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洋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黨的歷史則是貫穿其中的重要脈絡和應然內(nèi)容。高校應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從而做到以史育人、立德樹人。
學史明理。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四個目標中,明理是基礎。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以理論為底色的課程,具有理論教學優(yōu)勢,具有析理明理的職責與功能,能夠指導幫助學生從思想上、理論上、情感上系好思想扣子。應著眼于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tǒng)一,將豐富的黨史學習內(nèi)容融入學科體系、教材體系、課程體系,充分發(fā)揮完善的學理體系、教學體系優(yōu)勢,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引導,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教育引導學生把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想清楚弄明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魯迅美術學院的沈陽、大連兩個校區(qū)思政部組織開展2021 年“學黨史,做時代新人”開學第一課活動,10 節(jié)黨史教學公開課幫助學生明大道、悟真理。
學史增信。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先后創(chuàng)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100 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必須牢牢抓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條歷史主線,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激發(fā)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熱情,堅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力奮斗的信念。舉行“青春為黨獻禮,共繪百年錦繡”——魯迅美術學院慶祝建黨百年華誕手繪長卷活動,繪畫長卷著重突出展示遼寧在全面振興進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極大增強了學生的信念和信心。
學史崇德。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xiàn)出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以及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qū)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寶貴精神財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資源。因此,要把鑄魂育人和立德樹人融合起來,用心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教育引導大學生用紅色精神滋養(yǎng)初心、淬煉靈魂。魯迅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在美術館開展“誦讀紅色家書,感受信仰力量”主題黨日活動,涵養(yǎng)學生黨員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
學史力行。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稟賦,組織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紅色教育體驗活動,拓展實踐活動“主陣地”,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組織瞻仰革命遺址,參觀紅色旅游景點、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通過實地參觀、親身體驗、志愿服務等形式,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景舞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操平臺”,用活動促行動。為此,魯迅美術學院各個基層黨組織持續(xù)開展內(nèi)容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例如,中英數(shù)字媒體藝術學院舉行“百年芳華·奔跑逐夢”禮贊建黨百年接力跑活動、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開展“同心禮贊”慶祝建黨100 周年扎染大賽、傳媒動畫學院組織研究生黨員錄制詩朗誦《紅色的七月》、視覺傳達設計學院開展“童心向黨”志愿服務活動等,促使學生在身體力行中實現(xiàn)培根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