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在公共場合,排隊是很多見的現(xiàn)象。而有些人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卻絲毫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這看似是一件小事,實際上卻折射出社會的風氣和文明的程度……
一天中午,我到銀行辦理個人取錢業(yè)務。大概是營業(yè)員輪換吃飯的時間,銀行只開了一個窗口,有許多顧客在排隊。大家雖然有意見,但也沒有辦法。待輪到我辦手續(xù)時,足足等了一個小時。
這時,突然從外面闖進來幾個三十歲左右的人,搶在我前面要辦理業(yè)務。
我一看不對,連忙說:“你們要排隊啊!”對方說:“我們有急事?!?/p>
我說:“誰沒有急事?再急也得排隊!”對方氣勢洶洶:“我們就不排隊,怎么著?”
我說:“你們怎么不講理?沒看見我后面排著那么多的人?”對方不由分說,就把他們的單據(jù)塞進玻璃窗口里面,我伸手又把它拿出來。
“你他媽的找死???”對方虎視眈眈?!斑@個社會是講秩序和講道理的社會,不能胡來!”我不示弱。
“我們就胡來了,怎么著?你想打架是不是?”我還沒回答,銀行保安聽到動靜跑過來,問清情況,連拉帶勸推開了那幾個“加塞兒”的人。
柜臺前又恢復了秩序。
如果沒有保安,我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情況。說不定會被那幾個人痛打一頓,或許剛取出來的錢也會被他們搶走。盡管我辦完了手續(xù),但整個一個下午直到晚上都感覺心情不好。
我想,就連小學生都知道要排隊守秩序,成年人難道不懂?不是不懂,而是只圖自己方便,把破壞公共秩序不當回事。
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楊瀾曾講過她在國外經(jīng)歷的一件事:她在某個西方國家的旅游勝地排著長隊等候上衛(wèi)生間時,有幾個看上去像是亞裔的女青年旁若無人地插隊直接進了衛(wèi)生間,致使不同國籍排隊的人相當有意見。在這幾個女青年離開衛(wèi)生間時,忽然看見了正在排隊的楊瀾,便大聲叫她,和她打招呼。當時的楊瀾并沒有想到她們是自己的同胞,感覺特別尷尬。正在排隊的外國游客也知道了她們的國籍,便不客氣地說:“Chinese!”楊瀾說她自己當時是無地自容。
說起排隊,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第一次和大人一起排隊時的故事。記得那一天是買早餐,北京的早餐多是豆?jié){、油條,豆?jié){又分放白糖或不放白糖兩種。放白糖的叫“糖漿”,五分錢一碗;不放糖的叫“白漿”,三分錢一碗。為了簡便快捷,售貨員常對顧客說:“糖漿?白漿?”顧客便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輪到我時,我慌張起來,生怕應對不好,急忙說了一句:“我要干漿?!笔圬泦T一愣:“哪兒來的‘干漿’?去一邊玩兒去,別在這里搗亂。”我灰溜溜地離開了,早飯也沒吃成。
長大了,我和同事們說起這件事,他們哈哈大笑。其中有一位同事說:他家正上初中的女兒第一次和大人一起排隊時,到了跟前緊張得不知該怎么辦,就又去隊尾重新排,連續(xù)要排幾次隊。
我想大概有不少孩子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這是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的尷尬,他們在模仿成年人,可又一時克服不了幼稚的心理障礙。
令人感嘆的是,當孩子們還在為自己如何參與公眾生活而擔心的時候,我們有些成年人卻在為自己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振振有詞,甚至趾高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