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勇麗,羅 娜,唐 柳,陳雯雯
(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六科 廣東 廣州 510510)
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jīng)疾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當中,主要是因腦動脈硬化與神經(jīng)細胞退行性病變而引起的,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肌強直、震顫麻痹與運動障礙。在臨床上,由于該疾病的起病速度較慢,呈進行性發(fā)展[1-2],因此其診斷與治療難度均相對較大,且會顯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近年來,有研究顯示,對發(fā)病早期的PD患者實施科學高效的護理,可以改善其臨床癥狀,改善預后[3]?;诖?,本研究主要就帕金森病護理中Roy適應模式的應用價值展開,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36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8例。對照組:男35例,女33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5.39±4.37)歲。觀察組:男36例,女32例,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6.02±4.4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187374),患者及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中診斷標準;②意識清晰,可正常溝通;③一般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等代謝系統(tǒng)疾?。虎诨加袗盒阅[瘤;③心腦等重要臟器存有嚴重缺陷。
對照組施以常規(guī)護理。重點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評估、臨床指征監(jiān)測、用藥指導與日?;A護理。護理2個月。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Roy適應模式干預:1級評估,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通過溝通、查閱患者病歷等方式來綜合評估患者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并深入探查患者有無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2級評估:主要是針對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展開細致分析。疾病診斷,結(jié)合上述評估結(jié)果,患者均存在自卑、焦慮與恐懼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與患者家庭環(huán)境、風俗習慣以及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為此,護理內(nèi)容就要從知識匱乏、營養(yǎng)失調(diào)、自尊降低與軀體運動障礙等方面著手,同時也要針對患者的家庭應對及溝通障礙等實施護理,防止患者出現(xiàn)壓瘡與感染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制定合理的護理目標,借助Roy適應模式,護理人員可與患者高效溝通,能夠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治療環(huán)境的適應性,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構(gòu)建。同時,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夠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主動性,能夠提升患者對治療效果與預后的信心。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要與患者保持高效溝通,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時,提升其對治療及日后生活的信心,減少其因治療過程較長等多種因素而產(chǎn)生的自卑與焦慮等不良情緒。(2)安全護理。為防止患者發(fā)生摔傷、墜床、誤吸等不良事件。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明確告知患者家屬需要注意的事項,并鼓勵家屬要積極參與到患者的治療過程當中,多陪伴患者。(3)飲食護理。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嗆咳與吞咽困難等癥狀,因此就要針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科學的飲食指導,并且要對患者的吞咽能力實施綜合評估,以便合理指導患者的日常膳食。連續(xù)護理2個月。
(1)Webster評分。采用優(yōu)化后的韋氏量表對兩組護理前、護理2個月后自我照顧、步態(tài)、震顫等各項指標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2)自我效能評分。利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對兩組護理前、護理2個月后的日常生活、精神健康等指標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Webste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自我照顧、言語與步態(tài)等各項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Webster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Webster評分比較(±s,分)
組別 對照組(n = 68)觀察組(n = 68) t P自我照顧 護理前 2.55±0.87 2.56±0.69 0.074 0.941護理后 1.66±0.48 1.43±0.44 2.913 0.004言語 護理前 2.88±0.82 2.79±0.78 0.656 0.513護理后 1.95±0.55 1.73±0.59 2.249 0.026強直 護理前 2.74±0.67 2.68±0.71 0.507 0.613護理后 1.93±0.56 1.64±0.45 3.329 0.001行走時上肢擺動 護理前 2.77±0.73 2.79±0.69 0.164 0.870護理后 2.48±0.63 1.43±0.42 5.574 0.000步態(tài) 護理前 2.81±0.69 2.82±0.72 0.083 0.934護理后 1.95±0.55 1.63±0.52 3.486 0.001震顫 護理前 2.48±0.61 2.52±0.58 0.392 0.969護理后 1.93±0.46 1.76±0.45 2.178 0.031坐起立運動 護理前 2.87±0.63 2.89±2.67 0.331 0.741護理后 2.55±0.46 1.53±0.48 12.652 0.000
護理后,觀察組日常生活、遵醫(yī)行為等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項目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日常生活 對照組 75.62±6.94 81.35±7.86觀察組 75.38±6.89 92.45±8.62 t 0.202 7.846 P 0.840 0.000健康行為 對照組 78.49±6.95 84.52±7.58觀察組 78.62±7.05 93.15±8.95 t 0.108 6.068 P 0.914 0.000遵醫(yī)行為 對照組 70.23±6.79 89.46±7.45觀察組 69.78±6.75 94.53±7.55 t 0.388 3.802 P 0.699 0.000情緒管理 對照組 73.16±7.44 82.31±7.68觀察組 72.35±7.45 90.82±7.82 t 0.634 6.403 P 0.527 0.000
Roy適應模式最早是由美國學者SsterCallistaRoy正式提出的[4],重點強調(diào)了該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適應性。在具體應用中,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1級與2級評估,可以得出患者產(chǎn)生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的原因與具體情況。并且能夠通過強化患者心理、生理、自我概念等多個方面的認知與干預[5],增強患者對治療與預后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護理配合度。在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時,一定要格外注意。這是因為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其生活起居都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這就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消極、自卑與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隨著病情的發(fā)展以及患者對疾病治療費用及預后的了解,患者的精神壓力與不良情緒也會進一步的增加。為此,在心理干預中,護理人員要盡量避免患者把注意力過度集中在治療的負面影響上,而是應該通過列舉預后良好的真實案例,引導患者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治療有益的方面,以此來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其護理配合程度。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為期兩個月的護理干預,觀察組的各項Webster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Roy適應模式可以有效改善PD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運動功能。這主要是因為R0y適應模式可以通過安全管理與飲食護理來改善PD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基礎保障。同時,該模式也能夠結(jié)合患者所處的病程階段,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運動干預方案,以此來有效預防與緩解PD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另外,本文結(jié)果還顯示,觀察組的日常生活、遵醫(yī)行為等各項自我效能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Roy適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PD患者的自我效能。同時,通過巡視力度的加強與家屬的積極參與,患者的自我效能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帕金森病護理中,Roy適應模式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