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波 潘九林 王恒 滕林娟 孫小成
摘要:為了更好地提高永州地區(qū)秋植滬紫黑糯1號產量與效益,本試驗共設6種密度處理,結果顯示,滬紫黑糯1號的秋植密度以畝栽3800株為宜,最低不少于3300株/畝,為便于田間管理,采用寬行窄株栽培模式,行距70cm至80cm,株距25cm為宜,既可提高產量,又能獲得好的品質。
關鍵詞:秋植;糯玉米;永州;密度
滬紫黑糯1號在永州地區(qū)秋植表現突出,植株生長健壯,豐產,抗病性與抗倒性強,果穗禿尖短,籽粒著生飽滿,光澤度好,外觀和鮮食口感極佳,很受消費者青睞,是具有很大推廣潛力的糯玉米良種。玉米種植密度是影響其產量與品質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提高秋植滬紫黑糯1號產量與效益,根據滬紫黑糯1號的植株生長特性與永州地區(qū)的氣候特點,2020年,我們對滬紫黑糯1號進行了秋植密度試驗。試驗結果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滬紫黑糯1號,引自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
1.2 試驗的概況:試驗安排在永州市農科所科研基地進行。試驗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作為烤煙。試驗地氣候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光熱豐富,雨量充沛,≥10℃的有效積溫為5530-5860℃。
1.3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6種密度處理:A(80cm×25cm,3335株/畝)、B(80cm×30cm,2779株/畝)、C(70cm×25cm,3811株/畝)、D(70cm×30cm,3176株/畝)、E(60cm×25cm,4447株/畝)、F(60cm×30cm,3706株/畝)。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三次,小區(qū)面積60m2,試驗地周圍種植保護行。采用100孔的塑料育苗盤育苗,待苗長至3葉1心至4葉時帶土移栽,定向種植;栽后澆足定根水,并結合澆施15kg/667m2尿素提苗,到8葉展開期株間埋施40kg/667m2復合肥攻稈壯穗,中耕壟蔸。灌水抗旱和病蟲防治等田間管理各處理一致。
1.4 觀察記載與數據測量
觀察不同種植密度的滬紫黑糯1號生長狀況,病蟲發(fā)生程度,每小區(qū)選擇長勢較一致的連續(xù)10株,測量株高、穗位高,測量不同處理的空稈率、倒伏率、小區(qū)產量,每小區(qū)采摘10個果穗測量禿頂長、單棒重,觀察外觀品質。
2. 結果與分析
2.1? 密度對滬紫黑糯1號植株生長和抗性的影響
根據表1結果,隨著種植密度加大,株高和穗位高有增高的趨勢,B(2779株/畝)處理的株高和穗位高最矮,分別為182cm、73cm,E(4447株/畝)處理的株高和穗位高最高,分別為199cm、87cm,但從B處理的畝栽2779株到C處理的畝栽3811株,株高與穗位高增高不明顯,而畝栽4447株的E處理,株高和穗位高與其他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另從田間植株長勢來看,E處理的植株莖稈偏細,其他處理的植株莖稈較粗壯,長勢較一致。
空稈率和倒伏率亦隨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處理的空稈率和倒伏率分別為1.1%和0.8%,最低,E處理的空稈率和倒伏率分別是8.5%和11.2%,最高,E處理的空稈率和倒伏率與其他處理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A、B、C、D、F各處理之間,空稈率和倒伏率無顯著性差異。根據永州地區(qū)秋玉米易發(fā)生的病害(銹病、紋枯病、大小葉斑病、莖腐?。┖拖x害(玉米螟、粘蟲、蚜蟲)來看,A、B、C、D和F處理,光照好,植株生長健壯,病蟲害輕;E處理因密度太大,光照不足,植株長勢偏弱,且不利于噴藥,病蟲害較重。
2.2? 密度對滬紫黑糯1號產量和果穗商品性的影響
由表2可知,B(2779株/畝)處理種植密度最小,產量最低,畝產735.9kg,C(3811株/畝)處理產量最高,為896kg/畝,當畝栽株數由2779株增加到3811株,各處理的產量遞增,當種植密度擴大為4447株/畝時,產量為742.8kg/畝,減產明顯。C和F處理之間產量無顯著性差異,與其他處理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B、D、E處理之間產量無顯著性差異,與其他處理之間產量存在顯著性差異;A處理畝產為813.4kg,低于C和F處理,明顯高于B、D和E處理。單穗重以B處理最重,去苞葉后重達224.0g,E處理的單穗重量最輕,為150.3g,隨著種植密度的加大,單穗重量逐漸減輕,A、B、C、D、F各處理之間的單穗重無顯著性差異,它們與E處理之間單穗重存在顯著性差異。從禿尖長度看,B處理的禿尖長0.5cm,最短,E處理的禿尖長2.8cm,最長,A、B、C、D、F處理之間禿尖長差異不明顯,它們與E處理的禿尖長差異明顯。從籽粒著生整齊飽滿度來看,A、B與D處理果穗籽粒著生整齊飽滿,無缺?,F象,C與F處理個別果穗籽粒著生有缺?,F象,E處理果穗籽粒著生缺粒嚴重,部分果穗形狀不正。綜合評價,A、B、C、D和F處理果穗外觀品質均好,E處理的果穗外觀品質差。
結論
玉米的種植密度與玉米的產量和外觀品質關系密切,種植密度低,雖外觀品質好,但產量偏低,而密度太大,因光照條件不良,影響玉米健康生長,亦嚴重降低產量與品質。根據永州地區(qū)秋季光照充足和滬紫黑糯1號長勢中等的特性,滬紫黑糯1號的秋植密度以畝栽3800株為宜,最低不少于3300株/畝,既提高了產量,又有好的外觀品質。為便于田間管理,采用寬行窄株栽培模式,行距70cm至80cm,株距25cm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