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娟,駱 云,錢韋延
廣州軍區(qū)總醫(yī)院157臨床部,廣東 廣州 510000
二胎政策于近年來在我國的放開,帶來了高齡、經(jīng)產、多胎及高危妊娠孕婦量的增漲,使早產兒出生率日趨新高[1],對新生兒健康度威脅頗具顯著性[2],早產兒占據(jù)全球新生兒死因的首位[3],探討適用于早產兒的娩出后早期管理策略至關重要[4]。目視管理屬于信息管理模式,借助于各類型醒目標識對工作要素及流程等做出可視化呈現(xiàn)與展示,刺激相關工作人員完成自我合理排序與自我優(yōu)化設置進而實現(xiàn)工作質量的提升[5]。早產兒多站式目視化管理指對早產兒施以產科/手術室、新生兒科及家庭三個站點間的多維度多點位橫向、縱向式目視管理[6],本研究觀察早產兒多站式目視管理護理模式應用效果,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7月—2020年6月于廣州軍區(qū)總醫(yī)院就治的早產兒120例為觀察樣本,多站式目視化管理前(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早產兒設為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平均胎齡(34.57±1.33)周,平均體質量(1.68±0.49)kg,陰道分娩35例、剖宮產25例,多站式目視化管理后(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早產兒設為試驗組,男33例,女27例,平均胎齡(34.68±1.25)周,平均體質量(1.56±0.53)kg,陰道分娩36例、剖宮產24例。納入標準:母親妊娠期無內科病史,家屬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新生兒有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顱內出血,胃腸道先天畸形,家屬拒絕參與者。兩組早產兒在胎齡性別、體質量與娩出方式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按早產兒常規(guī)護理施護,包括病情觀察、遵囑治療護理、家屬健康指導、出院后電話隨訪指導等,試驗組接受多站式目視化護理管理干預,具體實施方式如下:1.2.1 產科/手術室站點目視化護理管理 (1)構建早產兒快速反應救治團隊,包括產科醫(yī)師與麻醉醫(yī)師、助產士與產科護士、新生兒科醫(yī)護人員,擬定團隊工作流程制度、崗位職責與應急預案并制作為彩色版式張貼于各工作單元醒目位置,同時行同質化培訓,新生兒科實施APN排班模式,各班均安排團隊成員一名負責隨時啟動與開展早產兒院外接診與院內救治工作。(2)高危孕產婦目視化分類管理。產科及新生兒科醫(yī)護人員協(xié)同會診具備早產高危因素者,實施目視化分類管理,低危人群標識為綠色,中危人群標識為橙色,高危人群標識為紅色,極高危人群標識為紫色,各類標識色同時標記于腕帶、床頭卡、病歷夾上,以孕婦個體化狀況為據(jù)行胎兒宮內與產后風險評估,早產兒搶救及轉運設施用物張貼黃色標識,專人負責備物質量管理。保胎無效有產兆/胎兒窘迫問題時即刻行早產兒快速反應救治團隊啟動,為臨產孕婦完善接產準備,推進產時保護舉措的運行。體質量1.5 kg早產兒為并發(fā)癥低風險兒,以黃色加以標識,極低體重兒與超低體重兒為并發(fā)癥高風險兒以粉色做標識。(3)產時體溫目視管理。體質量1.5 kg早產兒頭戴黃色絨帽做好頭部散熱量控制,包裹以黃色預熱毯,極低體重、超低體重兒頭戴粉色絨帽控制頭部散熱。復蘇搶救后的早產兒以專用轉運箱實施轉運,按早產兒體質量分別以黃色/粉色布罩覆蓋于暖箱上,提示工作人員合理設置暖箱溫度,未經(jīng)復蘇搶救的早產兒分別以體質量為據(jù)包裹以黃色/粉色預熱毯加以目視區(qū)分。轉運過程中開辟綠色通道并做好監(jiān)測與搶救支持,轉運至NICU后行全面嚴格交接與記錄。
1.2.2 新生兒科站點目視化管理 (1)暖箱內鳥巢及暖箱罩以早產兒體質量為據(jù)分別采用粉色與黃色兩種色系。(2)普通新生兒床單位處配置灰白色聽診器,極低體重、超低體重兒配置紫色雙頭聽診器。(3)普通新生兒以白色擺藥盒擺藥,早產兒以粉色擺藥盒擺藥。(4)配奶室以白色標識正常奶粉,以黃色標識稀釋奶粉,以粉色標識深度水解奶粉,以藍色標識特殊奶粉,以“手動注奶”非靜脈標識貼標記于手工推注注射器末端位置,以“泵入注奶”非靜脈標識貼標記于微量泵推注注射器末端位置。(5)冰箱上層張貼冷藏藥品標簽,中層張貼備用奶標簽,下層張貼母乳標簽。(6)普通病室以置于床尾的藍色固定架放置手消用品,NICU病室以置于暖箱尾端的粉色固定架放置手消用品,極低、超低體重兒選用紫色速干型手消用品。(7)每日專人行消毒處置,暖箱、藍光箱等完成終末消毒處置后于箱體外右上方張貼消毒標識。
1.2.3 家庭站點目視化管理 構建早產兒個案隨訪檔案與早產兒守護微信群,出院時邀請早產兒家長掃碼入群,了解微信平臺內容,學習微信平臺使用方式。兒童營養(yǎng)師、兒童藥師、兒童護理專家等制作早產兒家庭護理課件與視頻資料發(fā)布于微信平臺中,定時行早產兒護理最新資訊更新,制作與發(fā)放早產兒家庭護理圖文指導手冊與早產兒成長日記,指導家長學習查閱方式與日志記錄方式。依據(jù)早產兒體質量、住院時及出院時情況等,將早產兒劃分為高頻次重點干預、中頻次靈活干預、低頻次普通干預三種類型,上述早產兒家長頭像分別設置為項目組所要求的紅、橙、綠色頭像,便于微信隨訪聯(lián)系與咨詢應答。
統(tǒng)計比較多站點目視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早產兒存活率、三月內再入院率、平均住院時長及早產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家長護理滿意度以早產兒護理滿意度自制問卷加以測評,滿分為10分,分值愈高提示該早產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愈高。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三月內再入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存活率、三月內再入院率的比較 例(%)
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長顯著低于對照組,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早產兒住院時長與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早產兒住院時長與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的比較(±s)
組別試驗組(n=60)對照組(n=60)t P住院時長(h)39.37±2.15 48.92±1.87-25.921<0.05家長護理滿意度(分)8.78±0.72 7.53±0.96 8.061<0.05
早產兒未在母親宮內經(jīng)歷足時孕育成長時間,各生理指標與器官功能狀態(tài)與足月兒相比較顯著低下與不足,處于高致病性風險侵襲之下,住院期救治護理與院外期家庭照護難度均較高,易因低效無效照護而喪失生命或遺留神經(jīng)生理發(fā)育及營養(yǎng)不良后遺癥[7]。
本研究將多站式目視化管理應用于早產兒護理實踐之中,產房/手術室、新生兒科及家庭各站點間形成緊密無隙協(xié)同作戰(zhàn)護理體系,各站點間職責明確、區(qū)域標識醒目、用物定點放置,以不同色彩標識做出直觀簡單區(qū)分,早產兒以體質量與娩出后并發(fā)癥風險度為據(jù)分別配備不同色彩的保暖用物,確保其于各站點流轉時,當班接治護理人員可快速構建適用的護理思路并有效落實,提示信息與安全標記均一目了然,復雜護理工序得以簡單明了化處置[8],實現(xiàn)了各站點內與各站點間的高效優(yōu)化護理運行,確保早產兒自出生至回歸于家庭環(huán)境中均可獲得規(guī)范同質化救治與照護,使處于不同風險狀態(tài)的早產兒得到恰逢其需的監(jiān)測、治療、護理、康復支持,將安全有效照護服務覆蓋于早產兒住院期與出院后早期全程,提升了處于生命安全威脅之下的早產兒的成功救治率,使該類群體獲得更高的存活機會與更佳的生存質量[9],降低因院內院外照護不當所致的死亡風險與再入院概率,縮短住院時長,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關注與珍愛,改善了早產兒家長的護理體驗與感受,促成其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如表1與表2所示,試驗組早產兒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三月內再入院率、平均住院時長顯著低于對照組,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