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質文
摘 要:海外代購起源于有消費需求的人找身在他國的熟人代為購買消費品。近些年來,我國的信息通信技術手段得到了質的飛躍,尤其是“互聯(lián)網+”模式的興起,海外代購已經具有了新的內涵和意義。目前,海外代購市場正在擴大,但相關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可以說稅收問題是海外代購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因此,為了海外代購能夠健康、有序發(fā)展,有必要從海外代購稅收法律問題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海外代購基本概念的考察,從海外代購引發(fā)的法律問題入手,借鑒國外典型國家的相應制度,為完善我國的海外代購稅收問題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海外代購;電子商務;稅收;法律
中圖分類號:F810.42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30-0155-04
一、問題緣起:海外代購稅收中的法律問題
(一)海外代購稅收與稅法原則的沖突
海外代購給稅收法定原則帶來沖擊。海外代購迅速發(fā)展,國家法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其征稅,因此是否對其征稅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海外代購給稅收公平原則帶來沖擊。海外代購具有全球性、匿名性和虛擬性,使得傳統(tǒng)貿易的納稅人和海外代購的納稅人承擔的納稅義務嚴重不對等。
海外代購給稅收效率原則帶來沖擊。在海外代購的過程中,代購方和消費者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交易,沒有紙質的交易記載,消費者還可以進行匿名交易,身份不明確,地理位置模糊,這給稅收的征管和監(jiān)督帶來極大的難度。
海外代購給稅收中性原則帶來沖擊。稅收中性原則起源于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理論[1],遵守稅收中性原則和對海外代購征稅是相互矛盾的。
(二)海外代購稅收與稅收管轄權的沖突
1.海外代購稅收與居民稅收管轄權的沖突。首先,與傳統(tǒng)貿易相比,海外代購具有隱匿性和無國界性,導致確定居民身份的標準中住所、居所等聯(lián)結點不再適用。其次,在海外代購中,法人無須有形機構就可以設立,這導致許多法人企業(yè)沒有辦法確定身份,從而導致其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種種好處的同時,不受居民管轄權的控制,擁有“特權”[2]。
2.海外代購稅收與來源地稅收管轄權的沖突。主權國家對跨國的納稅人在共同境內的所得行使征稅的權力就是來源地稅收管轄權,這體現(xiàn)了屬地原則。只有當納稅主體的所得與征稅國之間存在著經濟上的源泉關系時才可以行使該項權力,因此,對所得來源地的識別認定,就成為各國來源地稅收管轄權的關鍵內容??梢姡匀坏乩斫缦迣τ诙愂諄碓吹毓茌牂嘀陵P重要,這使得該種管轄權更易受到海外代購的沖擊。一般來說,納稅人的各項所得和收益一般可以劃分為營業(yè)所得、勞務所得、投資所得和財產收益。對于不同種類、性質的所得的來源地采用的判斷標準、原則也各不相同。海外代購不僅使所得的分類和性質變得模糊,而且即使確定所得分類,這些來源地認定標準涉及的要素也無法在海外代購中確定。例如,營業(yè)所得的來源地判斷標準普遍采取營業(yè)活動發(fā)生地來確定。但是由于海外代購的“無址化”特點,營業(yè)活動發(fā)生地并不能完全確定或者統(tǒng)一,而且海外代購的交易方式是虛擬的,更沒有辦法確定營業(yè)所得的來源地。因此,海外代購打破了地域限制,給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帶來了沖擊。
(三)課稅要素確定較難
1.納稅主體難以確定。第一,海外代購方和消費者可以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和具體位置。第二,海外代購的代購方和消費者還可以有意隱藏交易發(fā)生的真實地理位置。第三,海外代購中在境外的代購方于我國境內并沒有常設機構,如果嚴格按照我國的稅收原則進行征稅,這些經營者就不是納稅主體,我國稅收會流失嚴重。
2.納稅的環(huán)節(jié)和期限難以確定。在交易的過程中,海外代購不需要簽訂實質的合同,交易標的物和交易信息難以確定,在第三方平臺支付的資金難以追蹤。因此,原來的傳統(tǒng)貿易的納稅環(huán)節(jié)并不能代表海外代購中的納稅環(huán)節(jié),交易發(fā)生的時間也難以確定。
(四)申報主體遵從度低
影響稅收遵從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較為顯著的是納稅義務人本身的個體特征、稅收征管部門的稽查和監(jiān)管力度、人們對稅收的認識程度、國家的普法力度等因素。海外代購受眾廣泛,具有無國界性,它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業(yè)者不一定十分了解稅收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按時繳納稅款的意識淡薄,甚至有些從業(yè)者知法犯法,為了獲取高額利潤而利用法律漏洞來逃稅避稅。另外,我國稅收法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一定程度上是對一些納稅義務人不法行為的放縱。
(五)納稅義務履行監(jiān)管難度大
傳統(tǒng)的稅收審計制度要求相關部門將紙質憑證保留一定的期限,然而在海外代購中,互聯(lián)網和電子數據的無紙化、無形性以及稅收征管部門的監(jiān)管漏洞給一部分海外代購從業(yè)者的偷稅漏稅行為提供了溫床。另外,海外代購多使用第三方交易平臺,不僅會給稽查工作帶來困難,虛擬貨幣的使用還會給非法行為帶來便利。海外代購中,稅收征管部門沒有辦法獲取納稅人的真實身份信息、準確地理位置和完整的財物信息,而且稅收征管部門難以尋求其他的高效征管辦法,因此在這些情況下,想要對海外代購稅收征管實現(xiàn)有效的監(jiān)管是比較困難的。
(六)偷稅逃稅現(xiàn)象嚴重
海外代購的蓬勃發(fā)展同時催生了很多逃稅、避稅的手段和方式,其中大部分逃稅偷稅的行為都是通過混淆貨物和物品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我國對于代購商品是否屬于物品、是不是超過了自用量等問題并沒有可以依據的具體細則,而且海關對私人寄件的管理技術落后,尚未實現(xiàn)全面信息化管理,而且私人寄件本來就有本身的免稅額度,因此為了不繳或少繳稅款,代購方常常會混淆貨物和物品,這給國家的稅收收入帶來嚴重影響,威脅國家利益。
二、理論審視:海外代購稅收的界定
(一)海外代購的概念
海外代購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國內現(xiàn)有的產品無法滿足國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時,國內消費者以互聯(lián)網為媒介,在各大交易平臺和社交軟件上尋找心儀的企業(yè)或個人代購方,并向他們指定交易產品,由代購方按照交易過程中指定的交易對象去海外市場進行購買,然后采用海外直郵或隨私人行李攜帶的方式進入國內,交給消費者的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