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盆底肌功能障礙主要由創(chuàng)傷、盆底組織退化等因素,引起盆底支持功能降低,可導致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盆腔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多種疾病。目前臨床對于產后盆底肌功能障礙患者以康復訓練為主,通過鍛煉盆底肌肉收縮能力,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對盆底肌功能障礙起到預防、治療的作用[1]。但部分患者單純進行盆底康復訓練的效果有限。盆底肌治療儀通過對盆底肌肉發(fā)出規(guī)律性電刺激,改善患者盆底肌肉收縮力[2]。鑒于此,本研究就盆底肌治療儀在產后盆底肌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做以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前瞻性選擇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行康復訓練的800 例產后盆底肌功能障礙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2019 年12 月~2020 年6 月)和觀察組(2020 年7~12 月),每組40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盆底肌功能障礙診斷標準[3];②孕足月,單胎,經陰道分娩;③初產婦。排除標準:①分娩時采取器械助產;②合并嚴重妊娠并發(fā)癥;③合并生殖系統(tǒng)或陰道壁腫瘤;④裝有心臟起搏器,或合并癲癇者;⑤產前存在泌尿系統(tǒng)感染或SUI、POP;⑥無法配合進行康復訓練或治療。觀察組患者年齡24~35 歲,平均年齡(28.94±2.02)歲;病程1~6 個月,平均病程(3.46±0.85)個月;新生兒體重2.6~3.5 kg,平均新生兒體重(3.06±0.45)kg。對照組患者年齡23~35 歲,平均年齡(29.88±2.30)歲;病程1~7 個月,平均病程(3.41±1.20)個月;新生兒體重2.4~3.6 kg,平均新生兒體重(3.03±0.41)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Kegel 盆底康復訓練,分為Ⅰ類肌、Ⅱ類肌,Ⅰ類肌訓練:①束角式:囑患者取坐位,彎曲打開雙膝,雙手握住腳尖,腳掌對貼,將雙腳跟靠近身體,下壓雙膝,保持挺胸,做3~5 個深呼吸;②椅子式:并緊雙腳與雙膝,向下半蹲,將手臂舉過頭頂,手掌相對,做3 個深呼吸;③囑患者趴在地上,舒展脊柱,雙手、雙膝著地,保持手臂、大腿垂直于地面,吸氣時下沉背部,呼氣時拱起背部。上述動作訓練30 min/d,1 次/d,連續(xù)訓練6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盆底肌治療儀(大連可爾/可爾/新瑪,型號:CP-1)進行干預,囑患者仰臥位,將2 片電極片貼在患者髕骨、腹部,并將儀器探頭置于患者陰道內,連接電源,電流強度0~150 mA,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選擇電刺激頻率,以明顯感到盆底肌肉收縮或存在肌肉強力收縮為宜,但無疼痛感,共治療30 min,3 次/周,連續(xù)治療6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盆底肌力分級,盆底功能指標,SUI、POP 發(fā)生情況。①干預前、干預6 周時使用手法評定患者盆底肌力。②干預前、干預6 周時,通過氣囊連接壓力檢測儀(上海聚慕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IC-1545-DL)測定患者陰道動態(tài)壓力;使用肌電生物反饋儀(上海企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HB120D)測定患者盆底Ⅰ類、Ⅱ類肌纖維肌電壓。參考值:陰道動態(tài)壓力為80~150 cm H2O,陰道肌電電壓25~70 μV(肌力Ⅲ~Ⅴ級)。③通過門診隨訪至治療后3 個月,參照《婦產科學》[4],統(tǒng)計治療后1、2、3 個月患者的SUI、POP 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盆底肌力分級比較 干預前,兩組盆底肌力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 周時,兩組患者盆底肌力分級均優(yōu)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盆底肌力分級比較[n(%)]
2.2 兩組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陰道動態(tài)壓力、盆底Ⅰ類肌纖維肌電壓、盆底Ⅱ類肌纖維肌電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 周時,兩組患者陰道動態(tài)壓力、盆底Ⅰ類肌纖維肌電壓、盆底Ⅱ類肌纖維肌電壓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6 周時比較,bP<0.05
2.3 兩組SUI、POP 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1、2、3 個月的SUI 和POP 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SUI、POP 發(fā)生情況比較[n(%)]
盆底肌功能障礙為陰道分娩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由于妊娠期胎兒、子宮對盆底產生的壓力,加上分娩時易損傷盆底神經、肌肉,破壞盆底支撐結構,導致盆底肌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傳統(tǒng)的康復訓練以Kegel 訓練為主,通過指導患者有意識的收縮盆底肌肉,尤其是鍛煉恥骨尾骨肌,延長盆底肌收縮時間并提高收縮能力,增強膀胱、尿道的支撐力,有助于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復,預防SUI、POP 的發(fā)生[5]。但由于訓練方式較為單一,起效較慢,加上部分患者訓練不規(guī)律,使康復訓練效果受到影響。
陰道動態(tài)壓力可反映盆底肌收縮的力度;陰道肌電電壓則是通過觀察肌肉收縮的生理變化,對盆底肌肉疲勞程度進行間接的評估,進一步評估患者盆底功能[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6 周時,兩組患者陰道動態(tài)壓力、盆底Ⅰ類肌纖維肌電壓、盆底Ⅱ類肌纖維肌電壓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盆底肌治療儀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干預,可有效增強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盆底肌治療儀能夠通過低頻脈沖對盆底肌、括約肌等肌肉的神經反射起到改善作用,并解除膀胱肌的麻痹,有利于改善患者尿潴留癥狀,增強患者控尿能力[7,8]。同時可對皮膚感受器產生刺激,促使少量的乙酰膽堿、組胺釋放,對局部血液循環(huán)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減輕局部肌肉、組織的水腫,從而改善盆底肌肉收縮功能[9]。另外,盆底肌功能障礙可因盆底肌肉松弛、神經損傷等,進一步導致SUI 的發(fā)生,不僅會影響患者腎臟功能,引起濕疹等慢性疾病,還會使患者出現異味,使其遠離人群,不敢參與社交,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與心理健康。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1、2、3 個月的SUI 和POP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盆底肌治療儀治療可降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SUI、POP 的發(fā)生風險。盆底肌治療儀通過低頻電流刺激細胞膜,改變肌肉神經的離子通透性,使動作電位興奮,增加肌肉收縮反應,刺激腰骶部盆底肌,使其進行規(guī)律性收縮運動,提高神經肌肉感知能力,從而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縮功能;并且通過對足三里穴產生刺激,可起到通經舒絡的效果,對尿道括約肌、膀胱平滑肌起到舒緩作用,并且能通過軸突反射,促進淋巴、血液回流,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減輕局部組織水腫,規(guī)律收縮、舒張肌肉,從而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預防SUI 的發(fā)生[10,11]。同時盆底肌治療儀還能夠增強盆底結締組織抗拉力、彈性,增加盆底肌肌力,促進產后盆底肌恢復,并增強子宮肌張力,降低POP 的發(fā)生風險[12]。
綜上所述,采用盆底肌治療儀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干預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增強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