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岢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yī)醫(yī)院心病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冠狀動脈循環(huán)是心肌供氧供血的重要保證,其中95%血管直徑小于500μm即冠脈微血管,研究證實[1],在內皮依賴性功能障礙、高血脂癥、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多因素作用下冠脈微血管易發(fā)生功能或結構異常,而誘發(fā)心肌缺血或勞力性心絞痛。隨著無創(chuàng)診斷技術的長期發(fā)展,如PET、CMR、MCE和TTDE等無創(chuàng)檢查為CMVD的早期診斷提供了重要參考。檢出后對患者身體機能的改善、減少心絞痛及相關癥狀成為了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2]。尼可地爾改善CMVD預后及緩解心絞痛癥狀具一定療效,但難以糾正冠脈微循環(huán)障礙,使僅給予尼可地爾治療仍爭議不斷。心絞痛屬中醫(yī)“胸痹”、“厥心痛”范疇,病機為寒凝、血瘀和氣滯,治當以扶正、行氣和活血為主。筆者用參丹開痹合劑聯(lián)合尼可地爾治療CMVD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研究組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齡(62.87±5.56)歲,平均病程(11.32±2.17)年,合并高血壓15例、高血脂25例、糖尿病37例。對照組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齡(63.07±5.48)歲,平均病程(12.17±2.32)年,合并高血壓17例、高血脂28例、糖尿病3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符合《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3]相關診斷標準,即勞力相關的胸痛、冠狀動脈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異常。中醫(yī)診斷符合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瘀血痹阻型相關診斷標準,即脈弱而澀、舌淡紫、面色紫暗、神倦乏力、心悸氣短、胸痛胸悶。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yī)和中醫(yī)有關冠脈微血管病變的診斷標準;②有典型心絞痛癥狀;③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腦卒中急性期;②其他原因造成的心功能不全;③1個月內使用過他汀類服藥史。
兩組均給予心理調節(jié)、運動和飲食等常規(guī)治療,予尼可地爾(廣東邦民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395)10mg,口服,日3次。
研究組加用參丹開痹合劑。黨參15g,麥冬15g,五味子5g,丹參15g,檀香6g,砂仁6g,瓜蔞10g,薤白8g,藿香15g,蘇梗15g,細辛3g,延胡索15g,僵蠶15g,延胡索15g,烏稍蛇15g,全蝎9g,炙甘草6g。浸泡1h后以文火煎,日1劑,分早晚服用。
兩組均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3個療程。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一氧化氮、內皮素-1和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
檢測靜臥狀態(tài)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
用西雅圖生活質量評分(SAQ)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定。
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全血黏度(mPa/s) 紅細胞壓積(%) 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5.97±0.25 5.74±0.11 51.87±5.96 49.76±5.72 3.38±0.56 3.18±0.57研究組 43 5.89±0.30 5.51±0.15 50.63±5.79 44.37±5.21 3.35±0.47 2.74±0.36 t 1.34 8.11 0.98 4.57 0.27 4.28 P 0.18 0.00 0.33 0.00 0.79 0.00
兩組治療前后內皮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內皮素-1(pg/mL) 一氧化氮(pg/mL) 高敏C-反應蛋白(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95.87±9.43 71.57±6.38 38.74±3.85 61.87±6.27 9.27±1.18 5.85±0.51研究組 43 95.27±9.41 53.27±5.56 37.21±3.64 84.35±7.96 9.35±1.30 3.47±0.28 t 0.29 14.18 1.89 14.54 0.29 26.82 P 0.77 0.00 0.06 0.00 0.77 0.00
兩組治療前后SAQ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AQ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AQ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61.74±7.32 72.97±9.43研究組 43 61.58±7.56 83.67±9.18 t 0.09 5.33 P 0.92 0.00
微血管病變性心絞痛預后較差,常引發(f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事件。治療應以緩解心絞痛癥狀為主。尼可地爾具緩解心絞痛癥狀、減輕炎癥反應、促進冠脈血流動力學恢復和緩解冠脈血管障礙等作用。
CMVD屬中醫(yī)“胸痹”、“厥心痛”范疇?!鹅`樞·脈度》云:“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絡?!别鲅c冠脈內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類似,而心氣虛衰致氣血瘀滯,久病入絡致血運不暢,即成淤血。絡脈為經脈分支,即微靜脈、毛細血管和小微動脈,與現(xiàn)代醫(yī)學冠脈微血管類似,故諸多醫(yī)家認為CMVD治療應以益氣通絡、活血化瘀為原則。丹參開痹合劑方中黨參健脾益肺、補中益氣,麥冬潤肺清心、養(yǎng)陰生津,五味子益氣生津、收斂固澀,丹參清心除煩、祛瘀止痛,檀香開胃止痛、行氣溫中,砂仁潤肺清心、養(yǎng)陰生津,瓜蔞寬胸散結、清熱滌痰,薤白行氣導滯、通陽散結,藿香辟穢、和中、理氣,紫蘇梗止痛、理氣寬中,細辛通竅止痛、散寒、祛風,延胡索理氣通竅止痛、溫燥散寒濕,僵蠶化痰散結、祛風定驚,烏梢蛇止痙、通絡,炙甘草益氣復脈、補脾和胃,全蝎通絡止痛、攻毒散結和息風鎮(zhèn)痙。諸藥共奏養(yǎng)心通脈、活血化瘀之效。
參丹開痹合劑聯(lián)合尼可地爾治療CMVD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和血管內皮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