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號廣泛運用于歐美國家交響樂團、爵士樂團之中。想要練好長號,基礎訓練是重中之重。本文從科學性與實用性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呼吸、號嘴吹奏、音階、吐音、滑音、音域、力度等闡述基礎訓練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案。
基礎訓練最主要的是每日練習。每位演奏者都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每日練習,為演奏做好準備,使演奏者的各項技術和音色維持在一個相對高的水準,把不穩(wěn)定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圍。每天的練習時間因人而異,筆者認為初學者最少控制在30 分鐘,而達到演奏水平者應該保持不少于1 個小時。對于初學者來說,我推薦的教材是《慕尼黑音樂學院每日基本練習》和日本編寫的《每日基礎練習30分鐘》。當然少不了銅管演奏的圣經(jīng)阿爾班,小號演奏方法出版在1864年1936年,后由當時兩位最優(yōu)秀的長號演奏家Charles Randall 和Simone Mantia 修改成長號演奏方法。
基礎訓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呼吸練習。呼吸是管樂樂器的基礎、靈魂,呼吸不但影響樂句的完整,還直接關系著演奏者的音色效果。呼吸分為吸氣和吹氣,先要把空氣正確地吸進來才能正確地吹氣。在多年的教學歷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對于呼吸的要求是腹部呼吸,橫膈膜的壓迫,但位置在哪里?筆者不是很喜歡這種方式。首先我把氣想象成我想要的聲音,那就會有正確的吸氣。馬勒《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長號開始是悠揚的,那就用舒緩、長遠的吸氣,拉威爾《波萊羅舞曲》長號部分是高音開始,那就是快速的吸氣。這幾種都是不同的呼氣,你可以想象成上、中、下的呼吸,這會影響到我們需要吹出什么樣的氣,這也是最重要和最自然的方式,音樂從被吸進來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了,有時候很迅速,有時候很舒緩,就像說話一樣,而且必須是毫無猶豫和阻礙地將氣吸進去。有很多學生對于呼吸中的壓迫和橫膈膜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筆者認為去定義這些詞很困難,支撐是氣的壓力,是我們身體中空氣的量。去尋找他的感覺其實不困難,吸一口氣,然后自然緩慢釋放的這種感覺,不要吹,而是要感受支撐。譬如大衛(wèi)長號協(xié)奏曲第二樂章結尾部分,是一個自然釋放你的氣不錯的范例。有太多的學生的呼氣技巧都被約束,不要忘記所有的氣都要向前,重要的是我們要吸氣,讓氣從嘴巴進入樂器然后吹向前方,吸多遠的氣就吹多遠。聽起來很簡單,但常常被忘記,訓練時吸氣和吹氣一定要連貫的連在一起。關于呼吸,有很多值得推薦的方法和參考書,筆者最喜歡的兩套教程是:大號演奏家Sam Pilifian 和Patrick Sheridan 合著的“呼吸體操”,以及由Brian Fredickson 編輯的Arnold Jacobs 教學實錄:“歌聲與呼吸”。這兩本書都從自然和解剖學觀點入手討論呼吸的。初學者每次練習5-10 分鐘,演奏者20-30 分鐘。
號嘴吹奏練習也叫號嘴嗡鳴,初學者第一節(jié)課學的就是號嘴吹奏,號嘴吹奏的要求是吹奏旋律和音階。并保持好的音質(zhì),把呼吸練習和樂曲中所要求的帶入號嘴練習。演奏家級別的能夠不用號嘴,使用嘴唇產(chǎn)生共振的聲音吹奏旋律。筆者常用的是由James Thompson 的“The Buzzing Book complete method”。這是一套為了銅管樂器號嘴吹奏而寫的教程。這套教程能使演奏者習慣用更好的氣流讓嘴唇放松和振動,也使演奏者能更習慣用自己的耳朵來調(diào)整嘴唇位置,有助于發(fā)展一致的喉舌放置。
吐音練習,包括單吐吐音、雙吐吐音和三吐吐音。很多老師對于吐音有自己的發(fā)聲方法,對于筆者來說就是用舌尖隔斷每個音符的感覺,di或者ti的感覺,幅度越小越好。對爵士和流行樂演奏者而言,則還需練習粘舌吐音,此吐音是美國著名爵士長號家Bob McChesney研究發(fā)揚光大的新型吐音法,專門適用于銅管樂器。Doodle Tonguing 由發(fā)音得名,由舌頭輕輕地來回碰觸口腔上壁發(fā)出類似“Doodle-doodledoodle”的音節(jié),與此同時向外送氣,形成吐音。此方法在爵士樂吐音中具有兩個鮮明的優(yōu)勢:速度快,吐音柔和。
圓滑奏練習。這是一種音與音之間連結的技巧,這也是長號樂器的一種特性,圓滑奏能吹好對于演奏者是有一定困難的,因為從一個音到另一個音可能需要換把位,之間會經(jīng)過泛音列。為避免滑音的產(chǎn)生,所以需要舌頭來進行隔斷,但又不能有吐音的感覺,所以圓滑奏也稱為軟吐,這一技巧常應用于爵士樂中。這也是長號在演奏上具有特色的地方,長號演奏圓滑奏技巧有以下幾種:點舌、嘴唇、自然、按鍵、音域切換之間的連音、跨音域連音、折疊音。一個成功的連音是順和的,有統(tǒng)一音色的。
音階練習。演奏者應該用各種吐音和圓滑音吹奏全部12組大音階。專業(yè)的演奏者需將和聲小調(diào)音階和旋律小調(diào)音階、自然小調(diào)音階、半音音階列入練習范圍。對爵士即興演奏感興趣的還應當練習全音程,減音程和調(diào)式音階。
音域練習。每天都需要練習自己能吹奏的全部音域,但并不是吹奏毫無音樂性的超低音或在高音區(qū)聲嘶力竭地吹奏出刺耳的音色,而是要在自己可控的音色和音域內(nèi)進行練習。筆者習慣使用音階練習音域,從低音E,音一直吹到超高音E,總計3 個八度,演奏者應把自己的全部音域作為一個基礎延續(xù),從自己可控的音域向低音區(qū)和高音區(qū)發(fā)展。
力度控制練習。演奏者需從最弱的音量吹到最強的音量(至少到一個F 的力度)。筆者個人習慣從長音和音階入手,反復演奏各種音階以盡可能的弱開始,通過緩慢的漸強提升力度,到達兩個F 后做漸弱處理回到開始的力度。做這些練習時,盡量保持音高的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的音色。
近年來,國內(nèi)管樂發(fā)展有了飛速的發(fā)展,演奏和教學水平雖然和歐美管樂發(fā)達國家還有差距,但水平由了長足的進步。希望以上內(nèi)容和推薦的材料能夠幫助初學者、演奏者有效解決在長號基礎訓練的難點,對提升初學者和演奏者的技能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