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前衛(wèi)·中衛(wèi)·后衛(wèi)》——2020曹光平教授聲樂作品音樂會“致芳春”系列音樂會之四于近期在星海音樂學院朗朗音樂廳成功落幕。
曹光平教授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F(xiàn)為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二級教授、研究生導師。他至今已撰寫了50多篇論文,寫作了300多個音樂作品;寫作十二部交響曲及舞劇、音樂劇、管弦樂、聲樂、合唱、民樂、鋼琴、室內樂、影視音樂、電子音樂、舞蹈音樂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其中30多個作品在國內外獲獎。他已十次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電視臺為他三次拍攝專題片。2001年他的作品及論文集《前衛(wèi)·中衛(wèi)·后衛(wèi)》出版,2002年獲國務院文化部歐永熙音樂教育獎,2008年出版《小型作品作曲法教程》,2013年出版《曹光平教授藝術歌曲20首》,2017年出版《女媧·致芳春——曹光平教授鋼琴曲25首》,并入選《世界名人錄》及《世界藝術家名人錄》等。此次音樂會便是以曹光平教授的出版作品命名的同名音樂會,其中包含了曹教授從1982—2020年的聲樂作品,時間跨度長達38年,讓人領略到了曹教授不同時期作品的各種風格。其音樂內容之豐富、創(chuàng)作手法之多樣,盡皆濃縮在這一場音樂會中,可以說這是一場不可多得的視聽盛宴。
音樂會的作品富有創(chuàng)新性,極具現(xiàn)代風格的女中音獨唱《舟夜·太平洋遇雨》(作于1988年)運用了現(xiàn)代自由無調性和音塊等的寫作手法,以表達詩的意境;女高音獨唱《越調·天凈沙·即事》(作于2005年)結合了中國古典藝術元素與現(xiàn)代音樂風格的特殊色彩,清麗婉轉、意境高遠。
采用了民間素材的作品在本場音樂會中占據(jù)較大比重,其中有于1982年寫作的女高音獨唱《百靈在黎明時歌唱》結合了民族和聲的特點,并運用了平行減五度的手法,抒情、優(yōu)美,旋律富有歌唱;作于1992年的女高音獨唱《多情的瑤山》是為同名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吸收了粵北瑤族民間歌謠的特色,明朗、抒情、甜美,具有鮮明的色彩性;作于2016年的女高音獨唱《跑馬溜溜》融合了著名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的文學元素和音樂元素進行加工再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了西部民眾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質樸情感。此外,還有許多作者外出采風后所作的作品,如,赴西藏采風后寫作于2003年的女高音獨唱《高原情》和《美麗的尼洋河》,在吸收了藏族音調的基礎上,都運用了半音化手法,極具個性化;在赴廣西采風、作于2004年的男高音獨唱《煙雨漓江》和男女聲二重唱《黑衣壯》,前者展現(xiàn)了當?shù)仫L光景色的艷麗,旋律簡練、舒展、優(yōu)美,器樂上選擇了柔和悠揚的長笛,后者則是鮮明地表現(xiàn)了廣西南部山區(qū)里黑衣壯的壯族人民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熱愛與頌揚和壯族青年男女間真摯的情感,器樂上采用的是音響更為粗獷的嗩吶。
曹教授十分偏愛為詩詞譜曲。在這里包括為唐代詩人王昌齡詩譜曲的女高音獨唱《送柴侍御》和為白居易詩譜曲的無伴奏女聲阿卡貝拉合唱《花非花》,這兩首作品均寫作于2020年,此外,還有1991年為宋代詩人陸游譜曲的女高音獨唱《卜算子·詠梅》,2011年為近代著名女詩人林徽因的詩作所譜曲的女中音獨唱《別丟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曹教授2020年的另一新作女高音獨唱曲《百年離別》,是本場音樂會中唯一的首演作品。這是其正在寫作的歌劇《長生殿》第七場“埋玉”中場楊貴妃臨終前的詠嘆調,此曲同時結合了十二音序列、自由無調性和傳統(tǒng)民族調性三種形態(tài),十分注重情感上的表達,表現(xiàn)出了楊貴妃的悲傷激動、高力士的同情和陳元禮的強硬,形象鮮明、哀婉動人。
本場音樂會的開場表演男中音獨唱《生命頌歌》表達了積極奮進的人生追求,樂觀的人生哲理;壓軸表演男高音獨唱《啄木鳥之戀》有著更為大眾化的音樂語言,表現(xiàn)了鐵路衛(wèi)士對祖國大地對人民的深情。
本場音樂會不僅作品內容多元,演出陣容也很強大。首先邀請到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段嶺教授,現(xiàn)任星海音樂學院聲樂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音協(xié)高等教育藝術委員會副會長。獲得過多個聲樂比賽的獎項并出版《中國著名景點歌劇選曲》等專輯。段嶺教授數(shù)次演唱《高原情》都非常成功,這次也不例外,她那精湛的演唱功力和非凡的舞臺駕馭能力讓在場的人都被她的演繹所深深感染。我校聲歌系藝術指導,鋼琴教師陳柏全老師的演奏功力深厚,與段嶺老師的人聲配合完美,共同為觀眾呈現(xiàn)出一個無可挑剔的表演。此次段嶺教授不僅上臺表演,還擔任了本次音樂會的聲樂表演指導,把控了此次音樂會的演出質量。同時還有女中音歌唱家劉穎老師,劉穎老師現(xiàn)任星海音樂學院聲歌系青年教師,特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并多次榮獲“中國音樂金鐘獎”,她的中音醇正深厚,十分富有舞臺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一首《別丟掉》流暢優(yōu)美,動人心弦。以及星海音樂學院聲歌系青年教師抒情花腔女高音謝韻老師和抒情女高音王曉青老師的演繹聲情并茂,音色清晰自然,令人沉醉其中;附中聲樂教師朱文玥老師所演唱的《百年離別》悲傷而激動的悲劇性唱訴,生動演繹出了楊貴妃臨終前情緒的起伏,完美把握住了這一唱段的韻味。
音樂會還邀請社會精英參與,例如第十一屆金鐘獎得主、星海音樂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研究生、現(xiàn)任教于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藝術學院的青年女中音蔡靜雯,她的聲音結實而飽滿,音色豐滿圓潤,個人特色鮮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邀請了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傅春華、鋼琴教師張沫儒等。本場音樂會的主要參演人員和工作人員是星海音樂學院的在校研究生們,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后,他們都展現(xiàn)出了優(yōu)秀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音樂會流暢進行。
此次音樂會的16個作品無一不是精挑細選,再加上各位重量級老師們的參演,籌備工作十分細致。曹教授統(tǒng)籌全局,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后,分批多次與學生們交流討論,安排工作。他同時又與段嶺教授一同組織教導學生們排練,為演出做足了準備。籌備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遇到了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首先因為要做好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需要提前收集每一位出席的觀眾的身份信息、粵康碼等健康證明資料,直到當天演出下午,學生工作人員仍在對觀眾身份進行核對、檢驗,以保證每一位到場人員的安全及演出的順利。其次因為整場音樂會的各項幕后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研究生團隊負責,包括寫策劃、數(shù)據(jù)收集、制作節(jié)目單及海報、聯(lián)絡出席嘉賓、對接演員、舞美燈光等等或簡單或繁瑣的事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直到演出結束謝幕的那一刻才能真正放松下來。音樂會短短兩個小時的精彩呈現(xiàn),是依靠背后一群人付出無數(shù)心血和時間才堆積出來的。當晚每個節(jié)目都收獲了觀眾們熱烈的掌聲,成功舉辦這樣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離不開每一位演唱者、演奏者以及所有幕后工作人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