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
女兒所在的班級會要求學生進行課堂演講,上一年級的女兒最近一次演講的題目是“最喜歡的一本書”。究竟選哪本書,小姑娘想了好多天,最終選定了正在看的《亞馬遜探險》。
這本書是英文課外班上老師留的作業(yè)。課堂上,老師帶著小朋友精讀幾頁書,課后作業(yè)就是兩周內(nèi)讀完一本七八千字的兒童小說。當?shù)谝淮温犝f老師布置了這項閱讀作業(yè)時,我相當驚訝,以為這樣的閱讀量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有點太多了??墒聦嵣?,女兒基本上四五天就能讀完一本。
回想我小時候的閱讀經(jīng)驗,再和現(xiàn)在的孩子進行比較,我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幾點思考。
我曾經(jīng)問過女兒,為什么喜歡看書,她的答案非常簡單:“我就是喜歡。”
很顯然,通過閱讀去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孩子正處于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齡,根本無須過多引導,也無須提出任何實用的目的,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熱愛閱讀。
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所要做的就是不去破壞孩子與生俱來的對閱讀的熱愛。強行規(guī)定或限制閱讀的進度,每讀一段都要求反反復復地總結,每次閱讀都讓孩子摘抄優(yōu)美句子,這些做法無疑會摧毀孩子的閱讀興趣。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順其自然,讓興趣當老師。
順其自然并不是放手不管,父母必須要管的第一件事是讀什么。該怎么選書呢?我的心得是——一是聽老師的,二是聽孩子自己的。
不論家長有多高的學歷、多豐厚的文學修養(yǎng),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應該聽一聽老師的建議,請教老師哪些課外書適合孩子。
至于聽孩子的,因為書是孩子讀,肯定要孩子愿意讀、喜歡讀才能主動去讀,否則就變成了完成任務式的閱讀,孩子絲毫體驗不到閱讀的樂趣。
另外,讓孩子自己選書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社交自信心。
先說思考能力。千萬別低估孩子的判斷能力。我曾讓女兒在圖書館書架上找想看的書,那時候她還上幼兒園,閱讀水平只限于初級識字繪本,但卻從幼兒園那些有哥哥姐姐的孩子口中得知了漫畫書,很想試試讀一讀,以表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
她從書架上選取的一本漫畫書是關于高中生的。我告訴她這里面的內(nèi)容不適合她,可是她執(zhí)意要看,我也就讓她借回家了。
不出我所料,看了幾頁,不到一天,小姑娘就對這本書失去了興趣。
雖然對這書不再感興趣,但小姑娘可以去跟她的同學說她也看過漫畫書了。這就是我想說的社交自信心。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社交圈子,會在圈子里交流喜歡的玩具、游戲、電影,當然也會交流喜歡的書。
家長不要過度干涉孩子選書的自由,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
當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女兒兩三歲時,我們曾帶她在社區(qū)圖書館參加親子讀書活動,聽圖書館的老師介紹過一些閱讀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不識字階段,父母給孩子念繪本時,盡量用手指著書上的字來念,這樣即使孩子還不識字,他們也可以從父母的動作中了解到讀書與講故事的區(qū)別,知道書上的字是用來一個個讀的。
孩子大一些以后,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念,不必強求每次一定要把一本書讀完,甚至也不一定按照順序讀,但一起朗讀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從聽父母讀到自己讀的過渡。
到了小學,閱讀的獨立權、自主權要還給孩子。不要求歸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只問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就好,譬如“老師穿什么衣服”“孩子們午餐吃了什么肉”等等。這樣的問題因為很具體,孩子比較容易回答。
此外,父母要每隔一段時間跟孩子聊聊,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復述書中的內(nèi)容。不過,這樣的交流切忌過于頻繁,也不要問得太多太細,否則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降低他們的閱讀樂趣。
簡單總結一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一是注重保護閱讀興趣,課外書多多益善;二是盡可能讓孩子自己選擇適合的、喜歡的書;三是適當引導孩子回顧閱讀內(nèi)容,但不必每讀必問??傊湃嗡麄儭昂米x書不求甚解”,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自然水到渠成了。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