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
摘要:本文以江陵馬山一號楚墓楚文化元素的T恤設計為研究主題,選取“三頭鳳”花卉紋繡、蟠龍飛鳳紋繡、對龍對鳳紋繡和一龍一鳳相蟠紋繡作為靈感來源進行時尚產(chǎn)品創(chuàng)新命題設計教學,分析了上述紋繡的內(nèi)涵和設計案例,并對T恤設計中楚文化元素表達與再造的方法進行總結(jié)。
關(guān)鍵詞:楚文化;設計元素;T恤設計;鳳元素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1) 09-0117-04
基金項目:湖北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xiàn)代公共視覺藝術(shù)設計研究中心”基金項目(“數(shù)字化荊楚織繡技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以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為例”研究成果JD-2020-10);2020年湖北美術(shù)學院校級教研項目(線上生活方式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服裝款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優(yōu)化研究202022)。
Expres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u Culture Elements in T-Shirt Design
WEN Xin(Department of Fashion Art Design,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Hubei 43006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T-shirt design of Chu culture elements in Mashan No.1 Chu tomb in Jiangling as the research topic, selects "three heads Phoenix" flower pattern embroidery, flat dragon and flying phoenix pattern embroidery, pair of dragon and phoenix pattern embroidery and one dragon one phoenix pattern embroidery as the inspiration source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innovative fashion products design,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design cas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attern embroideries, and discusses the ways of expres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u culture elements in T-shirt design.
Key words: Chu culture; design elements; T-shirt design; Phoenix
1 楚文化元素的表達
1.1 研究背景
楚國資源豐饒、幅員遼闊。秦漢統(tǒng)一之前,楚人成就了“楚地千里,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霸業(yè),創(chuàng)造了充滿神話色彩、奇藝想象、燦爛絢麗的楚文化。相較于偏重禮法,“尚土崇龍”的中原文化,楚文化具有偏重情感、力求浪漫、“崇火尚鳳”、“親鬼好巫”等獨特氣質(zhì)[1]。
楚地的紡織業(yè)發(fā)達,楚國有官府絲織作坊,稱作“織室”[2]最具代表性、出土絲織物數(shù)量較多的江陵馬山1號楚墓1982年被發(fā)掘,具有“絲綢寶庫”之稱,其中有多達152件絲織品,包括53件完整衣物,服裝品類豐富,形制多樣,色彩繁多?!敖z織業(yè)的發(fā)達,為服飾提供了各種名貴的衣料或華美的裝飾,為人們改善服飾條件和提高審美情趣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盵3]除了豐富的紡織品種“紗、縠、羅、絹、紈、縞、綈、縑、組、綺、錦、絳等”[4],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形象生動,富于變化的絲織紋繡,對于生活在當下的現(xiàn)代人而言依然充滿神秘的吸引力。
1.2 課題構(gòu)思
以上所述不禁引發(fā)筆者的構(gòu)思,試圖將這些浪漫華麗的古代絲織紋繡作為研究課題,帶入服裝設計教學,引發(fā)學生們對荊楚地區(qū)古代文化的興趣,并引導他們把楚文化元素融入到時尚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設計當中,即以荊楚絲織紋繡為靈感來源,作一組適合當代人穿用的系列T恤,可以是男裝、女裝或者男女同款。T恤款式相對較為簡單,適合作圖案的變化,又是現(xiàn)代人使用最廣泛的時尚單品,覆蓋人群廣泛,易于發(fā)揮。這一命題看似簡單,其實對于設計者對歷史元素和流行文化的理解、把握和再造都有一定的要求,要做到既能體現(xiàn)出靈感來源的魅力,又要具有新穎、別致的流行風貌,讓受眾愿意把過去的文化穿在自己身上,這并不容易。
由于資料繁多而瑣碎,過大的范圍顯然是不利于剛接觸這一領域的本科生進行深入學習和實踐的,所以將設計實踐的范圍縮小,定下具體的目標,為了在較短時間內(nèi)讓學生更快進入狀態(tài),僅選取江陵馬山1號楚墓中幾件最具代表性的絲織紋繡作為設計的靈感來源,即“三頭鳳”花卉紋繡、蟠龍飛鳳紋繡、對龍對鳳紋繡和一龍一鳳相蟠紋繡,作為設計命題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新設計。設計者首先要對這些紋繡有一定的理解,才能更準確的進行表達。
1.3 楚文化元素提取
龍和鳳是楚文化中十分常見的主題,這是因為楚人的絲織紋樣絕不僅僅是為了裝點華美的服飾形象,而是有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并具有圖騰象征的意義。
鳳是楚人的圖騰,并“相信鳳與自己的祖先有著親緣關(guān)系”,對鳳的崇拜就是對祖先的尊崇[5]。屈原在《離騷》中以鳳自喻:“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鳥”是鳳鳥的別稱?!冻o·大招》:“魂兮歸來,鳳凰翔只”,則是指用鳳招魂?!段倪x·辯命論》:“大風鷙鳥”,“風”即是“鳳”?!栋谆⑼āの逍衅氛f,南方之神“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鸞就是鳳[5],楚人深信祝融是自己的先祖,祝融是鳳的化身??梢姡藢⒆约旱膱D騰信仰轉(zhuǎn)化為服飾圖案,運用高超的紡織技藝制成精美的刺繡品(圖1)。
龍是吳人和越人的圖騰,《吳越春秋》記:“吳在辰,其位龍也……越在巳地,其位蛇也”,蛇是龍的原型,“作為圖騰的龍和蛇原是同種的”[5]。春秋末期,吳人曾攻克楚國的郢都,后來吳國又被越國所滅,直到戰(zhàn)國中期,楚國滅掉了東方大患越國,于是鳳征服了龍。在馬山楚墓的蟠龍飛鳳紋繡、對龍對鳳紋繡和一龍一鳳相蟠紋繡中,龍鳳相搏,斗得難解難分,或可理解成楚人在紋繡上表現(xiàn)出當時的歷史背景,亦表達出鳳戰(zhàn)勝龍,國家強盛的美好愿景。
楚人崇鳳,“三頭鳳”在古代典籍中難以找到明確記載,但有“三頭人”、“三頭神”、“三足烏”的記載,如《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服常數(shù),其上有三頭人,伺瑯玕樹”,瑯玕象征著“生命結(jié)晶”或“太陽之精”,表現(xiàn)的是輸送生命之能的方式。三頭鳳花卉紋繡中的“三頭鳳”與“三頭人”之間的轉(zhuǎn)化與溝通,則是“原始思維生命一體化觀念的具體體現(xiàn)。”“三頭鳳”是神話原型離珠的藝術(shù)造型,表露出永生不死的巫術(shù)意義[6]。而鳳凰頭上華美的鳳冠,則是“由扶桑和太陽演變而成”[7]。
2 楚文化元素的再造
2.1 再造過程整體構(gòu)思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便可對所選定的“三頭鳳”花卉紋繡、蟠龍飛鳳紋繡、對龍對鳳紋繡和一龍一鳳相蟠紋繡進行再造和新的表達,除了形式上的借鑒,更重要的是對含義的詮釋。學生們運用數(shù)字繪畫的方式對繡品進行臨摹,其中不論裝飾元素還是構(gòu)圖布局都頗具特色,尤其是生動的曲線,以及直線與曲線的巧妙融合很具有啟發(fā)性。前文提及鳳凰是楚文化紋繡中最重要的主題,那么對鳳這一形象的把握對設計師而言是有挑戰(zhàn)的。
2.2 再造設計案例分析
2.2.1 《曉喻新生》
《曉喻新生》(圖2)直接選出了三頭鳳作為系列的主要形象,大膽打破鳳凰與太陽、火焰的組合,而以海水、月亮取而代之,用新的色系和元素搭配賦予了三頭鳳新的含義——遠航中的明燈,表現(xiàn)出敢于冒險、敢于革新的自由狀態(tài),三頭鳳雖是古老楚文化中的圖騰形象,卻被作者演繹得頗為年輕,甚至有幾分童趣和可愛。
2.2.2 《扶?!な铡?/p>
《扶?!な铡罚▓D3)這個系列則更為大膽地將蟠龍飛鳳紋繡中的龍身與鳳尾結(jié)合為新的形象,將扶桑和太陽之精提取元素重新構(gòu)圖,在色彩的運用、圖案的組合上都別出心裁,使整個系列極具現(xiàn)代感,雖然直觀看上去可能見不到蟠龍飛鳳紋繡的原貌,但是由于所設計的產(chǎn)品自身具有吸引力,相信一定能夠通過這種能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來傳播古老的文化。另外,單從這個系列的設計過程上來看,如果沒有蟠龍飛鳳紋繡的靈感啟發(fā),恐怕作者也很難創(chuàng)造出這樣精美而又古樸的T恤圖案,所以,無論是過程,還是最后的結(jié)果,楚文化元素都在其中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2.2.3 《荊棘花》、《青龍辭》、《鳳闕謠》
荊棘花(圖4)這個系列也同樣做到了大膽地從靈感來源中跳脫出來,所參照的一龍一鳳相蟠紋繡,取其相蟠的形式,表現(xiàn)新與舊的交纏,加入了心形、玫瑰、荊棘等新的元素,使古老的圖騰煥發(fā)出反叛的年輕活力,加強了視覺沖擊力,還搭配了做舊、破洞和漸變的流行元素,反映出作者對一龍一鳳相蟠紋繡的獨特視角?!肚帻堔o》(圖5)、《鳳闕謠》(圖6)兩組作品則直接將龍與鳳元素分開表現(xiàn),男裝用龍,女裝用鳳,突出了作者對兩種不同元素的不同感受,在色彩上也加以區(qū)別,白色、藏青、藕荷色別有情致,再加上條紋、格紋、海浪紋這些具有現(xiàn)代感的圖案進行協(xié)調(diào),風格十分鮮明。
3 結(jié)論
以上作品還處在摸索階段,但是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體會到文化研究對設計的裨益,對這一課題,筆者有以下粗淺見解。
1)楚文化范圍廣泛,在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時將所參考的范圍縮小,鎖定在特定的元素和物品上操作起來會更有效率,但是不能脫離對楚文化整個背景的研究和學習,文獻和理論部分的探索和鉆研是設計實踐不可或缺的前期準備工作。
2)確定了較具體的靈感來源范圍以后,要結(jié)合圖像的臨摹來加強對元素的認識,在運用的時候也能更加游刃有余。
3)在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時,不要被最初的參考靈感所限制,甚至可以變化成完全看不出原貌的形態(tài),只表達出它的精神,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主題。而且傳統(tǒng)元素最好不要單獨使用,需要配合其他元素,運用新的材質(zhì)、工藝,結(jié)合新技術(shù)來表現(xiàn),要為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服務。
4)古代文化元素對于當代人生活的多個方面有著持續(xù)不斷地影響,對文化的傳承就是最好的創(chuàng)新方式,楚文化元素不僅可以被運用在產(chǎn)品本身的設計,還可以用在更多品類當中,例如產(chǎn)品的包裝設計。除了服飾上可以出現(xiàn)這些美麗的紋樣,試想如果在T恤的包裝袋、包裝盒、包裝紙部分運用楚文化元素,相信會更加突出主題,塑造更完整的產(chǎn)品形象,使產(chǎn)品更具吸引力,從而更好地進行文化傳播。
5)時尚產(chǎn)品設計的精髓在于“表現(xiàn)今天”,同時又能讓現(xiàn)代人銘記,珍視古人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文化,使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因為今天的成就都是在過去數(shù)千年積淀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更好地研究過去就是在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王瑩.楚文化物化形象的區(qū)域文化特征與民族心理探尋[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6,10:33.
[2] 彭浩.楚人織繡紋樣的歷史考察[J].文藝研究, 1992,3:116.
[3] 李永燕.楚地服飾文化初探[J].美術(shù)大觀,2007,9:117.
[4] 邵學海.冠帶衣履天下——楚國的絲織與刺繡[J].理論月刊,1993.4:43.
[5] 張正明.鳳斗龍虎圖象考釋[J].江漢考古,1984,1:96.
[6] 袁千正,袁朝.意蘊沉厚的藝術(shù)形象——江陵楚墓絲織品巫術(shù)神話的文化破譯[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2:102-103.
[7] 張潮.馬山楚墓絲織品圖案綜釋[J].東南文化, 1993, 2:165.