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和安 甄新煥 呂遠軍 阮炎鵬 李柏林
急診床旁超聲檢查起源于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它可以實時監(jiān)測患者病情的變化和評價治療的效果。近年來,擴大創(chuàng)傷重點超聲評估法(e-FAST)廣泛應用于急診創(chuàng)傷胸外傷患者,以其強大的機動性和高確診率,不干擾救援過程特點被醫(yī)學界廣泛認可[1,2]。目前在基層醫(yī)院的急診救治過程中,便攜式超聲尚未普及,對閉合性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傷情未能得到快速及時評估,從而導致該類型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的搶救而引起嚴重后遺癥。早期在便攜式超聲引導下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對肺及縱隔的壓迫能夠盡早及時解除,快速緩解呼吸困難,改善心肺功能,為搶救贏取時間[3,4]。國內外對急診便攜式超聲在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的研究已有報道,但項目研究成果是否和這些研究存在覆蓋,本項目是否與其他研究機構及個人的研究有部分重復,需要進一步甄別和研究[5,6]。為此,本研究改良創(chuàng)傷救治流程,通過便攜式超聲為急診閉合性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快速便捷地評估傷情,快速制定急救方案,給創(chuàng)傷性患者帶來更大獲益,現(xiàn)將本院應用急診便攜式超聲診治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的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6 月~2021 年4 月送入開平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的80 例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8 例、女12 例;年齡20~76 歲,平均年齡(38.26±12.58)歲;創(chuàng)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2 例、高處墜落傷13 例、其他原因5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20~75 歲,平均年齡(38.44±12.19)歲;創(chuàng)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0 例、高處墜落傷14 例、其他原因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年齡≥14 歲;②受傷時間≤12 h;③院前指數(shù)(PHI)≥4 分的院前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④直接進入急診搶救室;⑤均為閉合性胸部損傷。
1.2.2 排除標準 ①2 d 內死亡且未行CT 掃描或手術探查;②經e-FAST 評估后直接手術治療而未行CT超聲檢查;③并發(fā)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④因傷情等因素導致診斷部位未能充分完成超聲及CT 檢查者;⑤有血氣胸,但不需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者;⑥依從性差者。
1.3 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的搶救流程,將患者送往CT 室檢查后,再依據(jù)檢查報告行常規(guī)胸腔閉式引流,采用庫珀科技一次性引流導管及附件(型號:DC-0720);觀察組按照指征在急診便攜式超聲引導下行胸腔閉式引流,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行CT 檢查,便攜式超聲為索諾聲超聲(M-Turbo)診斷儀,探頭頻率2~5 MHz。兩組患者后續(xù)均同時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急診入門到穿刺時間、診斷耗時、一次穿刺成功率;②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觀察胸腔閉式引流術前后癥狀、體征,指尖血氧飽和度變化,呼吸困難、喘憋等臨床癥狀和體征顯著改善,指尖血氧飽和度回升原來的70%~95%為顯效;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指尖血氧飽和度回升原來的30%~69%為有效;癥狀和體征改善不明顯,指尖血氧飽和度回升低于原來的3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急診入門到穿刺時間、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診斷耗時比較 觀察組急診入門到穿刺時間為(9.58±1.02)min,診斷耗時為(6.52±1.48)min,均短于對照組的(14.65±1.08)、(30.14±2.15)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6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診入門到穿刺時間、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診斷耗時比較[,n(%)]
表1 兩組急診入門到穿刺時間、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診斷耗時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近年來,國內大多數(shù)醫(yī)院對創(chuàng)傷患者進行急診科醫(yī)師主導的床旁超聲(POCUS)[如創(chuàng)傷重點超聲評估法(FAST)或e-FAST]在創(chuàng)傷患者急診救治中得到廣泛應用。急診床旁超聲檢查最早起源于20 世紀80 年代中葉,其具有機動性強,無創(chuàng)檢查,方便快捷的獲取檢查結果,且不干擾搶救過程等,還能在床旁進行實時監(jiān)測患者病情的變化以及評估治療效果,其以較強的機動性、較高的確診率得到了醫(yī)療界的普遍認可。床旁超聲具有操作簡單、快速有效、安全無創(chuàng)、可重復性強等優(yōu)勢,在急危重癥患者的快速評估和處理中顯示出巨大的價值。超聲在創(chuàng)傷早期評估中的價值很早就有報道并已被廣泛應用。據(jù)2018 年的國外報道顯示:國外已有>96%的一級創(chuàng)傷中心將FAST 檢查整合到高級創(chuàng)傷生命支持(ATLS)。部分研究表明:急診醫(yī)師應用床旁超聲對多發(fā)傷合并血胸的檢查結果,與胸部CT 結果相近,而與X 線胸片相比較更加準確、可靠;另外,急診醫(yī)師床旁超聲檢查的耗時與超聲科醫(yī)師超聲檢查、胸部X 線及CT 檢查的耗時相比,急診床旁超聲耗時最少。有研究描述了肺部超聲在診斷氣胸、胸腔積液、心源性肺水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中的應用,發(fā)現(xiàn)超聲診斷準確率遠遠超過體檢和床旁X 線胸片檢查,并認為床旁肺部超聲快速診斷快捷、安全[7,8]。有研究指出,急診床旁超聲 e-FAST 方案耗時明顯低于CT 檢查所需耗時,而e-FAST 檢查方式的特異性高,敏感性不低,效果良好[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急診入門到穿刺時間為(9.58±1.02)min,診斷耗時為(6.52±1.48)min,均短于對照組的(14.65±1.08)、(30.14±2.15)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6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通過急診便攜式超聲診治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是可行的,在急診便攜式超聲引導下早期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能夠有效縮短急診入門到穿刺時間,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11],進而減少血液與氣體對胸腔的壓力,改善呼吸、循環(huán)功能,有效提高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治療效果[12]。
綜上所述,急診便攜式超聲診治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能夠縮短急診入門到穿刺時間,具有較高的穿刺成功率,提升了救治成功率,能夠豐富基層醫(yī)院急診胸部創(chuàng)傷的救治方案,對廣大胸外傷患者帶來更大獲益,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