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苗后除草已經是玉米除草的主要方式,但是玉米苗后除草劑如果使用不當,不但清除雜草不徹底,而且還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藥害。本文主要針對玉米田苗后除草劑的正確使用技術和藥害處理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 、玉米苗后除草劑使用技術
1. 噴藥時間
由于玉米苗后除草劑噴施后需要2-6個小時的吸收過程,在這2-6個小時中,藥效發(fā)揮好不好與氣溫和空氣濕度關系十分密切。在氣溫高、天氣旱的上午、中午或下午噴藥,由于溫度高,光照強,藥液揮發(fā)快,噴藥后一會兒藥液就會蒸發(fā),使除草劑進入雜草體內的量受到限制,吸收量明顯不足,從而影響了除草效果;同時在高溫干旱時噴藥,玉米苗也易發(fā)生藥害。最佳噴藥時間是傍晚六點以后,因為這時噴藥,施藥后溫度較低,濕度較大,藥液在雜草葉面上呆的時間較長,雜草能充分地吸收除草劑成分,保證了除草效果,傍晚用藥也可顯著提高玉米苗安全性,不易發(fā)生藥害。畝用藥量兌水15-30公斤,見草噴藥,噴仔細,沒草就走,省藥省時效果好。
2. 草齡大小
在噴玉米苗后除草劑時,好多農民有個誤區(qū),認為雜草越小,抗性越小,草越易殺死。其實不然,因為草太小了沒有著藥面積,除草效果也不理想。最佳的草齡是2葉1心至4葉1心期,這時雜草有了一定的著藥面積,雜草抗性也不大,除草效果顯著。
3. 雜草本身的抵抗力
由于近年來,雜草自身的抗逆能力得到加強,為了防止體內的水分過量蒸發(fā),雜草生長得并不那么水靈粗壯,而是生長得灰白、矮小,實際草齡都并不?。此^的“小老頭”)。這些雜草大都全身布滿白色的小絨毛,來減少水分的蒸發(fā)[1]。這樣噴施農藥時,藥液被這些小絨毛頂在雜草莖葉表面之上,雜草本身吸收得很少,自然就影響藥效的發(fā)揮,所以高溫干旱時不論施什么藥,都應該加大噴施的藥液量,以不影響藥效的發(fā)揮,施藥時千萬不要惜水,不要惜藥。
二、藥害產生原因及常見除草劑藥害
1.藥害產生原因
1.1玉米苗大小
玉米苗后除草劑最佳的噴藥時間是玉米2-5葉期,此時玉米抗性高,不易出現藥害。5葉前可以整個田間噴霧,6葉后噴藥,要放低噴頭,著玉米棵子噴,防止藥液灌心引起藥害(主要是不加安全劑的煙嘧磺隆,但是安全性煙嘧磺隆還可以全田噴霧)。
1.2玉米品種
由于現在玉米苗后除草劑多是煙嘧磺隆成分,一些玉米品種對本成分敏感,易發(fā)生藥害,所以種植甜玉米、糯玉米、登海系列等品種的玉米田不能噴施,防止藥害產生。
1.3農藥混用問題
噴苗后除草劑的前后7天,嚴禁噴施有機磷類殺蟲劑,否則易發(fā)生藥害。但可與菊酯類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混噴,噴藥時要注意盡量避開心葉,防藥液灌心。一些玉米田瑞典蠅和薊馬發(fā)生嚴重,防治這兩種小害蟲可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噴心葉,但是噴藥時也不要和苗后除草劑混噴,盡管吡蟲啉或啶蟲脒不是有機磷類,因為防治兩種小害蟲需要噴心葉,如果混用噴心葉則易發(fā)生藥害,可分開噴:在前邊噴苗后除草劑,后邊緊跟著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噴心葉[2]。
2. 常見玉米除草劑要害
2.1煙嘧磺隆藥害
玉米3-5期葉噴施煙嘧磺隆后5-10d玉米心葉褪綠、變黃,或葉片出現不規(guī)則的褪綠斑。有的葉片卷縮成筒狀,葉緣皺縮,心葉牛尾狀,不能正常抽出。玉米生長受到抑制,植株矮化,并且可能產生部分叢生、次生莖。藥害輕的可恢復正常生長,嚴重的影響產量。
2.2 ?2甲4氯鈉鹽藥害
藥害病狀主要表現為葉片扭曲,心部葉片形成蔥葉狀卷曲,并呈現不正常的拉長,莖基部腫脹,氣生根長不出來,非人工剝離雄穗不能抽出。葉色濃綠,嚴重時植株矮小,葉片變黃,干枯;果位上不能形成果穗,故常在植株下部節(jié)位上長出果穗;下部節(jié)間脆弱易斷,根系不發(fā)達,根短量少,側根生長不規(guī)則,對產量影響很大,甚至絕收。
2.3酰胺類除草劑藥害
乙草胺是一種廣譜、高效的選擇性芽前土壤處理除草劑,在作物播種后出苗前進行土壤表面噴霧處理。禾本科雜草由幼芽吸收,闊葉雜草由根和幼芽吸收,進入體內的藥劑能干擾核酸代謝和蛋白質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長,最終死亡。在土壤中持效期可達2個月左右。酰胺類除草劑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抑制蛋白質與RNA的生物合成,使植物不能制造生命所需的物質而死亡。
該類除草劑只能防治禾本科雜草的幼芽,而不能防治成株雜草。甲草胺、異丙甲草胺(都爾)、乙草胺的田間用量分別為畝(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120-144克、72-144克和25-50克。用量過大時將引起玉米植株矮化;有的種子不能出土,生長受抑制,葉片變形,心葉卷曲不能伸展,有時呈鞭狀,其余葉片皺縮,根莖節(jié)腫大。
三、如何避免玉米苗后除草劑產生藥害及藥害處理
1.如何避免玉米苗后除草劑產生藥害
1.1玉米田施藥時做到“分清品種,不要盲目用藥”
由于現在的玉米苗后除草劑大多是煙嘧磺隆成份,一些玉米品種對本成份敏感,易發(fā)生藥害。有的產品注明禁止在玉米自交系、甜玉米、糯玉米等品種上使用,因此說:苗后除草劑不是什么樣的品種都能使用,應詳細閱讀產品的各項說明,能用則用,不當用則不用,防止玉米苗產生藥害。
1.2配藥時做到“二次稀釋,不要水、藥直接相混合”
二次稀釋就如同廚師做面粥一樣,在選好一定水量的前提下,先將少量的水與藥均勻混合,再將剩余的水加入,攪拌均勻后噴施。避免因水、藥混合不均勻,出現這一片噴到藥的地方雜草死亡了,那一片噴到水的地方雜草繼續(xù)生長的“花臉地”除草效果。
1.3噴藥時做到“要低噴不要高噴”
這里說的“低、高”是指溫度的低、高。也就是說,在一天中溫度較低的上午9點前,下午4點后噴藥。不要在氣溫高、天氣旱的上午、中午或下午噴藥,使除草劑進入雜草體內的量受到限制,吸收量不足,而影響除草效果,同時高溫噴藥玉米苗也易發(fā)生藥害。
2.玉米藥害解決辦法
2.1土壤處理型除草劑藥害解決辦法
對土壤處理型除草劑因使用劑量過大形成的藥害,可采用中耕、連續(xù)灌水泡田排水、反復沖洗的辦法緩解藥害,并可在澆水時施入一定量的石灰粉用來中和酸性除草劑,由此將殘留藥劑洗凈排出,減少土壤中殘留的除草劑含量。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增強玉米抗性。
2.2加強田間管理,促苗早發(fā)快長
對發(fā)生藥害的玉米田塊應加強管理,結合澆水,增施腐熟入畜糞尿、碳酸氫錢、硝酸錢、尿素等速效肥料,促進根系發(fā)育和再生,恢復受害玉米的生理功能,促進作物健康生長,以減輕除草劑藥害對農作物的危害。加強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結,增強土壤的透氣性,提高地溫,促進有益微生物活動,加快土壤養(yǎng)分的分解,增強根系對養(yǎng)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使植株盡快恢復生長發(fā)育,降低藥害造成的損失。同時,還可葉面噴灑1%- 2%尿素,或0. 3%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盡快恢復生長。
2.3噴施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或針對不同藥劑的解毒劑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玉米生長發(fā)育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同時還可利用鋅、鐵、鋁等微肥及葉面肥促進作物生長,有效減輕藥害。常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有赤霉酸、蕓苔素內醋、復硝酚鈉等。除草劑的解毒劑,可以減輕或抵消除草劑對作物的毒害。例如茶配是選擇性拌種保護劑,能被種子吸收,并在根和葉內抑制除對作物的傷害,此類藥物可使玉米免受乙草胺、丁草胺、異內甲草胺等除草劑的傷害。
參考文獻
[1]石小堰,李鳳海,玉米苗前除草劑種質抗性評價及鑒定指標篩選[J].玉米科學,2017,25(04):48-54。
[2]]黃春艷,陳鐵保,王宇,孫寶宏. 3種除草劑對玉米苗生長影響的研究[J].植物保護,2000,01(13):9-20。
作者簡介: 侯兆勇(1977-),男,大學本科,2002年畢業(yè)于山東農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專業(yè),畢業(yè)后一直從事農藥產品的研發(fā)和銷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