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珍
摘要:新課程改革進程逐步推進,教育各方要求重視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并且考慮到國家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學校及教師在推進教學進程的過程中應保證學科間的均衡發(fā)展,由此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高中階段,歷史科目教學的意義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還涵蓋了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歷史感受傳統(tǒng)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文化教育功能,并且還可促使學生正確認識歷史,深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斷發(fā)展、不斷強大,才可獲得獨立與進步。與此同時,目前高中歷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為此,教師應積極探索高中歷史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階段;歷史科目;創(chuàng)新性教學
學生進入到高中階段,學校及教師在對其進行培養(yǎng)時應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知識,不應僅停留在對知識的淺層掌握,但是目前歷史教師,為了保證全面講解知識目標的達成,將大部分課程時間分給課程講解,從而導致學生無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年,實現了一又一代的傳承,與此同時世界經歷了三次重大變革,見證了生產力的巨大變化、政權的更迭,上述兩方面內容均是高中歷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只有推動學生深入學習高中歷史,才可引導其從歷史中學習、從歷史中借鑒,因此,推進歷史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高中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為高考做準備,但是此階段學習任務繁重,且各科目都需要較多的時間來推進學習以及復習進程,從而導致教師無暇分心兼顧課程的創(chuàng)新進程,但是目前高中階段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過于僵化,已經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學效率,阻礙了教學進程的穩(wěn)步推進。在高中歷史課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發(fā)展阻礙因素:首先,歷史科目教學中涉及的知識時間跨度太大,教師強調學生對時間的記憶與背誦,長此以往,學生一方面逐漸產生知識混淆的現象,另一方面易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其后續(xù)學習;其次,教師多采取“從頭講到尾”的教學方式,學生若要全面掌握知識,必須由始至終集中注意力,不然便會造成知識掌握疏漏的現象,并且此種方式是教師長期采用的教學方式,無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其沒有內驅力支撐其自主開展學習活動,進而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且教學有效性較低。由此可見,在目前高中歷史教學進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阻礙因素,教學現狀令人擔憂。
二、高中歷史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
(一)巧用歷史故事,構建歷史時間線
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熟練掌握歷史時間線,才可保證全面且清晰地掌握知識,但是因為歷史課程中跨越的時間較長,涉及的歷史事件較多,且目前高中歷史課本的設置是按照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三大類別分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時,需幫助學生將同一時間點不同角度的知識串聯起來,這無疑為教學增添了難度。為此,教師應尋找高效方式,構建歷史時間線,例如,教師運用歷史故事,首先在講解“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時,羅列這一時期發(fā)生的政治事件以及時間,其次教師尋找這一時間段出現的經濟類與文化類的事件與故事,并且按照時間將其穿插進政治事件時間線里,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時間線對課程知識進行背誦,并且在其記憶之后進行抽查,以了解學生對歷史故事時間的掌握。由此可見,教師巧用歷史故事,一方面引導學生將知識按照時間排序進行記憶,另一方面仍舊保持了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分類,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此同時還可幫助學生構建歷史時間線,推進教學成效與學習成效的同步提升。
(二)運用微課形式,提高教學有效性
微課是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發(fā)展出現的新型教學方式,其以時長較短的視頻形式存在,因此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選擇合適微課視頻,隨后將其運用至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此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為此,教師應結合課程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微課視頻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尋找展現這一時期經濟現象的微課視頻作為課程導入,引導學生對這一時期的經濟現狀形成初步印象,其次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結合選取微課視頻講解較難理解與學習的課程內容,促進學生在直觀觀看中感悟知識,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后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課程的總結與回顧,推動其在觀看過程中進行查漏補缺,由此保證學生全面且清晰地掌握課程知識。由此可見,教師利用微課形式,替代部分傳統(tǒng)講解過程,省去繁復講解,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并且推進了學生復習進程,從而保證學生對知識的回顧與總結,進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首先新課程改革進程要求學校重視科目間的均衡發(fā)展,避免學生偏科現象,其次高中歷史課程具有重大的文化教育功能,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最后目前高中歷史課程教育現狀不容樂觀,較多阻礙其發(fā)展的因素亟待解決。為此,教師應順應新課改要求,全面把握歷史教學意義,深入分析現狀,加快課程的創(chuàng)新步伐,為歷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宏.探究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J].才智,2019(07):37-37.
[2]劉瑞芝.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587(05):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