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卯祥
(定襄中學,山西定襄 035400)
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是一門在對學生的藝術教育、素質教育綜合進行提升的課程,能夠對高中生在開發(fā)和挖掘自身潛能的道路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項優(yōu)美的課程不僅可以對高中生的人格方面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更是能夠在培養(yǎng)高中生在尊嚴、自信、自愛、自強等優(yōu)良特性的方面有著本質的提升。為了個更好的應對我國對于高素質、全素質人才的需求性,將各項課程的作用發(fā)揮并應用,是能更好的讓高中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的基礎上有著更為全面的提升。美術鑒賞作為美育教育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在對提高高中學生的人格完善方面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美術鑒賞是運用自身的視覺感官結合以往在生活以及學習時在藝術方面的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會、聯想、分析等方面進行審美享受,并去理解美術作品和藝術作品的一種思想活動。在高中設置的美術鑒賞課程就是為了提高高中學生在文化藝術中的藝術視野,主要是以提高他們在藝術素質修養(yǎng)以及正確的審美觀念為基本目標地進而使得高中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的素質發(fā)展。美術鑒賞課堂的應用能夠直接讓學生了解美術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以及在和自然的接觸中的聯系以及共生性,這些優(yōu)秀的美術藝術品時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美術文化的理解,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
我們是以學生的自我感受作為主要目的去進行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的,合理引導學生去以自主、參與、合作等方式加入到對于美術的學習和觀察中來,要去讓學生自發(fā)的對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所發(fā)現的、所認知的事物有一個新的感知。運用美術學科以及其他科學手段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對應的社會責任感和圖像認知、美術表現、審美觀點等美術學科上的核心素養(yǎng)。在整個的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讓高中學生從審美的基本概念去入手學習,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美”,它的產生方式或者形成方式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誕生的,并且在對美的基本觀念以及相對應的形式運用法則的基礎上,對于生產、生活以及創(chuàng)作中的形式運用體現的理解,從而讓高中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產生有著新的認知。并且在對各種美術作品的含義講述以后,對于美術藝術作品的范疇進行一個歸納,將其專項的審美為目的的藝術品以及生活中沉淀的藝術品進行對應的理解,使得學生對于藝術有著一個最基本的認知。我們生活之中隨處可見美的藝術存在,生活、工作、學習、社會交際等都是造就美以及藝術的場所,都是能夠產生美好的事物一種方式;鑒賞美術作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美的藝術感知方面為基本理念的,它能夠幫助學生在對美的認知上有著一定的作用,甚至在對認識到美的形式上也有著部分作用。
我們要以激發(fā)學生情感作為主要的引導手段去提高在美術情感教學方面的有效落實,教育工作者要去借用具體的實際案例去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有效的讓學生的情感應對在對應的美術鑒賞角度上,從而使得對于美術鑒賞的結果都處于同樣的角度進行解讀,讓整體的審美觀點都在正確的管控范圍之內,也讓教育工作者對于課程本身的結果有著最直觀的了然。比如,在《圖像與眼睛》這一課程中,在基礎的理論知識中學生們可以得知對于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要素是分為各種環(huán)境要素是要去綜合所有的信息去進行分析的前提下,我們在對《劉胡蘭就義》這一油畫作品進行鑒賞,首先我們從語文的文化課程知識中得知了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劉胡蘭同志在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也沒有背叛祖國和人民所賦予的使命的認知下,對這幅油畫作品進行鑒賞,作為結合了具有法國浪漫主義色彩氛圍的渲染技法,讓這幅作品從構圖到人物的塑造方面更加嚴謹和真實,在畫作的落筆方式上更加的輕快和堅實,色彩體現出了渾然的透明度。我們在對整個畫面的鑒賞中,從表層是可以最直接的感受到在那個寒風凜冽的冬季,在我國山西周西村的勞動人民被資本家壓迫的場景,這不僅是對于戰(zhàn)爭殘酷的描寫和痛斥,也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控訴。高中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鑒賞不僅可以激發(fā)出對于年僅15歲的劉胡蘭的欽佩和崇敬,更能對于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有著重要的體會,對于這些為了我們美好生活寧愿犧牲生命也不愿意背叛的革命黨人的覺悟有了深刻理解。這些鑒賞的結果是能夠對激發(fā)學生在愛國情緒以及自身道德觀的提升的主要方面。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去對整幅畫面進行領悟,從近景的烏云上,我們看到了壓在我國貧苦老百姓頭上的是萬惡的帝國主義和軍閥,他們帶來的是混亂和絕望,代表著壓迫和剝削,在結合烏云下方那個坐相浮夸的軍閥軍官形成了統(tǒng)一的色調,給人帶來了沉重的壓迫感。而在遠處的那片拂曉的白晝是代表著新生,代表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會取得的勝利會驅散所有的烏云,將會帶來光明的未來。這一遠景在和劉胡蘭英勇不屈的身姿相結合,從而體現了我黨的勝利是離不開這些革命先烈的忠誠信念和堅定不移的意志。我們可以在將情感進行深入的鑒賞,整體為黑色的劉胡蘭矗立在白皚皚的雪地上,沒有因為軍閥的恐嚇所屈服,也是代表了我國廣大貧苦百姓對于壓迫和剝削的反抗,也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才是能夠讓所有的黑暗消失。毛澤東主席在1947年為劉胡蘭同志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美術鑒賞課就是通過這種無聲的語言讓學生們的情感和藝術感悟得到升華,從而實現情感的迸發(fā)。在這種名家作品的鑒賞時,教育工作者應當合理引導學生結合對于這幅作品的文化課程的知識去結合整體畫面進行融合后感悟,去談一談在沒進行鑒賞時對于文章的感受以及在進行了美術鑒賞后對于整體結合以后的感受。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美術視野方面有了對應增長,也使得學生在審美能力方面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情感深入教育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
除了利用具體的實例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激發(fā)以外,我們還可以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激發(fā)。多媒體技術包括但不僅限于視頻、圖片、音樂等元素的應用,作為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更為身臨其境的進行感受,從而有著更加直接的在情感方面的體會。例如在《原始人的創(chuàng)造》這一課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我國目前已發(fā)掘的原始人陶器圖片、正在發(fā)掘的現場、網絡3D技術制作的原始人生活的模擬影像等多媒體資源的使用,更好地讓學生對于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腦完成了日常生活中器具的生產。雖然這些器具被我們視作工藝品或者藝術品,但是也可以從中讓學生們對于藝術和美是來源于生活這一話題最為直接的感觸。教師應當著重引導學生對于整體藝術鑒賞的感悟,提供更好的學習課堂氛圍,讓學生作為主體執(zhí)行者,教師作為引導者,合理的管控整體課堂時間和階段,從而讓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好的在學生的美術鑒賞課堂的情感教育方面有著更好的引導和激發(fā),從而更好的提高其學習興趣,使得高中學生在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方面有所提高。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在業(yè)余時間進行手工陶藝的學習和嘗試,讓學生更為直接的體會陶制品的制作和使用,這也是讓學生更加身臨其境產生感悟的方法。要去合理利用一切可行性的方法,讓教學的效果得到提升。
藝術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投資,雖然不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看出來效果,甚至也不能從成績或者能力方面看到效果的體現,但是作為一項提升學生在藝術感悟以及自身綜合素質的現代化教學,美術鑒賞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尋找自然美、感受生活美、體驗真實美的過程中認知自我,也能通過自身的審美視角對自身的情操和心理有著一定的凈化,從而使得對于文化課程的學習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教育工作者要去對更多新興教育方式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積極去對這些新興教學模式的落實應用,要去以提高學生在感性以及認知方面的成長作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在自我認知道路上有著長足的進步,最終實現現代化的素質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