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燕 吳婷婷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在學生人生的關鍵階段,一體化思政課程的貫通培養(yǎng)尤為重要?;诖?,山東省濰坊市育才學校作為一所集小學、初中為一體的省級規(guī)范化公辦學校(附設區(qū)直幼兒園育才分園),遵循教育規(guī)律,延續(xù)兵團血脈(兵團歷史是學校的紅色根基和血脈),結合演講特色,以“守正創(chuàng)新,養(yǎng)心育才”文化理念為育人核心,積極構建“守正創(chuàng)新,演講育人”大思政課程體系,推進“中小幼一體化思政建設”向縱深發(fā)展,努力實現(xiàn)各學段一盤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校黨支部將思政工作納入學校工作全局,每年度高規(guī)格召開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安排部署重點工作;專門成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思政課建設專題會議,進一步加強黨對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住“思”“政”“課”三大關鍵要素,突出頂層設計和總體規(guī)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制定出臺《濰坊市育才學校思政課課程體系頂層設計方案》《濰坊市育才學校月度思政課課程活動方案》等,注重采用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專題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方法,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充分彰顯思政課的獨特魅力,全面推進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學校結合實際情況,經(jīng)過深思熟慮,精準施策,突出頂層設計和總體規(guī)劃,組建實施團隊,下沉課程設計,開展新型授課,打造精品課例等,為中小幼一體化思政建設固本強基。
紅色引領,名師導航 在學校黨支部統(tǒng)一領導下,組建思政課課程項目組,成立區(qū)級思政工作室,成員包含校級領導、黨員先鋒、學科骨干、思政專職教師、幼兒園優(yōu)秀教師等。項目組和工作室成員利用磨課教研、網(wǎng)上沙龍等形式,改革思政教學方法、提升思政教學質量,以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支撐思政課程建設工作。在黨支部引領下,名師帶動影響下,思政教研風氣濃厚,骨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專業(yè)素養(yǎng)大幅提升。
全員參與,全程育人 大思政課程體系下的思政課授課教師不再單純指中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而是由黨支部牽頭,從校級領導至一線教師。自上而下全員參與思政課探索與開發(fā),融合學科特點,深化精神內涵,打造思政精品課例,推進以思政課為主,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共同育人的大格局,優(yōu)質資源供全校師生共享。同時,整合社區(qū)、家庭等校外育人資源,從更大的層面上推進思政課建設工作落實。
選樹培優(yōu),激勵創(chuàng)新 通過“濰坊市育才學校月度思政課程活動”的開展,不定期組織思政一體化課堂大賽,激勵教師探索思政教育和學科知識的有效整合,豐富學科內容、強化思政教育,選樹一批新時代思政課鑄魂育人先進典型,開展優(yōu)秀思政課教師人物評選,助推思政課程建設工作一步步走向成熟,真正實現(xiàn)“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師德高尚的人講思政課”。
學校以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以三大課程版塊為主要陣地,以演講育人和中小幼貫通培養(yǎng)為特色,不斷深化課程融合,豐富課程內涵,進而夯實思政育人的根基。
“語重心長”主題特色課程 演講思政作為學校特色,是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大思政課體系構建中,學校遵循教育規(guī)律,服務少年兒童道德發(fā)展,緊密融合演講教育,厚植愛國情懷,滋養(yǎng)紅色基因,以思政課為載體,“演講教育”主題有了新升華。根據(jù)中小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和思想道德成長的需要,打造專業(yè)化的研究團隊,確定針對性的演講主題,制定科學化的培養(yǎng)目標,突出人才開發(fā)、讀本研發(fā)、課堂打造、活動助推、評價激勵五條實施路徑,使演講教育成為大思政課程的有效載體和重要途徑。國旗下演講、演講課、作文課、主題班會、月度演講活動,“人人演講臺”活動等都是思政教育和演講教育有機融合的特色育人活動,學生利用晨讀、課間、課前一分鐘、午休等碎片時間,利用重大節(jié)日、關鍵成長節(jié)點等一切教育契機進行主題演講,于碎片時間里種下愛國主義種子,使思政教育與演講教育雙向并進、互為助力。
“潤物無聲”學科融合課程 組織幼、小、中學段教師集中挖掘學科資源,采取案例式教學,幼兒教師將兒童喜聞樂見、可感可思的生活小事納入課堂,創(chuàng)新形式幫助兒童內化吸收;小學學段思政課教師將傳統(tǒng)文化、歷史淵源等學科內容適度巧妙引進課堂;中學學段學科教師把社會熱點、時政要聞等與學科特點相融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全年12個月圍繞24字核心價值觀,進行每月一主題、每月一融合的課程設計,由黨支部書記牽頭,黨支部班子成員輪流講主題思政課。以“中華的精神,民族的脊梁”為題講授“愛國”主題戰(zhàn)疫思政課,以“學習強國”為題講授“富強”主題思政課等。黨員教師全員參與思政微課,以黨小組為單位,每月一名黨員主講主題思政微課,思政課課程項目組教師講思政課,各學科教師講思政課與學科融合。教師全員參與思政學科融合課等系列研討,搜集“優(yōu)質思政課例”,充實思政課程資源庫,實現(xiàn)思政育人全員化。教學中,思政課教師們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通過小品、情景劇、辯論等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致知力行”活動拓展課程 開展紅色研學類、勞動體驗類、文化感知類、文明禮儀類等活動設計,突出“實踐出真知”,力求知行合一。通過各式各樣的思政主題活動,讓思政教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線下拓展到線上。思政課在課堂上、國旗下,也在演講節(jié)激情澎湃的演講里,學校“耕耘農(nóng)場”的菜地里,還在各個研學的場所,學校根據(jù)各自所處的環(huán)境優(yōu)勢和課程資源,因地制宜地將文化禮堂、博物館、黨史館、非遺館、企業(yè)等在內的一大批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列為思政教育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絕知此事要躬行”,奔赴古都南京,開展了“踏訪六朝古都,尋夢江南名?!睘橹黝}的研學旅行等。除此,學校還獨辟蹊徑組織線上研學活動,不出校門感受紅色文化傳承,厚植愛國情懷;“開門辦思政”的理念,也在吸引越來越多“外援”的加入,學生在家長的配合下錄制“思政微視頻”,以“愛國、愛社會、愛家”為主題,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身邊小事做起表達對祖國的愛、對父母的感恩等,學校、家庭、社會構建起緊密的思政教育協(xié)同育人網(wǎng)絡,推動社會資源更好地共建共享。
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學校黨支部堅持黨建統(tǒng)領思政鑄魂育人,以“黨史中的校史”活動為契機,深挖“兵團歷史”紅色基因,將學校文化、學科教學、德育活動、辦學特色與思政課程的落實深度融合,使思政課抓手更多、根基更牢、活力更盛。
梳理紅色血脈,打造系列思政課 學校深挖47年前的紅色歷史,將“兵團精神”作為“守心”思政課程的重中之重,把“兵團歲月”中的紅色資源融入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師生感受紅色底蘊,傳承兵團精神。由黨支部牽頭,從校級領導至一線教師,全員參與系列思政育人課的開發(fā)與探索,融合學科特點,深化內涵,打造思政精品課例,優(yōu)質資源供全校師生共享。學校黨政班子成員緊密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奉獻精神、敬業(yè)精神、擔當教育等專題,為學生們精心準備了一堂堂有深度、有溫度的主題思政課,切實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愛黨之情。黨員教師參與思政微課,思政課課程項目組教師講主題思政課,各學科教師講思政課與學科的融合。教師全員參與思政學科融合課等系列研討,搜集“優(yōu)質思政課例”,充實思政課程資源庫,實現(xiàn)思政育人全員化。教學中,教師們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小品、情景劇、辯論等形式,豐富課程內涵,進而夯實思政育人的根基。
建設多元陣地,實現(xiàn)“全方位”體驗 學校整合資源,多載體、全方位、立體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兵團精神”思政育人的陣地、形式更加多元化,將靜態(tài)知識和動態(tài)實踐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感悟。一是著力“兵團精神”文化建設。在教學樓大廳墻面為師生清晰呈現(xiàn)學校47年的發(fā)展史和輝煌歷程;利用走廊專門建設“兵團精神”文化長廊,為師生呈現(xiàn)了學校檔案中珍藏的部分老照片;通過“兵團精神”系列展架、刊版,為師生詳細介紹學校建校歷史、難忘的人物事件、珍貴的歷史資料。二是強化“兵團精神”“現(xiàn)身說法”。開展“兵團精神”大思政課,特別聘請原濟南軍區(qū)山東建設兵團二師政治部干事崔宏讓為思政特聘導師,邀請其以及十幾位老兵團戰(zhàn)友,還有學校的前身原兵團第二師機關小學的首屆學生代表,共同為2100余名師生講解,講述當年老兵團人在生活困苦的條件下,用忠誠和熱血建設學校、建設濰坊的難忘歲月。大思政課活動在市教育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工作簡報上發(fā)表。三是豐富“兵團精神”育人活動。學校還通過拍攝“兵團歲月”紀錄片、組織紅色經(jīng)典傳唱、打造紅色主題情景劇等一系列活動,為師生講述難忘的“兵團歲月”和育才人傳承“兵團精神”的決心?!氨鴪F歲月”宣傳片被濰坊教育發(fā)布、濰坊學習強國、大眾網(wǎng)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引領師生牢記兵團歷史是學校的紅色根基和血脈,鼓勵大家薪火相傳、繼承創(chuàng)新。
發(fā)揮演講特色,創(chuàng)新思政育人模式 在大思政課體系構建下,學校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和思想道德成長的需要,以“兵團精神”為主題,利用課前一分鐘演講、國旗下演講、演講課、作文課、主題班會等渠道開展演講活動,帶領師生重溫紅色校史,厚植愛國情懷,滋養(yǎng)紅色基因。
探索實踐路徑,深化育人實效性 學校通過“兵團歲月”思政主題活動,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勞動體驗類、文化感知類、文明禮儀類等活動,讓學生們體會“兵團歲月”的艱苦付出,突出“實踐出真知”,力求知行合一等。
從不同角度構建起來的大思政課程體系,以越來越活的形式,越來越接地氣的表達,為學校思政課迎來了新的“打開方式”,為學校提升育人品質、打造辦學品牌做出了高效的探索,形成了豐富的經(jīng)驗。截至目前,學校打造優(yōu)質思政課課例、微課例37節(jié);學生線上紅色研學20余次,“思政小視頻”500余個,家長學生撰寫感悟400余份,評選“思政小班長”近50人,“思政小明星”近100人,全員參與“人人演講臺”活動至少2次。這一體系提供了思政課與全學科融合的基本路徑;探索出了思政課與學校文化融合的方式方法;明晰了思政課與學校特色融合的行動方向。
實踐證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責任。接下來,我們將繼續(xù)深入探索研究課程體系的內容和內涵,推進中小幼一體化思政教育的實施,激勵所有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做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