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
很多中老年人經常會出現頭暈、頭痛等情況,去看病,醫(yī)生常會告訴他們是腦供血不足引起的。許多老人一聽是這么回事,大多不以為然,好像腦供血不足沒有多少危險。
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要知道大腦對人體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器官,決定著人體的運動、呼吸等幾乎所有的事項,一旦受到傷害,后果是非常嚴重的。而大腦又是非常嬌貴的,不耐缺血、不耐缺氧,如果某一部分出現缺血缺氧,都會引起相應部分功能障礙,如果持續(xù)缺血缺氧,就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要正確認識并認真對待腦供血不足,萬萬馬虎不得。
頸椎問題 為大腦供血的血管是從頸椎中通過的,如果頸椎出現問題,不僅會壓迫周邊的神經,還會壓迫血管,引起血液供應不足,相應出現供血不足的癥狀。
心臟問題 心臟是人體供血的泵,它不停運轉,維持著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當心臟患病時,泵出的血壓力不夠大,一些遠端的器官供血就會受到影響,大腦會出現供血不足癥狀,四肢也會因供血不足而出現手麻、腳麻。
血液、血管問題 高血脂、高血糖等可引起血液的粘稠度增加,這就造成血流阻力增大,血液流動變慢,就易聚集成塊(血栓)。當供應大腦血液的血管還沒有被血栓完全堵塞,只是變得狹窄了,這時就會出現腦供血不足情況。此外,長期高血壓,血管內膜會受損,也會造成狹窄引起腦供血不足。
總之,腦供血不足以中老年人較為集中,與所患疾病、生活工作習慣、年齡都有一定的關系。如果不進行預防和治療,隨著年齡增大,因它引起的不適癥狀會更加明顯,進而影響生活質量。
腦供血不足除了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以外,隨著病情的加重,影響到大腦神經,這些神經所分管的身體部位會出現異常。常見的有:
感覺障礙 如感覺面部發(fā)麻,四肢發(fā)麻,看東西不清楚,眼花,聽力下降等。
運動障礙 如出現走路搖晃,拿東西不穩(wěn)或拿不動,嚴重還會出現四肢不靈活、痙攣、疼痛、跌倒的情況。
精神障礙 出現整天想睡覺,干什么事情提不起興趣、記憶力減退等。
這些癥狀,可能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癥狀,但都是腦供血不足的先兆癥狀。結合一些其他因素,要考慮是否有供血不足問題的存在。
1.通過飲食降血脂降血壓 可以多吃一些抗氧化物質,如新鮮的西紅柿、橘子等等,注意不要食用過多含油的食物,在烹飪的時候最好用一些相對健康的食用油,比如橄欖油等。盡量少吃一些高脂肪類的食物,特別是患心血管疾病者更加要注意。
2.通過運動增加血流循環(huán)的速度運動對改善腦供血不足作用明顯。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以適當選擇一些運動較弱的項目,比如慢跑、太極等等,不要運動強度過大,這樣可能適得其反。
還可以每天晚上泡泡腳,水溫不要太高,在40℃左右為宜。特別提醒:足療不是人人適宜,身體較敏感、患有心臟疾病的人還是少做為妙,以免誘發(fā)心臟病。
3.對因治療,改善大腦供血不足一是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二是遵醫(yī)囑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另外中成藥方面,銀杏葉片、養(yǎng)血清腦顆粒等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4.起居有常,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如不抽煙不喝酒,放松心情,改善睡眠,減少看手機、玩電腦的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