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振離
《紅樓夢》寫到,林黛玉千里迢迢從蘇州來到北京榮國府姥姥家。賈母對這個失去母親的外孫女自然是百般寵愛。林黛玉年紀幼小,身體本來就很弱,其母賈敏因病而亡,黛玉因傷心過度,舊病復發(fā)。那么,黛玉患的是什么病呢?書上也有記載:“眾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貌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tài)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先天不足”。
林黛玉本就先天不足,后天又失養(yǎng)。她在榮國府,雖然衣食無憂,但心情卻并不愉快。她生性敏感,自矜自重,小心戒備,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只有落花和眼淚陪伴著她。林黛玉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加上缺乏體力活動,同時還經??人裕ê髞碜C實為肺結核),久治不愈。這些都屬于后天失養(yǎng)。
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養(yǎng),必然成為虛證,具體到林黛玉來說,是氣血雙虛。中醫(yī)認為,人賴以生存者,唯氣血而已,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二者關系極為密切。氣虛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語聲低微、自汗、心悸、倦怠乏力、食少、脈虛弱等。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舌色淡、頭暈目眩、心悸怔忡、疲倦乏力、脈細弱等。
林黛玉有不足之證,從會吃飯時便吃藥,到賈府也一直在吃人參養(yǎng)榮丸。中醫(yī)認為,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虛證的治療大法就是“補”。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氣血俱虛則氣血雙補。補時有峻緩之別。凡陽氣驟衰,真氣暴脫,或血崩氣脫,或津液枯竭,皆宜峻補,使用大劑重劑,以求速效。如正氣已虛,但邪氣尚未完全消除,宜用緩補之法,不求速效,積以時日,逐漸收功。根據林黛玉的病情,以緩補為宜。常吃人參養(yǎng)榮丸,就是緩補之道。
人參養(yǎng)榮丸是氣血雙補的著名方劑,始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1107年),900多年來,為醫(yī)家廣泛應用,治療氣血雙虛,效果甚佳。本方組成共有14味藥:黃芪、肉桂、當歸、白芍、熟地、人參、白術、茯苓、甘草、五味子、遠志、陳皮、姜、棗。此方由十全大補湯衍化而來,而十全大補湯又是由四君子湯、四物湯加黃芪、肉桂所組成。
四君子湯藥僅四味,即人參、白術、茯苓、甘草。人參(可用黨參代替)味甘性溫,歸經脾胃,為補中益氣之要藥。脾虛則生濕,白術具有燥濕健脾之功,茯苓具有滲濕健脾之效,兩藥合用輔助人參補氣健脾。蜜炙甘草性溫味甘,甘溫可以補中益氣,能協助上述三藥補中健脾,又能調和諸藥,所以四君子湯為補氣之要方。
四物湯為補血之要方,也由四味藥組成,即熟地、當歸、白芍、川穹。熟地為滋陰養(yǎng)血之要藥,當歸、白芍歸經入肝,具有養(yǎng)血疏肝、活血止痛之功。川穹則有行氣活血之效,故可用于血滯之證。
湯劑見效迅速,丸劑作用持久,像林黛玉這樣的慢性虛勞證,還是常吃丸劑為好。
四君子湯加四物湯就是八珍湯,再加黃芪、肉桂,就成為十全大補湯,藥共十味,故名十全。主治氣血雙虛之證。脾能生血,肝能藏血。所謂中氣不足,中者指脾;所謂營血不足,大多指肝。肝脾兩虛是導致氣血雙虧的原因之一,故該方用四君子湯配黃芪,歸經太陰以補氣健脾;四物湯配肉桂,歸經厥陰以養(yǎng)血疏肝,二者配合,共湊補氣養(yǎng)血之作用。凡屬氣血雙虧者,皆可應用。
人參養(yǎng)榮丸則是十全大補湯去川穹,加五味子、陳皮、遠志、姜、棗而成,主治積勞虛損、心血不足、驚悸、氣短等虛弱之證。去川穹的意思是減少活血而增強滋補作用。五味子味酸性甘溫,能夠斂肺止咳、止汗止瀉、生津止渴。陳皮味辛、苦,性溫且芳香,入脾肺二經,能夠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遠志味苦辛性溫,入心、肺、腎經,能夠祛痰利竅、安神益智。生姜、大棗常被用作藥引,生姜可以發(fā)表溫中、止嘔止咳,大棗則補脾和胃、益氣生津。以上諸藥的綜合作用是既補氣,又補血,兼具止咳、止汗、化痰、寧心安神等作用,很適合林黛玉服用。
本方煎成湯劑就是人參養(yǎng)榮湯,做成丸劑就是人參養(yǎng)榮丸。湯劑見效迅速,丸劑作用持久,像林黛玉這樣的慢性虛勞證,還是常吃丸劑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