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勝,龐代清
(湖北省宜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口腔科,湖北 宜城 441400)
牙周炎是因牙菌斑中細菌侵犯牙周組織進而引起持續(xù)性的牙齦炎,牙齦炎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若無有效干預,最終則發(fā)展為慢性牙周炎,為多因素疾病[1]。臨床表現(xiàn)為牙齦出血、炎癥、牙松動等,嚴重危害牙齒咀嚼功能和美觀,是引起成年人牙齒缺失主要因素[2]。臨床以徹底清除牙石、菌斑等局部致病因素為首要目標,齦下刮治術為牙周治療的基礎。牙周炎屬中醫(yī)“牙宣”范疇,以牙齦紅腫、滲血滲膿、牙疏松動為主要表現(xiàn),陽明熱盛、胃火上炎,應以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為基本治則[3]。筆者用中藥漱口水聯(lián)合頭孢拉定膠囊治療慢性牙周病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5例,均為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7例和觀察組4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例(±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例(±s)
組別 例 性別(男/女)年齡(歲)BMI(kg/m2)病程(年)觀察組 48 27/21 54.37±6.89 21.26±2.07 3.76±0.84對照組 47 24/23 54.58±7.04 21.31±2.12 3.69±0.95 t/χ2 0.257 0.146 0.116 0.381 P 0.612 0.884 0.907 0.704
納入標準:①臨床表征符合慢性牙周病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小于65歲;③知情同意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經(jīng)期或妊娠期;②伴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③伴凝血功能或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④近1個月內(nèi)有抗生素、性激素制劑、免疫制劑治療史;⑤對研究藥物過敏或存在藥物配伍禁忌。
兩組均予以頭孢拉定膠囊(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31020001),口服,每次0.5g,日3次。
觀察組加用中藥含漱液治療。湯方組成為金銀花40g,板藍根40g,野菊花40g,薄荷40g,補骨脂25g,甘草10g。中藥含漱液由本院藥房統(tǒng)一煎制,每瓶200mL,飯后含漱,每次20mL,每次2min,日3次。
牙周臨床指標:于治療前后使用牙周探針測量兩組牙周探診深度(PD)、牙齦指數(shù)(GI)、改良出血指數(shù)(mBI)。測量11、31、16、46、26、36位牙(共6顆),每牙均探診6個位點,以最深位點數(shù)據(jù)為準,最終結果取平均值。
齦溝液炎癥因子: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齦溝液中白細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水平。使用滅菌后的濾紙條(Whatman3#)采集齦溝液樣本,氣槍吹干牙齒表面后,選取6個位點,置入濾紙條并停留約20s后取出,均采用免疫酶聯(lián)吸附法(ELISA)進行檢測,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齦溝液骨代謝標志物: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齦溝液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鈣素(BGP)、Ⅰ型膠原C端肽(CTX)水平,均采用ELISA檢測。
用SPSS 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臨床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臨床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臨床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PD(mm) GI mB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8 4.38±0.59 3.32±0.54* 2.56±0.48 1.23±0.37* 2.65±0.69 1.21±0.51*對照組 47 4.41±0.57 3.84±0.62* 2.54±0.45 1.57±0.41* 2.62±0.73 1.57±0.60*t 0.252 4.361 0.209 4.245 0.206 3.153 P 0.802 0.000 0.834 0.000 0.837 0.002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IL-6(pg/mL) PGE2(pg/mL) TGF-β(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8 108.47±15.56 83.49±9.62* 97.54±16.63 72.38±10.75* 1.29±0.32 1.83±0.29*對照組 47 107.88±15.94 93.58±10.43* 97.12±16.87 84.12±11.69* 1.26±0.34 1.55±0.31*t 0.182 4.903 0.122 5.097 0.443 4.547 P 0.855 0.000 0.903 0.000 0.659 0.000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液骨代謝標志物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液骨代謝標志物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齦溝液骨代謝標志物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PINP(ng/mL) BGP(ng/mL) CTX(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8 29.76±4.78 38.53±5.12* 1.85±0.42 3.17±0.49* 287.54±38.67 245.62±26.79*對照組 47 29.84±4.69 34.67±5.34* 1.87±0.39 2.67±0.44* 285.92±39.58 273.84±29.31*t 0.082 2.596 0.240 5.229 0.202 4.900 P 0.935 0.001 0.811 0.000 0.841 0.000
慢性牙周炎為臨床常見口腔疾病,一般可侵犯全口多數(shù)牙齒,具牙位特應性,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口腔美觀和生活質量。研究顯示,牙周炎急性發(fā)作時,口腔內(nèi)黑色素菌、脆弱擬桿菌等大量繁殖,進而加重口腔炎癥反應,刺激疾病進展,臨床常予以抗菌藥物進行急癥治療,如頭孢拉定膠囊[4]。頭孢拉定為第一代半合成頭孢菌素,其口服吸收好、血藥濃度高,對多種廣譜抗生素耐藥桿菌均具有可靠而迅速的殺菌效果,可顯著抑制口腔內(nèi)菌群異常繁殖,控制疾病進展[5]。
觀察組加用中藥含漱液,結果較對照組PD、GI、mBI明顯更低,表明中藥含漱液聯(lián)合頭孢拉定膠囊可有效緩解慢性牙周炎癥狀。牙周炎屬中醫(yī)“牙宣”范疇。外因六淫邪入、飲食不節(jié),風邪客于齒間,內(nèi)因脾胃熱涌向上而宣露,遂發(fā)為牙齦紅腫、齦肉縮落、滲血滲膿、牙疏松動之癥,以胃熱上炎、腎陰虧虛、肝氣郁結為基本病機。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為基本治則,以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其御病能力為重要手段[6]。中藥外治之理同于內(nèi)治,藥亦同之,僅以法為異。中藥含漱液中金銀花主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板藍根涼血利咽、清熱解毒,玄參解毒散結、滋陰降火、清熱涼血,野菊花疏風散熱,補骨脂可補脾健胃、補腎固齒,薄荷清熱利竅,疏風散熱、清頭利目、利咽透疹,甘草可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緩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齦溝液IL-6、PGE2水平明顯更低,TGF-β水平則更高,表明中藥含漱液聯(lián)合頭孢拉定膠囊可有效抑制慢性牙周炎炎癥反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中富含揮發(fā)油、黃酮類、有機酸類、三萜皂苷類化合物,具抑菌、抗病毒作用,其水煎劑對放射粘桿菌、黑色素類桿菌、變性鏈球菌、牙齦炎桿菌等誘發(fā)牙周病的病原具較強的抑制作用[7];板藍根兼具抗病原微生物和內(nèi)毒素作用,可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減輕炎癥病理損傷[8];野菊花水煎劑中含有的黃酮類成分可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可提高機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能力,具免疫調節(jié)作用,還可影響PGE2等的生物合成,發(fā)揮抗炎作用[9]。
骨代謝狀態(tài)在牙周組織修復、再生過程中作用重要,牙槽骨吸收為引起牙松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在慢性牙周病治療中也應關注改善骨代謝狀態(tài)。PINP、BGP、CTX均為骨代謝標志物,其中PINP、BGP為形成指標,為成骨細胞敏感/特異標志物,水平升高提示成骨功能加強[10];CTX為骨吸收指標,當破骨細胞活性增強時由骨膠原釋放[11]。研究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齦溝液PINP、BGP水平更高,CTX水平更低,表明中藥含漱液聯(lián)合頭孢拉定膠囊可有改善慢性牙周病牙周局部骨代謝,加速重建進程。研究證實,補骨脂不僅可調節(jié)細胞炎癥因子表達,還可促進鈣磷沉積、刺激生成成骨細胞,調節(jié)骨代謝,促進新骨形成[12]。
綜上所述,基礎抗炎治療中加用中藥含漱液治療慢性牙周炎可有效緩解牙周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改善骨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