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蒙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湖南 常德 415000)
在新的美術課程改革下,傳統(tǒng)民間美術無疑成為美術課堂有待嘗試的新鮮血液。因此,將常德皮影戲文化進行美術教育價值的重審,不僅是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民間美術,為傳統(tǒng)民間美術“正名”的重要舉措,而且也可以彌補學校教育中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缺失,為學校教育添磚加瓦,促進多元文化教育的發(fā)展。
美術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美術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師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動方式的總和。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能運用的方法很多,教師要根據(jù)活動的需要靈活運用,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對于當代小學生而言,常德皮影戲離他們的實際生活會有一定的距離,教師應當轉換教學思路,找到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皮影感興趣、愛上皮影,最終達到傳承民間藝術的目的。常德皮影教學應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欣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鍛煉學生的眼手腦協(xié)調發(fā)展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認為主要有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等。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傳遞常德皮影的信息和指導學生學習常德皮影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對話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和解釋,向學生傳遞信息,從而使學生獲得常德皮影戲知識和制作技能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授時,要保證內容的準確性和語言的生動性,并要注意使用肢體動作配合講解,以傳達無聲的視覺信息。例如:在組織學生欣賞常德皮影戲的整體造型、影人造型后,教師進行最后總結:“在1993 年修《澧縣志》中記載著1979 年2 月澧縣縣皮影隊恢復后,藝術進一步改革,將影型加高到70 厘米,影人加大,增加操縱藝人,擴大伴奏隊伍,為皮影的蓬勃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蓖ㄟ^準確的數(shù)據(jù)內容、抑揚頓挫的生動講解和大方得體的行為語言,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接觸常德皮影戲之初就不排斥它甚至對它感興趣,進而愛上它,最終實現(xiàn)本土民間藝術的有效傳承。
對話法是教師和學生就常德皮影作品進行相互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教師不應強求學生接受某一權威對常德皮影戲下的結論或者是自己對常德皮影作品的看法,應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常德皮影時,教師可以問“皮影的著色有怎樣的視覺效果?”“圖案的裝飾蘊含怎樣的寓意?”“不同人物造型的衣紋圖案、色彩搭配各有怎樣的視覺美感?”“造型平面化的審美藝術價值是什么?”“常德皮影與其他地區(qū)的皮影有何不同?”“你認為常德皮影的獨特魅力是什么?”等這樣的開放性問題,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而應少問“常德皮影采用大塊紅、大塊黃、大塊綠以及黑色進行平涂,體現(xiàn)了強有力的色彩對比。是不是呀?”等封閉性問題。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主要是教師利用實物、圖片、視頻等資料進行演示,并組織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在感知客觀事物的同時獲得直接、具體的形象認識。常德皮影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主要依靠視覺來感知。因此,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尤為必要。這類方法主要包括觀察法和演示法。
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離不開觀察,啟發(fā)學生觀察常德皮影的形狀、顏色、結構及皮影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從而獲得對常德皮影的具體感性認識,這是小學美術教育活動的基本方法之一。觀察學習是個體最基本的學習形式,學生的學習與其親身觀察密不可分。觀察法即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訪常德皮影傳承人,參觀美術博物館、藝術館、文化館等,真切感受皮影藝術的教學方法。它的優(yōu)點是讓學生直觀感受皮影藝術,增強對皮影藝術的情感,保護家鄉(xiāng)皮影藝術的活態(tài)傳承。
筆者覺得這一方法主要應用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適用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校外體驗活動比較好組織。在策劃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到皮影傳承人家里觀看他們制作皮影人偶的整個步驟,觀看皮影老藝人表演的整套皮影器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觀看皮影的現(xiàn)場表演。只有真實感受皮影藝術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皮影藝術的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觀察法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發(fā)掘、認識常德皮影,并從各自觀察的角度更好地表現(xiàn)常德皮影的魅力。
演示法即通過播放與皮影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直觀感受皮影的造型、色彩魅力,以及它的時代背景、風格特點和逐漸沒落的原因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皮影的興趣,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回答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演示法是當下美術課授課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其最大的特點是通過視覺的直觀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欣賞能力。這一方法可以應用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教師可通過連續(xù)播放圖片的方式再加上知識講授,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分析,入情入景,做課堂的小主人。
教師在運用演示教學法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演示資料的準備工作要充分。教學用的各種與常德皮影相關的演示資料,要在活動前試放,以免在教學過程中出差錯。
2.演示的時機要恰當。不要過早或過晚出示,最好在學生注意力集中,同時又是教學內容需要的時候進行展示。
3.在展示過程中,教師要把常德皮影的相關內容與學生的觀察、教師的講解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感覺獲得豐富的皮影信息。
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嘗試法和探究法。
嘗試法即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親手制作的方法。其最大特點是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參與體驗美術活動。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嘗試法的核心是嘗試??梢詰糜谠煨汀け憩F(xiàn)、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當它應用于常德皮影教學時,要求老師和孩子們共同交流,參與制作活動,大膽嘗試動手制作,探究常德皮影的藝術魅力,提升審美鑒賞力。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例如:新疆烏魯木齊第五十五小學胡海燕老師編寫《維吾爾印花布》教材時,就采用了這種方法組織教學活動。通過胡老師的教學后記可以了解到這樣的教學形式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加深了學生的自我感受,使課堂變得活潑輕松。
運用嘗試法組織常德皮影教學活動,教師應當先引導學生欣賞不同地域、各式各樣的皮影,然后讓學生討論常德皮影的特色,思考如何制作皮影,如紙怎么剪?怎么雕刻?紙樣的背面顏色如何選擇?四肢怎么拼合使其可以扭動?鐵絲怎么固定在頭部背面?如何制作影幕?在此基礎上,學生嘗試第一次剪皮影。教師引導學生對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次進行討論,對于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并且?guī)в衅毡樾缘膯栴},進行整體的必要講解和指導。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也可進行個別輔導。做到“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即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
教師運用嘗試法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1.若教師僅簡單示范讓學生隨意操作,這會使嘗試法淪為形式。教師應詳細具體地介紹并示范常德皮影的制作過程,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懂就問。
2.在學生嘗試時,教師應進行巡視,并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3.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制作的情況進行小結,概括學生制作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
4.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在制作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重復模仿,可以在制作過程中融入創(chuàng)作的要求,鼓勵學生在掌握常德皮影制作程序和技法的基礎上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大膽嘗試。
5.皮影制作過程較為復雜,可分步驟分課時逐一嘗試,一個課時解決一個問題,切勿堆積在一起,使得時間不夠用,導致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
探究法是指學生運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和線索進行“再發(fā)現(xiàn)”,以掌握知識并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發(fā)現(xiàn)能力的一種方法。例如:在常德皮影制作活動中,學生可通過欣賞各類皮影造型、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探索出不同的造型、圖案代表的不同寓意,甚至是進行創(chuàng)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準備充分的皮影教具,確保工具材料的多樣性;也可以提前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名義去搜索相關的資料,合作交流;鼓勵學生遇到問題積極思考,實在弄不明白的可以記錄下來問老師。這樣,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探究,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常德皮影文化,更加多元開放地理解常德皮影,進而實現(xiàn)常德皮影的新時代傳承、創(chuàng)新。
常德皮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可以說是常德歷史的“活化石”,其中包含的文化氣息、生活氣息、藝術氣息不言而喻。在不具備實地參觀了解的教學條件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實驗法、社會實踐法等方法,從網(wǎng)絡中獲取一些有效的資源,如介紹常德皮影的視頻、圖片以及趣味小故事等,通過播放、展示、講述等方式,讓學生通過觀看一系列常德皮影制作工藝了解常德皮影的特點,并獲知一些有關常德皮影起源的小故事,通過具有特色性的文化和趣味性的故事提升他們對常德皮影的學習熱情并達到傳承、發(fā)揚民間藝術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