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華
當前,全黨上下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意義十分重大。
回顧5000 多年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歷史,看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中華民族文明史,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從未斷裂的古老經典文化。5000 多年的文化,積淀孕育滋養(yǎng)了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品質。天下為公、以民為本;重情重義、家國情懷;勤勞善良、勇敢擔當;堅韌頑強、不屈不撓;仁愛寬厚、先人后己;包容友好、合作共進……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直到近現(xiàn)代以來,我們這個民族經歷了無數(shù)次蛻變,而我們的民族精神也在滄海桑田、改天換地中越發(fā)醇厚。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奮斗史,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fā)揚,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回顧100 多年的中國近代史,看中國人為找到適合自己走的道路勵精圖治、上下求索的精神。面對積貧積弱、滿目瘡痍的舊中國,為了改變落后挨打的命運,改變中華民族備受屈辱和奴役的命運,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富裕,中國不同的階級階層和政治力量,紛紛登上政治舞臺,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自認可行的方式力圖挽救中華民族的命運,提出并實踐過各種救國方案。然而,帶來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望。這恰恰說明,“共產主義的幽靈”,像星星之火一樣在中國大地上燎原起來,一定有它的歷史必然性,正是它的理念和主張契合了中國文化、中國國情和中國現(xiàn)狀。今天,當我們穿越歷史的隧道,回望中國人為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所經歷的艱辛,就是要告訴世界,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國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是最終的必然選擇。
回顧中國共產黨苦難輝煌百年奮斗史,尋找成功的密碼和革命精神。我們黨經過百年艱苦卓絕的奮斗,其間經過28 年前赴后繼的英勇斗爭,30 年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探索,40 多年改革開放的第二次偉大革命,帶領中國人民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兩次偉大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偉大飛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道路。第一次結合,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形態(tài)——毛澤東思想。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共產黨初步完成了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第二次結合的偉大使命,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理論形態(tài)——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要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
百年歷史大變局之中,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正以足夠的自信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密碼,從理論上看,是馬克思學說與中國文化的有機結合;從實踐上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的有機結合。百年成功實踐的意義更加說明中國共產黨人以超常的勇氣和膽識,為中國找到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xù)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 世紀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