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苗
摘 要:信息技術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意義重大,可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本文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利與弊,對其優(yōu)缺點探討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
信息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的產(chǎn)物,應用于教學中是可以提高效率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與探索精神[1]。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改進了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機結(jié)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我國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的時間過短,相關技術與方法還不夠成熟,使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一定弊端,本文對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利與弊進行探究,以便于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利用多媒體。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的益處
1.改善課堂氣氛
語文是中學教學主科之一,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同時語文也是所有科目及社會生存的基礎,與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密不可分。因此學好語文是所有科目的前提,也是人生中重要的經(jīng)歷[2]。然而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往往以教師為教學主體,主要通過教材、黑板、教師口述為學生傳授相應知識,令學生分析教材重點與考點,提高學生的能力,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千篇一律,學生不免出現(xiàn)厭倦現(xiàn)象,失去一定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氛圍不高,學習成績也難以達到教師預期水平,因此在語文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提高課堂中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語文學習能力。如教學《水調(diào)歌頭》一課時,作者蘇軾的經(jīng)歷與成就學生都較為熟悉,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介紹該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找到朗誦音頻與相對應的視頻畫面,一邊播放音頻一邊播放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觀看月圓同時聆聽詩歌朗誦,在聽覺感官與視覺感官上給予學生一定沖擊,令學生體會作者作詩的意境與含義,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2.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新課改以后,我國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教學思路,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不但要重視素質(zhì)培養(yǎng),即知識與技能能力,還要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而語文課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教授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內(nèi)容,對學生情感及價值觀的感悟不足,導致學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學習積極性不高,為了提升學習興趣,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中將教材與信息技術結(jié)合,將大量文字生動形象地表達給學生,提升語文課堂氛圍,增加學生積極性。如在教學現(xiàn)代詩《鄉(xiāng)愁》時,首先,教師著重介紹作者余光中,并搜集余光中的視頻資料在課上播放,希望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產(chǎn)生影響;其次,對全詩進行理解,令學生感受作者作詩時的意境與情景,點名學生進行朗讀,朗讀后請學生評論哪位同學的朗讀更具意境、符合作者心情,同時在學生朗讀時,教師要應用多媒體展示臺灣的山水美景,讓學生邊聆聽、邊感受詩人筆下期盼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與詩人文字的美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及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
3.提升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如今初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較為豐富,有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作品與詩歌,因此類別齊全,文辭優(yōu)美,最適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面對如此豐富的語文教材,初中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與模式,緊跟時代步伐,利用新事物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的各種功能,尋找相關視頻,制造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魅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及學習素養(yǎng)。如教學《最后一課》時,可以將學習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在網(wǎng)上搜集普法戰(zhàn)爭的相關圖片與視頻,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在視覺與聽覺上沖擊,首先同時提出問題: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和號角聲后“臉色慘白”?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寫了“法蘭西萬歲”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后令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后安靜觀看教師準備的相關視頻與圖片資料;最后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回答教師提出來的相關問題,抓住文章主線與作者歌德要表達的意思,提升了信息技術的使用率,增加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弊端
1.導致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脫軌
信息技術對中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同時日常中學生接觸信息技術都帶有一定娛樂性,雖然課堂中的視頻、圖片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學生的主要興趣點在信息技術文件上,對課本的興趣度依然不高,還缺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作為教學內(nèi)容與課程的主要制作者,教師的課堂設計與教學理念都具有一定代表性,但被多媒體“喧賓奪主”,不利于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因此,即使應用信息技術教學,也要回歸課本,增加學生對課本的關心度。
2.降低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若信息技術課件選用不當,往往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效率起到反作用?,F(xiàn)代信息技術種類繁多,學習文件復雜,若語文教師在選擇相關視頻、圖片時找不到相應的資料,致使使用的課堂資料與課本內(nèi)容有很大出入,甚至信息技術的資料與課程安排、課程進程不匹配,會出現(xiàn)誤導學生、課堂氣氛凝重、學生學習興趣低等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文件選擇時,要在合適位置插入合適的相關文件。
初中語文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總體而言可以提升課堂有效率,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還要辯證看待,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工具,不可過分依賴,更不可偏離課本,面對如何減少信息技術對課堂的負面作用,還需進一步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李艷紅.微課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研究,2021,4(2):75-76.
[2]俞彥良.初中信息技術課堂落實“信息意識”培養(yǎng)之實踐探究[J].數(shù)碼設計(上),2020,9(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