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2007年1月31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委托新華社公開通報了一批違反換屆工作紀律的案件。通報稱,截至當時,各地共查處換屆期間的違規(guī)違紀案件121起,處理有關責任人192人,對613人的違規(guī)任用決定予以糾正。其中位列典型案件第一位的,即長春市委專職副書記田某忠的“賣官案”。
一個農(nóng)村青年,33歲任縣委副書記,39歲任縣委書記,43歲任省會城市副市長,幾年后轉任副書記。田某忠原本仕途坦蕩,可是,58歲那年,他因貪污2261萬余元、賣官受賄139萬余元、行賄100萬元被判處無期徒刑、沒收全部財產(chǎn)。
1950年,田某忠出生于長春近郊雙陽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71年參加工作后,很快就入了黨。在人民公社任職期間,田某忠保持了農(nóng)民本色,經(jīng)常在田間地頭和農(nóng)民一起勞動。1983年,年輕的田某忠走上縣委副書記崗位。即使當上了縣官,田某忠依然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吃苦耐勞。其后,田某忠又到德惠縣任副書記。因他在指揮全縣抗洪搶險工作中組織有力,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搶險模范”稱號。1989年,39歲的田某忠擔任農(nóng)安縣委書記。許多人都向田某忠投以羨慕的目光,一位老干部說:“不到40歲就當上縣委書記,此人前途無量??!”田某忠案發(fā)后,紀檢監(jiān)察機關對其早期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得到一致的評價是:田某忠黨性觀念較強,對自己嚴格要求,從來不愿意收人家的東西,基本上做到了廉潔自律。
據(jù)田某忠身邊的同事和下屬介紹,田某忠修養(yǎng)很好,論做官,有官樣但沒官架子;論做人,“正經(jīng)”得有些“過”,煙酒不碰,唱歌、跳舞、打麻將一樣也不會,看不出有什么“社交圈”,沒有“政敵”也沒有“親信”??傊?,“出事兒”前的田某忠,給人的印象就是沒有明顯的“毛病”,以致不少人得知他被“雙規(guī)”后還擔心紀委是不是搞錯了……
自2006年8月田某忠被“雙規(guī)”后,局外人很難了解田的涉案情況。直至2007年初,中共中央組織部(以下簡稱中組部)就全國各地查處的換屆期間發(fā)生的121起違規(guī)違紀案件發(fā)出通報后,眾人才知道田某忠的罪行之一是賣官,而且十分嚴重。2007年1月,中組部通報一批違反換屆工作紀律的案件,田某忠名列榜首。據(jù)通報,2006年6月份,長春市縣級黨委換屆期間,時任長春市委副書記的田某忠利用分管干部工作之便,收受長春市南關區(qū)教育局長張某等8名領導干部的賄賂,共計人民幣45萬元、美元8萬元。田某忠被依法逮捕后,買官者張某等8人也被免職。
通報中提到的田某忠賣官案,讓很多人驚訝不已,田某忠因此被人稱為“賣官書記”。田某忠賣官案發(fā)后,長春市委一名工作人員說:“送錢給田某忠就能夠得到提拔的事情終于被證實了。以前只是聽說過,某人送多少錢后被提拔了,果然是這么回事?!睋?jù)履歷顯示,最初田某忠是長春市政府分管農(nóng)業(yè)的副市長,后來調任市委副書記,他先是管農(nóng)業(yè),后來管經(jīng)濟,代管人事干部總共才3個月?!八斟X集中在一個月,代管干部這么短時間,就收這么多錢,太讓人意外了。”這不僅讓長春市委的多位工作人員感到震驚,也讓辦案人員大跌眼鏡。
但田某忠賣官案的案情遠比中組部的通報嚴重得多。后據(jù)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向田某忠“買官”的官員共有11人,有的人還多次行賄。這11名買官人均為當?shù)馗骷壒賳T,其中有5名來自田某忠曾任縣委書記的長春市農(nóng)安縣。農(nóng)安縣原副縣長曲某為謀求常務副縣長職務,向田某忠行賄10萬元;農(nóng)安縣委原委員劉某為謀求縣級領導職務,向田某忠行賄10萬元;農(nóng)安縣原副縣長于某為謀求縣委副書記職務,先后兩次向田某忠行賄10萬元;農(nóng)安縣農(nóng)安鎮(zhèn)黨委原書記吳某為謀求縣級領導職務,向田某忠行賄美元1萬元;農(nóng)安縣委原副書記蔣某為謀求縣長職務,向田某忠行賄2萬元。
此外,長春市各城區(qū)中,涉及“買官劣跡”的有:長春市某區(qū)教育局原局長張某,為謀求長春市教育局副局長職務,向田某忠行賄美元5萬元;長春市某區(qū)原副區(qū)長蔣某,為謀求常務副區(qū)長職務,向田某忠行賄美元2萬元;長春市寬城區(qū)婦聯(lián)原主席張某為謀求區(qū)級領導職務,通過長春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黨工委原副書記闞某向田某忠行賄5萬元。相繼被查處的買官者還有九臺市計經(jīng)委原主任楊某和德惠市原市長李某,為升遷和留任分別向田某忠行賄10萬元和4萬元。另,2004年8月,石頭口門水庫管理局原局長郝某(另案處理),為感謝田某忠在工作中的關照,向其行賄一套住房。
田某忠賣官案發(fā)后,長春市委許多知曉案情的人都感到十分詫異,那些買官的官員給田某忠送錢,大多是在其辦公室明目張膽地進行。田某忠對賣官行為樂此不疲,不管多少一概笑納。吉林省紀委一位官員透露:“當時長春市委共有一正四副5位書記,上級要求換屆為‘一正兩副。1950年出生的田某忠是其中年紀最大的一個,他覺得留在副書記崗位上的可能性很小。在退休前撈一把的心理作祟下,他抓住最后的機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瘋狂地進行權錢交易?!迸c田某忠工作有交集的同事驚呼:“田某忠原來是個典型的兩面派,說一套做一套!”
在田某忠的腐敗路上,除了賣官受賄,他運作“海伯爾”項目所拿到的贓款更是觸目驚心!
1998年7月,長春市政府決定引進古巴新技術——液態(tài)干擾素和丙肝疫苗技術,并輸出長春的玉米種植技術。為此,長春市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當時主管農(nóng)業(yè)的副市長田某忠任組長。2001年3月,古巴方面與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簽訂項目合作合同,項目名稱為“海伯爾”,古巴方面以技術參股,占30%的股份,長春生物制品所出資金,占70%的股份。由于“海伯爾”項目屬于高新技術,項目需要的啟動資金數(shù)目不小,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顯然出不起這個錢。為此,時任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長的王某賦找到田某忠說:“這個項目的啟動資金最少需要2000萬元,我們現(xiàn)在哪兒出得起?。俊?/p>
當時,長春市對招商引資來的高新技術項目的落地都有一系列的優(yōu)惠政策,不但有政府配套資金扶持,還可以申請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基金,再不夠還可以由政府出面協(xié)調向當?shù)劂y行低息貸款。然而,田某忠不動聲色。他發(fā)現(xiàn)自己斂財?shù)臋C會來了。不久,一家叫吉林省寶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邑公司”)的企業(yè)悄然成立了。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是購買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海伯爾”項目中65%的股權。田某忠將寶邑公司介紹給王某賦:“寶邑公司很有投資實力,如果同意其加盟海伯爾項目,啟動資金不是問題。”在取得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同意合作的承諾后,田某忠又找到了九臺市政府一位主要領導,他向這位領導宣稱寶邑公司有海外關系,很有經(jīng)濟實力,并暗示該領導“爭取土地零地價出讓”。果然,在該主要領導的“支持”下,寶邑公司無償征得九臺市西營城鎮(zhèn)32.9萬平方米的國有土地。
2003年12月8日,長春海伯爾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海伯爾公司”)注冊成立。寶邑公司占65%的股份,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占5%的股份,古巴方面占30%的股份。正如田某忠事先所說的那樣,和寶邑公司合作后,海伯爾公司不但在長春市商業(yè)銀行獲得貸款6000萬元,而且該公司還申請到了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基金1000萬元及政府配套資金20萬元。至此,項目啟動資金問題順利解決。
然而,田某忠案發(fā)后,據(jù)吉林市檢察機關起訴書,所謂的寶邑公司原來是一個空殼公司,沒有一分錢的資產(chǎn)。該公司用來投資海伯爾公司的資產(chǎn)中,50%的無形資產(chǎn)投入是其名下18.5萬平方米土地進行評估的價值,15%的貨幣資金是田某忠利用職務之便,為該公司借來的500萬元,公司成立后這部分資金即被抽走。實際上,這個公司的掌控人是田某忠的親戚王某平,幕后真正的老板就是田某忠。2005年8月,田某忠決定轉讓寶邑公司在海伯爾公司的股份套利。他通過王某賦聯(lián)系到江蘇的一個房地產(chǎn)商賀某,賀某以5200萬元的價格買下了寶邑公司所掌控的65%的股權。在拿到寶邑公司65%的股權轉讓金后,田某忠作了如下分配:兒子田某黎分得400萬元、王某賦分得100萬元、為女婿王某遠的公司墊付484.9萬元,剩下的歸田某忠所有。
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后來認定,田某忠感謝王某賦的100萬元為行賄行為。田某忠侵吞的是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權的變現(xiàn)。因此,其貪污的國家財產(chǎn)應當為2261萬余元。其中32.9萬平方米土地出讓金為1018萬余元,九臺市政府撥付辦理占地各項手續(xù)費用為832萬余元,九臺市政府撥付各項補償、安置、搬遷等費用411萬元。
從犯罪事實看,田某忠的“蛻變”發(fā)生在2000年之后。據(jù)田某忠交代,看到有的人房子越來越大、錢越來越多、車越來越好,自己突然感到這么多年白干了、白混了、白活了,心理上十分不平衡,但工資就那么多、待遇就那么高,要想補償這大半輩子的損失只能自己伸手撈……根據(jù)檢察機關的起訴書,田某忠因涉嫌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于2006年8月31日被吉林省公安廳刑事拘留;同年9月14日,因涉嫌受賄被逮捕。經(jīng)指定管轄,該案于2007年9月交由吉林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經(jīng)法院兩次退回補充偵查后,于2008年1月28日再次移送審查起訴。案發(fā)后,田某忠能夠主動交代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賄犯罪事實,部分涉案贓款贓物已被扣繳。
2008年7月10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一號審判庭,隨著審判長手中法槌的落下,法院對長春市委原副書記、副市長田某忠作出一審判決。這個曾經(jīng)長期在長春市擔任領導職務的風云人物,如今卻身陷囹圄。因觸犯貪污罪、行賄罪、受賄罪等三項罪名,田某忠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58歲的他,是吉林省第一個涉案入獄的正廳以上級別的干部。回到看守所,田某忠喃喃自語:“沒意思,沒意思,悔不當初啊……”上訴期很快過去了,田某忠沒有上訴,一審判決自動生效。田某忠也許已經(jīng)“看破紅塵”、萬念俱空,不知他到現(xiàn)在是否已經(jīng)明白,聰明足以欺人但不能欺天,狡猾可以騙人一時但不能得逞一世,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田某忠之子田某黎,其父本想讓其在仕途上發(fā)展,但他不成器,田某忠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勉強將其安排到某鄉(xiāng)鎮(zhèn)任黨委書記。不料田某黎不僅生活腐化長期包養(yǎng)情婦,而且非法持有槍支多達5支,最終被法院以私藏槍支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田某忠的弟弟田某爽原是雙陽區(qū)糧食局長,他依靠哥哥的勢力,有樣學樣,最后因濫用職權罪、受賄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田某忠的親戚王某平,本來想靠著姐夫發(fā)財,結果事與愿違,法院以其犯有隱瞞非法所得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20萬元。
針對田某忠嚴重違法亂紀案,吉林省委原書記王儒林這樣評價:“無論在黨內還是在社會上都造成很壞影響。作為一個受黨培養(yǎng)教育多年的市級領導干部,長期不注重學習,不注意世界觀改造,置黨紀國法于不顧,鋌而走險,貪贓枉法,腐化墮落,最終身陷囹圄。田某忠賣官案令人觸目驚心!”
辦案檢察官指出,“買官賣官”現(xiàn)象使黨的干部選拔路線走樣變形,為腐敗分子混入干部隊伍打開方便之門。那些花錢“買官”的人,念的是一本萬利的權錢交易“生意”經(jīng),一旦占據(jù)官位,總要變本加厲地把“投資”撈回來。在“買官賣官”之風盛行的地方,投機鉆營之輩能輕易得勢,真正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人卻得不到重用,由此帶來的是一股頹靡敗壞的惡劣政風,是干部與群眾的離心離德,導致經(jīng)濟發(fā)展的停滯,黨的執(zhí)政地位受到極大威脅?!百u官”出賣的是道德良心,踐踏的是黨紀國法,毒化的是黨風政風,喪失的是人民信任,危害的是整個社會。為此,要進一步嚴肅換屆紀律,強化各項監(jiān)督,嚴防和杜絕“買官賣官”現(xiàn)象的發(fā)生。此案對人民的警示是:不要被田某忠之類表面低調、平和的所謂“忠厚”之人所迷惑,一定要透過現(xiàn)象看清其人的本質。
(文中涉案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