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
對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寫作是關鍵的一環(huán)。它不僅是中考語文的重點考查項目,更關乎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初中生面臨著寫不出作文的困境。其實,學生并不是真的寫不出作文,只是由于他們的寫作思維受到限制,教師如果不注重拓寬其思路,學生就無法豐富自己的作文素材,使作文質量大大降低。因此,本文以實際案例作為基礎,對初中生寫作思維的拓展訓練進行深入分析。
一、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展開求異訓練
魏書生老師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一個問題,也許有一百種解決的辦法?!倍@個探索不同解決辦法的過程,便是運用發(fā)散思維的過程。發(fā)散思維主要指的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試圖找出多種解決途徑。此類思考模式,能幫助學生擺脫傳統(tǒng)理念的束縛,突破常規(guī)禁錮。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求異訓練,鼓勵學生“反彈琵琶”或者運用側向思維,這樣可突破學生的思維限定,讓作文內容更豐富,思想更深刻。
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3單元,寫作主題是學寫讀后感。在學生寫讀后感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內容,尤其是文章表達的核心價值觀。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作者主要介紹莊子和惠子二人圍繞“魚之樂”展開的辯論,其寓意是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更不要用自己的眼光衡量他人,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核心觀點進行深入思考,鼓勵學生展開側向思維,拓寬命題立意的范圍,就能挖掘文章的深度。比如,當惠子對莊子提出質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時,學生可從批判莊子的角度立意,“魚之喜樂,爾何能知”“世上之事,從來都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還有學生則反其道而行,命題為;“換一種眼光,也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觀點并無對錯,只有角度之分”。而有的學生則根據(jù)惠子的觀點命題,“不隨意評價他人,是一種智慧”。這樣的立意角度,可以幫助學生寫出更有深意的作文。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有的學生之所以寫不好作文,是因為思維受到了局限,難有開闊的視野和格局。因此教師需要利用課堂教學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能不落窠臼。
二、培養(yǎng)想象力,展開想象訓練
想象力是極為重要的思維能力,更是人類開展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的重要元素。知識有限,但想象力是無窮的,它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知識和激情。對初中寫作教學而言,有的學生寫不出精彩的作文,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想象力。由此可見,想要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豐富寫作內容,就必須下功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部編教材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6單元,其寫作主題是“學習改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為學生著重介紹改寫的概念、分類、方式,讓學生知道可從文體、語體以及敘述三個角度進行改寫,同時告訴學生改寫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并設計了寫作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改寫成不少于600字的小說。由于寫作要求比較新,學生寫作情緒較高,有著充足的表達欲望。有的學生在尊重原詞的基礎上,對細節(jié)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就拿第一句“醉里挑燈看劍”來說,這位學生別出心裁地結合了辛棄疾年輕時的從軍經歷,發(fā)揮想象力,描繪了他參與戰(zhàn)爭的場景及和戰(zhàn)士們朝夕相處的日常生活,通過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大大豐富了原詞的內涵。在這位學生的筆下,辛棄疾在飲酒之余的看劍舉動,也就變得意味深長。 只有想象力豐富,才能讓學生的作文有更加寬闊的發(fā)揮空間。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改寫、續(xù)寫等想象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寫出更加精彩的作文。
三、培養(yǎng)直覺思維,捕捉作文靈感
所謂直覺,主要指通過下意識而直接獲取某種知識的能力,或未經有意識的邏輯思維而直接掌握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如果用形象化的詞語進行概括,即“頓悟”。“頓悟”是很難用邏輯思維解釋的,屬于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或理念突然降臨。在寫作方面,可以將這種直覺解釋為“靈感”。靈感往往在不經意間出現(xiàn),卻可以瞬間點亮學生的思維。
例如部編教材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1單元,其寫作主題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這個主題本身并不難寫,但很多學生拿到題目以后,不知道該如何發(fā)揮。為了喚醒學生的寫作意識,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平常心回憶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寫自己最熟悉的事,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觀點。比如,教師讓學生思考: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樣的嗎?每天都遇到了哪些人和事?有什么值得關注的地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生活展開回憶,發(fā)現(xiàn)了很多以前不曾注意的細節(jié)。比如,有一位學生提到自己每天早上起床以后,總是匆匆洗漱,隨便吃一點早點就出門了,很少觀察家中的環(huán)境。直到有一天,他準備泡一杯咖啡,戶外的陽光灑在了餐具上,那些餐具散發(fā)著美麗的光澤,他這才注意到自己的家竟一直纖塵不染。接著想到衛(wèi)生間放置的各種洗滌用品,想到自己讀書時在旁邊操持家務的母親……他這才想到自己平時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曾想過母親的辛勞。在他的心中,對全職主婦有著一種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輕視。而在這一刻,他才知道自己錯了,不該將母親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靈感不斷迸發(fā),各種生活的細節(jié)隨之涌現(xiàn),文章也就寫得更加流暢。
靈感的迸發(fā)看似偶然,其實有必然性。只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鼓勵他們多讀書,這樣就可以增加靈感的降臨頻率,使學生的文章變得生動而有靈氣。
四、發(fā)揮學生自主性,拓展寫作思維
激活學生的思維,意味著對學生的思維不加條條框框的限制,而要鼓勵學生自主寫作。學生寫不出好作文,除了自身原因,還有就是教師給學生的束縛過多。所謂自主作文,就是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心聲,鼓勵學生在作文的天地率性而為,展現(xiàn)自我的個性。
如以“我掛斷了跨越時空的電話……”為開頭,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在寫作前,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鼓勵學生討論一下對這個話題的看法。開始,學生的思維比較局限,想到的總是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但是隨著探討的深入,學生的話匣子逐漸打開,思維也變得活躍起來。有一位學生提出給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打一通時光電話,一下子引燃課堂,各種精彩的觀點隨之涌現(xiàn)。如有的學生特別喜歡讀《紅樓夢》,希望給曹雪芹打電話,問問他為什么寫下《紅樓夢》,后四十回又發(fā)生了哪些故事;有的學生想給林則徐打電話,想知道他為什么敢于焚燒鴉片……此時,教師組織寫作訓練,讓學生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哪怕再天馬行空的觀點也可以寫下來。學生因為有了自由的寫作氛圍,寫作思路如行云流水,寫出的文章也精彩紛呈。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發(fā)揮自主性,寫自己想寫的作文,表達自己想表達的觀點。在自由的氛圍里,學生的思維也會越來越活躍,寫作內容自然也會更加豐富。
綜上所述,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想要激活學生思維,豐富學作文內容,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本文從發(fā)散思維、想象思維、直覺思維以及自主思維四個角度展開具體分析,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作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