和落花落果,嚴重影響西紅柿產量和品質。應用避雨栽培技術,作為設施栽培的一種簡易形式,能遮雨不遮風,可以克服不良天氣的影響,調控作物生長微環(huán)境為目的,已逐漸成為桂北山地夏秋西紅柿栽培的一種發(fā)展趨勢[3]。
山地西紅柿生長期較長,應選用硬果型、能夠無限期生長的西紅柿品種,同時還要選擇抵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產量較高、便于運輸和儲藏、果實口感和質量較佳的品種[4]。桂北山地西紅柿多采用連作模式,病蟲害較多,還應選用抗病砧木品種進行嫁接育苗,可有效地解決青枯病、線蟲病等土傳病害的嚴重危害,又充分利用了砧木根系發(fā)達、吸收能力強的特點。接穗品種可選“百利”“永利”“桂寶6 號”“格雷”“杰瑞”“瑞菲”“喜力”等,砧木品種有“桂蔬福砧”“西大砧木一號”“寶砧5號”等。
桂北山區(qū)的海拔高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山地西紅柿播種時期也存在差異[4]。以資源縣車田鄉(xiāng)黃寶村為例,其西紅柿栽培地大多在海拔800~1000m,其夏秋西紅柿避雨栽培模式一般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播種,4月中下旬嫁接,5月中旬定植[5]。
育苗床應建在地勢較高且平坦、排灌水方便、交通便利且上一年沒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在苗床上按照棚寬3.3m、棚高1.7m 的標準搭建育苗棚,用6m寬的棚膜蓋好。山地西紅柿育苗應以商品基質或自制基質進行穴盤育苗,以便于操作和移栽,并可防止土傳病害。播種前把育苗盤的穴孔中裝上育苗基質并淋透水,用50℃溫水將西紅柿種子浸泡半小時后撈出,在30℃左右的溫度下保溫保濕催芽2d,當有6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將種子直接點播入育苗盤穴孔中,一穴一粒種子,播種后均勻鋪上一層細土,并蓋上一層濕稻草以保濕,在稻草上蓋上農膜以保溫保濕,當有部分種子拱土而出后,撤去稻草、掀起農膜改為拱棚保溫保濕。應注意控制苗盤基質水分,當苗盤表土稍干才淋水,以促進根系生長,培育壯苗[6]。
嫁接前1d或2d給接穗和砧木苗淋足水,以基質含水量為65%為宜,嫁接時砧木與接穗表面應干爽無水珠。嫁接可采用劈接法嫁接,即用刀片在砧木的第2 片真葉上1.5cm處去掉上端,然后在莖切口處的中央垂直下切1~1.5cm,取接穗在每個接穗下端兩邊各削1 刀,削成“V”字型,切口長為1~1.5cm,將接穗小心地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用嫁接夾固定好。也可采用套管嫁接:在砧木與接穗長至4 葉1 心(莖粗為4mm~5mm)時進行嫁接,用嫁接器分別在西紅柿嫁接砧木和接穗上各斜剪一刀,砧木與接穗的切面相互吻合,砧木保留2 片真葉,接穗為2 葉1 心,將西紅柿套管套在砧木的切口處,然后將接穗插入西紅柿套管中,使砧木與接穗的切面相互吻合。嫁接后的3d內,在育苗棚上覆蓋遮陰網(wǎng)。3d后逐漸掀開遮陰網(wǎng)增加光照,如晴天午后進行掀開遮陰網(wǎng),嫁接苗沒有發(fā)生萎蔫癥狀,則不用覆蓋,如表現(xiàn)出萎蔫癥狀則需要繼續(xù)覆蓋。
山地西紅柿避雨栽培設施以簡易避雨棚為主,避雨但通風??筛鶕?jù)當?shù)貧夂蚯闆r,靈活選擇蓋膜時間,如春夏降水過多,應全生育期蓋膜;若春夏雨水較少,可在坐果初期蓋膜[6]。簡易避雨棚走向可依地形而定,以利采光和通風,一般以南北走向為佳。
在西紅柿定植前,選擇土層較厚、土壤疏松、排灌良好且較為平坦的地塊為栽培地搭建棚架,棚架立柱材料可用水泥柱,經久耐用,也可就地取材使用杉木或毛竹竿,價格便宜,可使用2~5a[1]。簡易避雨棚為小高拱棚,棚寬1.3m,兩棚下緣間距0.1m,同一棚的立柱間距為3m~4m,立柱長約2.1m,埋入土中約0.3m,因此,棚高1.8m,拱高0.2m~0.3m,拱棚橫截面呈半弧形,在西紅柿坐果后蓋膜,不設裙膜[1,7]。
西紅柿嫁接苗定植前15~20d 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3000~3500kg、商品復合肥50~100kg 或生物有機肥100kg,深翻土層并混勻肥料,開溝起畦,畦寬1.0~1.1m,溝寬0.3m,平整畦面淋透水后蓋地膜,以土塊壓實地膜四周。
以株距0.6m、行距0.8m 的規(guī)格雙行定植,每667m2栽1300 株左右。按株行距規(guī)格在畦面挖小穴,將健壯嫁接苗放入穴內,蓋土輕壓,淋透定根水。采用雙桿整枝:保留主枝和第一花序葉腋下的一條側枝,其余側芽長到10cm 長時抹除。以1.8m 長的細竹竿搭“Λ”型架,綁蔓上架。
西紅柿是喜溫喜光半耐旱的作物,蓋地膜可以很好的保持土壤水分,平時勤查看土壤干濕狀況,保持土壤濕潤(含水量約65%),避雨栽培可避免土壤水分過多導致的裂果現(xiàn)象。桂北山地秋季常常干燥少雨,應根據(jù)天氣狀況進行適度灌溉,以滴灌為宜。
7.2.1 提苗肥 嫁接苗種植成活后,每667m2施用腐熟糞水300~600kg 或沖施水溶肥10kg,提苗促長。當嫁接苗進入正常生長后,應控水蹲苗,促進植株根系生長,培育壯苗,防止因肥水過多而徒長。
7.2.2 坐果肥 植株開花坐果需肥較多,但因根系尚不發(fā)達,追肥應適當,以磷鉀肥為主,每667m2淋施10~20kg 硫酸鉀復合肥。當?shù)谝槐P果有核桃大時,要重施肥料,每667m2用硫酸鉀型復合肥20~30kg、硫酸鉀10kg 淋施,促進果實快速膨大。以后根據(jù)每盤果膨大情況追水肥(100kg水加肥不能超過1kg),每10~15d左右追肥一次。
避雨栽培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通過避雨措施避免雨水淋濕植株,阻斷病菌通過雨水傳播的途徑,減少夏季高溫高濕常發(fā)病害[1]。避雨栽培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內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但并不能徹底防止病蟲害發(fā)生,晚疫病、灰霉病、潰瘍病和病毒病等病害或者是蚜蟲、潛葉繩、棉鈴蟲和斜紋夜蛾等蟲害還是會時有發(fā)生[4]。
在低溫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發(fā)生晚疫病,可用69%的安克500 倍或72.2%普力克600 倍或64%殺毒礬500倍噴霧防治。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fā)病,為害西紅柿莖、葉和果,可用50%速克靈1000 倍液,或40%菌核凈500倍液防治[6]。
潰瘍病是當前引起西紅柿死苗的主要病害,在發(fā)病初期每周噴一次72%農用鏈霉素4000 倍,連用三次可防治該病。
高溫干旱天氣下容易暴發(fā)病毒病,可用83 增抗劑100 倍或病毒必克800 倍或2%寧南霉素250 倍液等藥防治。
蚜蟲用10%吡蟲啉2000 倍防治,也可利用黃板誘殺蚜蟲;美洲斑潛蠅用1.8%愛福丁3000 倍液;棉鈴蟲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斜紋夜蛾用20%米滿懸浮劑1000 倍、10%除盡懸浮劑1000 倍或5%抑太保4000 倍液等防治,在蟲孵化盛期至二齡期進行施藥是關鍵。
避雨栽培能有效減少西紅柿病害發(fā)生,植物病害發(fā)生流行需滿足三個條件:病原菌、寄主、適宜的溫濕度。在南方多雨季節(jié),雨天空氣相對濕度大,避雨栽培可降低作物生長區(qū)空氣相對濕度14.51%~15.55%,病害發(fā)生晚,發(fā)病輕,西紅柿晚疫病發(fā)病率為2.22%,比對照降低了95.65%,早疫病發(fā)病率2.77%,比對照降低了54.59%[3]。避雨栽培改變了植株生長小環(huán)境,對病菌的繁殖起阻礙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了病害的發(fā)生,減少了農藥的使用,產品優(yōu)質安全放心。唐麗等[3]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避雨栽培的西紅柿畝產6670kg,露地栽培畝產407.15kg,比露地栽培增產63.83%,增產顯著。
避雨栽培技術還能減輕西紅柿裂果現(xiàn)象。土壤水分劇烈變化會造成西紅柿裂果,在果實的形成與發(fā)育期,長期干旱后遇雨水會導致土壤過干過濕,西紅柿吸水過多導致果實內膨壓增大,果皮的生長與果肉的增長不能適應,引起裂果。避雨栽培可有效避免因雨水過多導致的裂果現(xiàn)象,從而提高西紅柿果實品質。
桂北山區(qū)農戶可充分利用當?shù)乩錄鰵夂虻膬?yōu)勢種植夏秋西紅柿,在平原地區(qū)西紅柿供貨斷檔期(7月~10 月)采摘上市,商品走俏。為減少夏季多雨給西紅柿生產造成的病害重、裂果多、商品果率下降等問題,宜采用簡易避雨棚進行避雨栽培,避雨栽培能有效改善西紅柿果實光澤度,并延長采收期,采收期從7月持續(xù)到11月上旬,與露地栽培西紅柿相比,可提早上市半個月和延后采收半個月[8],經濟效益顯著,值得在桂北山區(qū)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