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凡
(廈門市青少年宮 福建 廈門 361000)
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小學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舞蹈知識,還要讓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和審美意識。而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就應該積極思考現(xiàn)有中小學舞蹈教育的不足,并分析學生在舞蹈學習中的表現(xiàn),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真正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有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發(fā)揮自身的舞蹈潛力,通過讓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舞蹈課程來認識舞蹈項目,并建立對舞蹈訓練的深層次認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
素質教育背景下,網(wǎng)課教學、翻轉課堂、問題探究式教學、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已經(jīng)在舞蹈教育領域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中小學舞蹈完全可以結合這些最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開展中小學舞蹈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小學舞蹈是培養(yǎng)學生身體柔韌性的重要課程,也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關鍵內容。教師應該積極尋求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措施,進而提高學生的舞蹈功底。目前,教師在開展中小學舞蹈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多是面對面教學的方式,該方式有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當前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環(huán)境可以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舞蹈教育資源,讓教師通過挖掘視頻、畫面的舞蹈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教學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等方式為學生展示多樣化的舞蹈訓練示范視頻,而不是采用傳統(tǒng)的純理論教學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但是有些同學不能合理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學習資源,不重視舞蹈學習過程,導致其所掌握的舞蹈訓練技巧有限,且參與自主舞蹈訓練活動次數(shù)較少。教師應該仔細思考現(xiàn)有中小學舞蹈教育方法的弊端,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還應該做好課堂效果的及時反饋工作,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舞蹈教學內容有很多,但是真正適合中小學生學習的內容是有限的。中小學教師不只是舞蹈訓練的教學引導者,還應該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引導學生參與舞蹈學習活動。中小學舞蹈教師要讓學生理解舞蹈動作與舞蹈語言的聯(lián)系,進而掌握舞蹈訓練技巧。教師要養(yǎng)成良好的訓練習慣,不斷更新自己的舞蹈教學知識庫,從而與學生實現(xiàn)無障礙的高效溝通,并與學生分享舞蹈訓練的優(yōu)點。而當前教師所采取的中小學舞蹈教育方法多是注重訓練學生的舞蹈學習技巧,卻沒有在中小學舞蹈教育中滲透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案。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不同,想要參加的舞蹈活動也不同,適應的舞蹈訓練項目也不同。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設計適合學生訓練的舞蹈項目。傳統(tǒng)的中小學舞蹈教育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中小學舞蹈教師應該積極思考舞蹈項目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關系,注重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教師應該設計適合學生的舞蹈項目,讓學生在舞蹈訓練中提升綜合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學舞蹈不僅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舞蹈訓練技巧,還要讓學生在參與舞蹈訓練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綜合素質。中小學舞蹈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選取適合本校學生鍛煉的舞蹈活動,讓學生分組完成舞蹈活動的探索,創(chuàng)新中小學舞蹈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式,幫助學生更快速且直觀地認識舞蹈知識、規(guī)律,并提高舞蹈素養(yǎng)。
中小學舞蹈教育完全可以結合最新的教育教學方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品質。教師不用再采用過去的口述教學和實踐教學方式,而是結合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實際情況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在課前制作舞蹈游戲PPT 及規(guī)則落實教案,并借助學校訓練場地開展教學工作。以“太陽花”的舞蹈教學為例,在正式啟動教學工作前,老師要采取科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的導入,使得學生對與舞蹈相關的基礎理論與知識要素有一個基本了解,使其逐步認識舞蹈中的各個角色的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為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老師可以加大對多媒體、微課短視頻等的利用,為學生直觀呈現(xiàn)舞蹈作品,使其受到美的感染,進而形成對學習舞蹈的熱情。在舞蹈訓練過程中,了解基本的規(guī)則是最首要的要求,因此老師需要教導學生在舞蹈規(guī)則引導下,各類肢體動作、音樂節(jié)奏、心理活動的表達方法與變化規(guī)律。在正式的舞蹈訓練階段,老師需要主動參與進來,擔任舞者角色,與同學們共同完成一支舞蹈,這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感情,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感。當然,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必須樹立主動積極參與的意識,并且在積極的舞蹈練習中與同伴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同心協(xié)力呈現(xiàn)一支完整的舞蹈。為了改善教學效果,老師應該及時與同學們溝通,向其咨詢關于舞蹈訓練方法的建議,進而對其教學方法與流程等加以優(yōu)化,確保教學內容更趨科學、合理。
中小學舞蹈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并讓學生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舞蹈訓練技巧。教師應該積極研究和學習舞蹈文化和舞蹈音樂知識,并用自己的熱愛帶動更多的學生走近舞蹈,體會舞蹈帶給自己的深厚影響。豐富的舞蹈音樂可以適當減輕學生的舞蹈學習壓力,特別是幫助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參與舞蹈活動所帶來的快樂,了解更加多元化的舞蹈運動技巧。中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還是很強的,如果教師能夠為中小學生做一個好的示范,學生就能夠在教師所提供的舞蹈學習資料基礎上參與舞蹈訓練,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比如在向學生介紹基本的舞蹈元素時,應該重視學生節(jié)奏、旋律感等的培養(yǎng),例如,借助多媒體平臺向學生播放視頻、音頻資料,使其觀看生活中的畫面,傾聽自然中的聲音,并且讓其交流觀看與傾聽的感受,以此感知聲音的魅力。同時,老師還可以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極觀察,仔細體會父母做飯時鍋和勺子碰撞及切菜的聲音、表針擺動的聲音、鳥兒鳴叫的聲音等等,從中建立其與音樂旋律的聯(lián)系。唯有將音樂與舞蹈彼此結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肢體動作與音樂節(jié)奏的完美契合,在舞蹈過程中給人以更完整的觀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啟發(fā)學生于生活中發(fā)現(xiàn)音樂與聲音的魅力的同時,用不同難度的音樂來提高學生的音樂體驗,讓學生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音樂的認知,并建立對音樂和舞蹈的學習興趣。
啦啦操是舞蹈教學的一部分,教師可以結合啦啦操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中小學生課間啦啦操表演活動在課間活動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對學生的影響較大。豐富的啦啦操活動方式可以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特別是幫助學生更直觀體會到參與啦啦操活動所帶來的快樂。網(wǎng)絡資源可以為教師提供啦啦操創(chuàng)編的思路,教師在設計適合本校的啦啦操活動內容時,切不可照搬原樣。教師應該選取網(wǎng)絡資源中比較適合本校學生的啦啦操內容,做適當?shù)母木?。而教師在選取啦啦操活動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選擇難度適中的內容,然后對學生進行啦啦操訓練。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掌握啦啦操的動作要領。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啦啦操內容,并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啦啦操活動項目。比如部分身體柔韌性較好的學生可以參與舞蹈性要求較高的啦啦操活動項目,而身體素質較好的可以參與“老鷹捉小雞”類型的啦啦操活動項目。教師在課間啦啦操設計時,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室內的啦啦操內容,從而緩解因場地不足而無法開展大范圍的啦啦操動員活動的問題。此外,學校完全可以舉辦課間啦啦操表演活動,讓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提高對啦啦操活動的重視程度。表演活動時要求以班級為單位全員參與,并從每班中選取優(yōu)秀的小組參與校級比賽,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匯演的比賽活動中,往往能夠表演出更為規(guī)范的動作和整齊的步伐,從而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尤其在耐久力考驗性強的啦啦操舞蹈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學習堅持不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艱苦品質。
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舞蹈訓練技巧,并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舞蹈心理,讓學生在舞蹈運動中養(yǎng)成樂于訓練的好習慣。中小學舞蹈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應該仔細思考舞蹈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方法的具體實施方案,從而提高中小學舞蹈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