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這個假期,陪伴孩子參加了一堂茶藝課。優(yōu)雅的茶藝師,靜雅的課堂氛圍,儀式感滿滿的行茶過程,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nèi)粘I钪性S多被忽略的教育細節(jié)。
課程從央視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開始,孩子們帶著問題,認真觀看,知道了按照發(fā)酵程度分類的中國六大茶系,知道了茶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以及茶與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關系,知道了中國之所以被稱為茶的故鄉(xiāng),不僅僅是因為祖先對茶的發(fā)現(xiàn),更是在生活中對它的不斷創(chuàng)造、發(fā)展與傳承。
之后,孩子們跟著老師學習茶藝。一席茶臺,一套茶具,演繹著古老的茶道之美。溫杯,醒茶,出湯……每個程序,都是為了使茶的品質得到充分發(fā)揮,茶藝老師的每個動作都簡潔、平穩(wěn),傳承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靜心、養(yǎng)性、平和、含蓄……
茶藝課帶給孩子藝術的享受,也讓他們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每個人都認認真真地觀察,帶著自己的思考,去領悟茶文化。
茶藝師說,所有的茶器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件茶器與每個動作的設計,都符合一杯茶的內(nèi)在邏輯,不花哨,不拖沓,恰到好處不多余,專注做好它,一杯好茶就應運而生,這就是自然的規(guī)律。孩子們靜靜地看,靜靜地聽,學著泡一杯茶,在細斟慢品中體會它的苦與甘,不僅得到了精神享受,更凈化了心靈。
作為旁觀者,我欣喜地看到了浮躁的孩子沉靜下來,丟三落四的孩子嚴謹起來……
有個小男生,細胳膊小手,端起茶壺拿起公道杯都有些吃力,可是他的眼神極為認真。他慢慢提起水壺,往杯中注水,雖然顫顫巍巍,但是有條不紊,一步一步,圓滿完成了行茶過程。從他身上,家長們看到了專注的力量,甚至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另一個男生毛手毛腳的,一坐到主泡席上,就弄得杯杯盞盞稀里嘩啦。茶藝師輕輕提醒:“慢,慢,慢一點,仔細想想沒關系,先布具、再潔具……”那個孩子不再著急,跟著老師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赝瓿闪伺莶柽^程。陪同前來的姥姥情不自禁說道:“在家里,總是聽他媽媽催促,快,快,快,從來沒有說過要慢,看來,慢,真是個好方法!”
是的,慢,是個好方法。茶藝老師始終不急不躁,以一顆平靜的心對待孩子們。
一個四年級的男生,上課時頻頻打斷老師,“老師,我喜歡茶藝課?!薄袄蠋?,能讓我說一句話嗎?”老師,這個是什么茶?”紀錄片剛看了十幾分鐘,他又舉手示意:“老師,我要上廁所。”七八分鐘后,他回來第一句話:“老師剛才我沒看,能重播嗎?”泡茶時,他也根本不知如何下手,又叫老師:“怎么泡茶,你能再教我一遍嗎?”
在這個過程中,茶藝老師沒有一絲不耐煩,她情緒平靜,聲音平和,動作平穩(wěn)。喝茶、懂茶的人,眼神都會讓其他人心靜下來。在她的影響下,那個男孩慢慢靜下來,跟隨著她開始學習行茶、品茶。
這也啟發(fā)我,在教育孩子時要學會包容、理解、接納,并且以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茶,是自然的饋贈。茶中有“意”,茶中有“道”。我期望,這節(jié)茶藝課能點燃孩子們對茶文化的熱愛,在心間播下一粒美的種子,慢慢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和包容,內(nèi)心變得安靜平和。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東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